暑期檔全是大劇,而這部劇未播之前就預定了“劇王”的位置,那就是由段奕宏、秦昊聯合主演的《掃毒風暴》。

這部劇在上週無縫銜接《以法之名》,共24集,開播5天,酷雲實時收視率峯值破2.3,騰訊視頻站內熱度衝破 27000,豆瓣評分7.9分,貓眼等平臺全網正片播放市佔率穩居第一。
開播收視戰績十分能打,但也因爲多線敘事的複雜,不同派別人物交叉出現,導致該劇開播時有部分觀衆批評其“故弄玄虛”“線頭太複雜”而難以理解。如今播出過半,核心人物已經走到了敘事轉折點,我們再來評價這部“待定劇王”,應該更加公允。
01
中國版《絕命毒師》?
《掃毒風暴》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講起,當時新型毒品冰毒開始暗中向我國境內滲透,也成爲緝毒工作的新重點。劇中,由秦昊飾演的二叔盧少驊在西港市化工廠保衛科的工作之外,還兼任哥哥走私公司的話事人。盧家的貨櫃被麾下小弟阿勝偷用拿來走私冰毒,被西港當地海關查獲,阿勝本人則被殺滅口。

從邊境臥底回到西港的緝毒警林強峯(段奕宏 飾)開始介入查案,境外宛北的海洛因舊線、新型冰毒制販新線以及相對應的緝毒警察線路,三條線索因阿勝被殺案和海關冰毒案就此交織在一起。
如果從開篇佈局來看,《掃毒風暴》確實有線索太多,交叉敘事略顯繁雜的情況。劇情的主線既有當地緝毒警探查海洛因案的明線,又有林強峯返回西港後調查阿勝被殺案齊頭並進,境外皖北的毒販舊勢力因冰毒的出現開始出現權力更迭,則是較爲隱藏的暗線。

好在劇情很快推進,阿勝被殺案背後的製毒師老鬼將幾方線索連接起來,他既是導致阿勝被殺的原因,也在逃亡中與真正的主角盧少驊產生關聯,意外教授其製毒方法。因爲海關扣貨而導致揹負鉅額債務的盧少驊,面對當地十公斤300萬的鉅額利益,只能鋌而走險,從此走上了製毒販毒的不歸路。

也是在這一處,《掃毒風暴》中盧少驊從普通化工廠職工轉身成爲製毒高手的情節,被觀衆普遍認爲與美劇《絕命毒師》的理念相近,而此前由張頌文出演的同類題材《獵冰》,也被援引來做相關的對照。兩部劇都被認爲靈感來源於現實中的毒梟原型劉招華,他曾利用獨創合成技術大規模製造冰毒,涉案冰毒總量超過14噸,爲1999年左右全球最大規模的冰毒案件之一。
02
“雙雄”對決,揭祕幕後販毒網絡
雖然題材相近,但《掃毒風暴》與《絕命毒師》《獵冰》還是有明顯的不同之處。
在現有的故事線中,《掃毒風暴》並沒有如前作更多將筆墨放在毒販身上,而是明顯地抽離出以段奕宏爲代表的緝毒警羣體,完整豐富一線緝毒警的羣像,以接近殘酷現實的手法再現上世紀末冷酷卓絕的禁毒事業。

林強峯的臥底生涯一直作爲前情提要出現在片頭,當時與他一起臥底的緝毒警林百川在身份暴露後犧牲,死後被毒販掰斷四肢扔進魚缸,而林強峯只能眼睜睜看着隊友犧牲。關於兇手唯一的線索來自於毒販身上的紋身,而當林強峯帶隊在追查老鬼的過程中再次在殺手身上看到相同的紋身,西港地方的毒品網絡就瞬間與境外販毒組織相連。

基於林強峯的臥底經歷,以及戰友死在眼前時受到的強大刺激,由段奕宏飾演的這位緝毒警顯得有些例外。他破案的方式並不規範,看上去吊兒郎當,雖然多年遠離西港,但依然有自己的線人網絡,很快就藉助情報網摸清了西港本地毒販的關係脈絡。在查明阿勝被殺案時,林強峯也很敏感地察覺到彼時尚未接觸毒品的盧少驊在隱瞞真相。

雖然設定了“雙強”對決,林強峯與盧少驊對弈的戲碼也就主要出現在開篇。從二人不多的對戲場面來看,段奕宏演出了林強峯在表面的隨性之下隱藏的機鋒,而秦昊則以不動聲色的模式展現了盧少驊強大的心理素質。二人當面對決,難分高下,雙方各自的高光場面反而都在分線敘事裏,這難免讓期待雙雄場景的觀衆有些失望。不過,當劇情行至中段,境外販毒網絡的支線開始展開,《掃毒風暴》更好看的戲碼才真正上演。
03
風格化影像,挑戰涉毒劇固有印象
最後再來說說這部劇的影像風格。
《掃毒風暴》爲導演五百作品,這位曾憑藉《心理罪》《掃黑風暴》等懸疑涉案劇打下名聲的新銳導演,在這次的創作中明顯“拍得更飛了”。大量的手持攝影畫面在劇中出現,跟隨人物以第一主觀視角切入,在表現吸毒成癮畫面時更是採用了很多的顛倒變形畫面處理。

不難理解,這種較爲誇張的影像風格直觀展示了毒品對人腦的不可逆損害,讓觀衆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吸毒者的異常。手持攝影的粗礫風格與劇中毒販的心狠手辣相得益彰,復古色彩的濾鏡也加重了該劇的歷史感,用影像重現了當年那個製毒販毒產業猖獗的年代。對於習慣了四平八穩看涉案劇風格的觀衆來說,《掃毒風暴》晃動的畫面與略顯鮮豔的色彩確實有些不好接受,但從涉毒劇的表達創新來看,其實尚能理解。在作者影像的風格追求與觀衆審美的接受度之間,確實需要尋找一個平衡,但目前的創作手法與內容表達並不是毫無關聯,因此也不算過分炫技。
來源:藝綻
記者:李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