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五國拒絕重新武裝烏克蘭,特朗普計劃會破產?澤連斯基懵了

由 照理拍案 發佈於 熱點

'25-07-19

北約五國拒絕重新武裝烏克蘭,特朗普計劃會破產?澤連斯基懵了

特朗普最近推出了一個所謂的“重新武裝烏克蘭計劃”,聽上去很高明,但仔細琢磨,漏洞可真不少。這個計劃的核心想法是:美國負責把武器拿出來,交給北約;北約的歐洲成員國呢,掏錢買下這些武器;最後,這些武器送到烏克蘭手裏去打仗。

特朗普這麼幹,有他自己的算盤。一方面,他確實不想背上“放棄烏克蘭”的罵名,畢竟那樣在選民面前不好看,尤其是那些關心國際局勢的選民。他需要表現出自己在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但另一方面呢,他又非常不想再往烏克蘭這個大坑裏砸錢了。美國政府現在缺錢的地方可多了去,他更願意把錢花在國內或者其他地方。這個計劃聽起來真是一箭雙鵰——烏克蘭拿到了武器,美國的軍火商賺了錢,而美國的國庫卻不用再往外掏一大筆現款,看起來是“別人”(歐洲盟友)負擔了成本。

可是,北約那些歐洲國家也不是傻子,更不是任人宰割的冤大頭。憑什麼你美國出點庫存的老舊裝備(或者高價的新裝備),錢卻要我們這些歐洲國家來付?沒這個道理嘛。

所以,計劃剛提出來,北約內部就接連響起了“不”的聲音。幾個國家明確表態拒絕參與這種模式。

法國的態度很鮮明。法國總統馬克龍說了,如果歐洲要爲烏克蘭武裝出資,那這筆錢就該用來買歐洲自己生產的武器。爲什麼要把錢送到美國軍火商口袋裏?法國有達索、海軍集團這些軍工企業,自己造的戰鬥機、導彈也不錯。花錢買歐洲貨,還能提振歐洲自身的國防工業,創造本土就業機會,這比當“美國採購員”強多了。

意大利也唱起了反調。他們雖然沒那麼直接說“不買美國貨”,但強調自己提供的援助,只能來自意大利本土或歐洲製造的軍火庫。意思很明白:我出的錢,得花在自己家或者歐洲兄弟這裏,不是給美國軍工巨頭送訂單。經濟賬擺在那裏,意大利自己也不富裕,不想當這個冤大頭。

中東歐國家反應也不一樣。捷克不想直接參與這個“美供武器歐出錢”的計劃,它更傾向於利用自己軍工體系的優勢,直接向烏克蘭輸送本國生產的武器彈藥,同時還能賺錢。

匈牙利則是更乾脆的“不”:匈牙利政府直接表示,他們的士兵、武器和資金,一概不會提供給烏克蘭。立場是一貫的鮮明,根本就沒打算摻和這事。

波蘭的想法也算一種“拒絕”,但提出了替代方案何必讓我們歐洲國家自己掏腰包呢?俄羅斯被凍結在歐洲的鉅額資產有好幾千億美元呢,把這筆錢拿來買武器支援烏克蘭不是更好?用“敵人的錢”打仗,既打擊了俄羅斯,歐洲自己還不用出血,似乎很高明。不過,這個想法操作起來法律麻煩一大堆,國際爭議太大,短期內估計很難實現。

這幾個國家的明確拒絕,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還有一些北約國家雖然暫時沒公開反對,但私下裏肯定也是各種嘀咕和不滿。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尤其是現在歐洲經濟普遍不太景氣的情況下。這個“美國出武器歐洲付賬”的模式,本質上就是把掏錢的負擔轉嫁給盟友,人家心裏當然不痛快,怎麼可能積極買單?

特朗普這個“絕妙”計劃,初衷可能是想走個捷徑,既維持了對烏克蘭的支持表象,又減少了美國的負擔。但現實是,它執行起來面臨巨大阻力,很可能根本就湊不到預計的那麼多錢。更要命的是,它非但沒有起到團結盟友的作用,反而可能加深北約內部的分歧和裂痕。

歐洲各國的心思本來就各不相同:德國可能擔心依賴美國,法國想強調歐洲自主,東歐國家如波蘭、捷克對俄羅斯警惕性高,但也不願無限制買單,而匈牙利根本不想和俄羅斯鬧翻。特朗普的計劃像一根棍子,捅進了這個本就複雜的馬蜂窩。富國(法、意)想保護自己的工業,不願當美國裝備的買家;弱國(東歐部分國家)要麼沒錢,要麼不想全掏,要麼像波蘭那樣想找“替死鬼”(俄凍結款)來付賬。

這麼各打算盤,互相扯皮,別說籌集資金困難重重,長此以往,北約內部的信任感和凝聚力肯定會嚴重受損。各國爲了推諉責任或者爭奪利益,爭吵會越來越多。特朗普本來是想甩個包袱,結果可能適得其反,不僅沒幫上烏克蘭多少忙,反而在歐洲盟友間製造了更大的內耗和分裂。這個看似天才的點子,真有點像“狗咬狗,雞嘴毛”了,最後搞得一地雞毛。#發優質內容享分成#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