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久沒有看過一部精彩紛呈的刑偵緝毒題材劇作了?
去年張頌文主演的《獵冰》確實出圈了,只不過是反向出圈。
劇情、女主演技等方面都遭到吐槽,不免讓人失望。

而眼下同樣的原型故事被改編成了另一部新作《掃毒風暴》,邀請到秦昊、段奕宏兩位大咖坐鎮,還是《掃黑風暴》的導演五百親手操刀。
該劇也得到央視的賞識,上線後收視率持續破2,確實沒有辜負觀衆們的期待。

但沒有一部劇能做到十全十美,下面就來看看五百這部新劇究竟有哪些亮點,又有哪些遺憾呢?
時代下的個體命運,敘事真實感強烈
其他的緝毒劇,總是想要爲觀衆塑造層次感豐富的反派羣像,從而增加戲劇張力。
但《掃毒風暴》不同,導演只想要塑造普通的人,呈現出時代下的個體命運。
“驊哥,不管你做什麼,帶弟弟一個,我也想掙錢。”

這是保安王林發現盧少驊祕密後說出的一句臺詞,其實也是90年代許多底層小人物的心聲。
在那個機遇遍地的時代下,每個普通人都幻想着一夜暴富的美夢,不甘於現狀,甚至不惜鋌而走險。

而男主盧少驊(秦昊飾),也是其中的一員。
原本他也有穩定的工作,但私下與哥哥一起幹走私生意。
因爲不小心被捲入毒品案,貨物被沒收,欠下鉅額債務。

可即便到這個時候,盧少驊都沒到走投無路的時候。
他夠聰明,夠圓滑,只要踏踏實實地過日子,總有站起來的一天。
但你會發現在他冷靜沉穩的外表下,也隱藏着一顆茫然彷徨的內心。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每個人都不知道前路究竟在何方。
他們要面臨選擇,害怕被社會淘汰,擔心追不上時代。
金雙喜每天高喊:“冰毒纔是未來”。
大毒梟雲司令卻害怕新型冰毒的出現,會影響傳統白粉的市場。

所以電視劇講述的是故事,也是時代的投射,這份真實感決定了觀衆繼續看下去。
依賴鏡頭炫技,影像語言的失衡成爲遺憾
雖然敘事上頗有亮點,但這部劇還是不免存在遺憾,那就是鏡頭的問題。
有不少觀衆覺得鏡頭晃得人頭暈,大量的手持攝像畫面,影響了觀看體驗。

其實我能理解五百的想法,他是希望運用影像語言,讓觀衆代入第一視角,全方面體驗角色遭遇的情況。
比如在林強峯看到戰友犧牲的那一刻,畫面劇烈抖動,光影開始斑駁,整個鏡頭逐漸失焦,彷彿是陷入記憶的深淵,令人產生窒息的感覺。

這段拍攝得就很有講究,因爲觀衆就站在林強峯這個創傷應激障礙患者的視角上,代入感直接拉滿。
不過,好的鏡頭語言應該在劇情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不是畫蛇添足的效果。
由於導演想要炫技,導致這類手持攝像畫面過多,看得觀衆不免審美疲勞,有些地方也不需要這麼秀。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槍戰戲。
這部分觀衆就不需要“身臨其境”了。
鏡頭晃來晃去,只會讓人覺得頭昏眼花。
鏡頭切來切去,也導致觀衆分不清到底是誰中槍了。

當罪犯逃跑的時候,畫面一直在抖,想必很多平時玩3D遊戲都會有眩暈感的觀衆,就沒辦法接受這樣的拍攝方式。
所以說,鏡頭炫技也得適度,一旦影像語言失衡,會大大降低劇作的可看性,得不償失啊!
瑕不掩瑜,還原一場慘烈的人性獻祭
儘管存在遺憾的地方,但還是不能否定《掃毒風暴》是一部好劇的事實。
而且劇作的原型尺度,要比電視劇還要硬核。
有這樣的故事進行託底,再加上導演五百的創作水平,怎麼拍都不會差。

劇中盧少驊的原型,就是90年代末全球數量最大冰毒案的主犯劉招華。
在1999年警方在廣州倉庫查獲其冰毒12.36噸,被捕後供認總產量超30噸,部分經香港銷往日、美、菲等地。
這是什麼概念?
相當於當年全球緝獲冰毒總量的三分之一。

但這還不是最恐怖之處,真正震驚全國的地方,還是劉招華高超的製毒技術。
其生產的冰毒純度高達99%,還研發出了不含麻黃素的全球首例製毒祕方,大大降低成本到每克幾毛錢,轉手再每克超百元的價格賣出去,真正的一本萬利。

拋開他犯下的罪行暫且不談,這樣的人是可以被稱作“天才”的。
事實上,盧少驊從小就是聰明好學的孩子,也在化學方面展現出不俗的天賦。
但由於家境貧寒,高中沒念完就輟學去當兵了。

原本退役後他也像盧少驊一樣,擁有體面的工作。
可奈何野心太大,不滿足於現狀,這才一步步走向深淵。
在1996年到2005年,劉招華還憑藉自己強悍的反偵察能力逃亡9年,期間開彩票站中獎100萬,居然還登報接受採訪並捐款40萬給大學。

用“傳奇”二字來形容他的人生並不爲過,只是這傳奇的背後,是在慾望驅使下的人性獻祭。
《掃毒風暴》中,導演也有對這一方面的細緻呈現。
最新劇情中,盧少驊躲過警方抓捕的前提,就是自己的親侄子意外被電死,何嘗不是一命換一命?

在罪惡中游泳的人,必將在悲哀中沉沒。
2009年劉招華在廣州被執行死刑,終年44歲。
而盧少驊的結局,也已經註定,等待他的審判終有到來的一天。

整體來看,《掃毒風暴》是有一定問題的。
但瑕不掩瑜,依舊無法掩飾該劇是一部用心之作的事實。
在當下的國產劇市場中,很少劇作可以將緝毒這個題材拍出年代真實感。
不光是對正派的刻畫夠精準,對於反派羣像的塑造也體現出時代下的個體抉擇。
對於這樣的好劇,觀衆還是要有一顆包容的心,偶爾指出鏡頭語言的問題沒毛病。
但不用過於苛責,多給劇作機會,畢竟重頭戲還在後頭呢。
儘管我們都知道結局必然是正義戰勝邪惡,但還是更想知道這場關於人性的獻祭,代價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