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連斯基給烏軍兩條路:要麼死,要麼戰勝俄,否則誰都別想回家!

由 軍武次位面 發佈於 熱點

'25-07-20

【軍武次位面】 作者:豐羽

據《參考消息》7月18日報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與議員貢恰連科的當面對峙。

貢恰連科質問政府是否考慮安排復員,讓士兵看到歸家的希望。

他並沒有提什麼驚天動地的改革建議,但澤連斯基立刻就炸毛了,表示士兵將在打敗敵人之後才能回家。

並反諷貢恰連科:“只有在像你這樣的人前往前線支援時,才配得上高質量的輪換。”

澤連斯基的意思非常明確,烏軍只有兩條路可以走,要麼贏,要麼死,戰爭沒贏,誰都別想回家。

(澤連斯基劇照)


澤連斯基的這句“打贏才能回家”,已經取代了法律、合同和制度,成爲了無數士兵命運的最終解釋。

自2022年戰爭爆發以來,烏克蘭一直維持戰時總動員狀態。

原本臨時性的措施變成了長期政策,法理上的“緊急狀態”變成了無期限的常態動員。

而復員制度,始終沒有確立。

有議員提出過設定服役年限,比如三年,或者累計參戰十八個月可以復員,但提案不是被退回就是被擱置。

軍方認爲,這樣會引發結構性退役潮,影響作戰能力。

慢慢的,復員變成了禁忌話題,彷彿一說出口,就會動搖整個戰線的基礎。

直到現在,這場戰爭已經持續三年有餘,前線士兵從冬打到夏,從東打到南,能做的依然只能打下去。

沒有人告訴他們要打多久,也沒有人告訴他們打不贏該怎麼辦。

這並非烏克蘭忘了他們,而是烏克蘭當局已經決定,你們只能戰鬥至死。

(烏克蘭士兵)


不準復員確實可以將士兵固定在前線,但後果也顯而易見。

最明顯的影響就是前線部隊士氣下滑嚴重,大量士兵身心俱疲。

據西方多家媒體披露,烏克蘭部隊已出現嚴重疲勞和戰鬥力滑坡,大量士兵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甚至出現自殘現象。

他們不怕死,怕的是沒有盡頭。

可以說,前線比地獄還可怕,地獄至少還有個出口。

而現在的烏克蘭戰場,是一條沒有回頭路的死衚衕。

與此同時,後方徵兵難度直線上升,年輕人能躲就躲,能逃就逃,能跑路就直接跑路。

據估算,僅2023年至2025年間,通過非法方式出國逃避兵役的烏克蘭男性超過10萬人。徵兵越來越難,與無法復原有直接關係,他們看到前面的人一去不回,看到烏克蘭當局編織的大網——一張進來就不出去的網,誰還願意入伍?

(烏克蘭士兵)


澤連斯基說的是“必須打贏”,但他從不說怎麼打贏。

現在,烏克蘭當局幾乎把復員當成一種背叛。

澤連斯基拒絕任何形式的靈活性,只允許戰鬥到底作爲唯一選項。

這套邏輯的背後,是一種對戰時總統形象的絕對控制,以及對失敗可能性的極度恐懼。

澤連斯基把勝利變成了壓倒一切的理由,甚至壓過了人命和法律。

在他的敘事裏,勝利是不容質疑的方向,至於怎麼贏,那是另外一個故事,反正上戰場的不是他自己。

所以說,這不是戰時總統的策略選擇,而是政客對現實失控後的應激反應。

澤連斯基用必須打贏的話術,掩蓋了實際政策的失敗,把制度責任轉嫁給前線士兵。

這種無限服役的合法化,本質上就是制度化的犧牲。

(烏克蘭士兵)


可以說,澤連斯基就是在用別人的性命,來延續自己的政治生命。

他之所以執意延續戰爭,根本原因在於,這場戰爭已經成爲他維持政治合法性和個人權力結構的支柱。

戰爭爆發前,他的支持率持續下滑,執政基礎岌岌可危。

但隨着俄烏戰爭全面爆發,澤連斯基迅速完成從演員總統到“民族領袖”的轉型。

之後,媒體被管控,反對派被邊緣化,選舉被無限延期。

越是打下去,他的戰時總統身份就越穩固,戰爭對於別人來說是異常狀態,卻成了他統治合法性的來源。

不過戰爭不可能永遠持續,尤其是你面對一個核大國的時候。

那麼一旦戰爭結束,澤連斯基大概率會遭到清算,因爲他是一個完全依賴戰爭敘事維持權力的總統,沒了這個支柱,也就徹底沒了支撐。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