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國《金融時報》一則消息引發廣泛關注: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計劃下月投票,禁止外國公司在鋪設通往美國的海底電纜時使用中國技術和設備,聲稱要防範來自北京和其他國家的潛在威脅。

要知道,海底電纜承擔着全球 99% 的互聯網流量,是全球通信的 “大動脈”。近年來,中國在海底電纜技術與鋪設領域不斷髮展,取得不少成績。此前,華爲曾擁有中國最大的海底光纜製造商,雖然後來出售了該子公司,但美國仍緊盯不放,對華爲及其更名後的 “華海通信” 持續指控,稱其從事間諜活動,可中方堅決否認這些無端指責。
FCC 的布倫丹・卡爾表示,隨着美國大力投資人工智能和下一代技術,建設數據處理中心和基礎設施,海底電纜的戰略地位愈發重要。自 2020 年以來,美國政府已叫停至少四條原本計劃連接美國與香港的海底光纜項目。去年,FCC 就曾表態考慮全面升級監管,禁止使用來自被其認定爲 “國家安全威脅名單” 上公司的設備或服務。如今看來,他們正一步步推進相關舉措。
美國爲啥要這麼做?從其過往行爲看,打着 “國家安全” 旗號打壓中國企業是慣用伎倆。在 5G、通信設備等領域,美國多次以莫須有的罪名制裁華爲、中興等中國企業,試圖遏制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發展。在海底電纜這件事上,同樣是出於對中國技術發展的恐慌。中國在海底電纜技術上逐漸走向成熟,部分技術甚至處於世界領先水平,這讓一直想在科技領域稱霸的美國感到不安,擔心中國藉此擴大影響力,進而威脅到自身在全球通信領域的主導地位。
對此,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吐槽:“美國自己技術不行,就開始搞這種小動作,不讓別人用中國技術,那它自己倒是拿出更好的方案啊。” 還有網友表示:“全球通信本應互聯互通,美國這種做法就是在搞‘通信霸權’,最終只會破壞全球產業鏈的穩定。”
美國這一禁令若實施,將對全球海底電纜建設格局產生重大影響。一方面,會增加美國海底電纜建設成本,畢竟中國的技術和設備在性價比上具有優勢,不用中國的,美國可能得花更多錢從其他渠道獲取類似技術或設備;另一方面,這種無端制裁會進一步破壞全球科技合作氛圍,阻礙全球通信技術的共同進步。而且,美國此舉也難以真正實現其所謂的 “安全目標”,因爲通信安全是個複雜問題,單純禁止某國技術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安全隱患。
說到底,美國這一行爲是其 “冷戰思維” 作祟,試圖通過限制中國技術來維護自身霸權。但在全球化時代,這種做法註定難以長久,不僅損害中國企業利益,也會給美國自身及全球通信行業帶來諸多負面影響。接下來,就看這一禁令是否真的會落地,以及各方將如何應對這場可能到來的 “通信技術封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