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戰俘呼籲戰友投降放棄前線 背後原因引人深思

由 科技生活快汛 發佈於 科技

'25-07-20

#7月·每日幸運籤#

近日,來自利沃夫的烏克蘭武裝部隊俘虜彼得・克利米舍夫斯基,在接受俄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向戰友發出了這樣的呼籲。

他對衛星通訊社說:“投降或以某種方式起義,不要單獨行動…… 俄羅斯人爲了烏克蘭戰俘而犧牲自己,所以不要開槍,不要炮擊,放棄前線。”​

克利米舍夫斯基還補充道,烏克蘭軍人被關於俄羅斯人不接受投降的說法嚇壞了,所以不是所有人都敢投降。“不知爲何,他們害怕俄羅斯人會槍決、處決他們 —— 但實際上並沒有發生這樣的事情。夥計們,我活得好好的,身上穿着夾克,嘴裏叼着巧克力棒。一切都很好,都很棒。”​

俄烏衝突已持續較長時間,前線局勢緊張,雙方傷亡不斷。在這樣的情況下,戰俘的言論往往會受到關注,尤其是涉及到勸降等內容,更容易引發各方討論。​



克利米舍夫斯基做出這樣的呼籲,一方面可能是因爲他自身在被俘後得到了相對不錯的待遇,與之前所聽聞的 “俄羅斯人不接受投降” 的說法形成反差,希望戰友能避免不必要的犧牲;另一方面,長時間的戰爭可能讓許多士兵身心俱疲,對戰爭的意義產生懷疑,他的呼籲也可能反映了部分烏軍士兵的真實心態。​

有網友認爲,戰爭帶來的苦難太多,士兵們也是受害者,這樣的呼籲或許能讓一些人保住性命,是可以理解的。也有網友覺得,作爲軍人,應該堅守陣地,這樣的勸降言論不太合適。還有網友關注到他提到的 “烏克蘭軍人被誤導” 這一點,認爲信息的不透明在戰爭中往往會產生諸多影響。​

有人認爲,這是戰爭中常見的信息和心理戰手段。利用戰俘喊話旨在打擊敵方士氣,誘使投降。此外,戰俘處於被關押狀態,其言論是否完全自願、是否受到壓力或誘導,外界難以獨立覈實。單方面發佈的視頻需要謹慎看待。

但有分析認爲,無論該視頻是否完全真實,它確實觸及了一個可能的現實:部分身處困境、承受巨大壓力的烏軍士兵可能產生動搖或考慮投降。持續的戰鬥消耗、人員損失和戰場態勢都會影響士兵心理。

戰俘的呼籲可能會對前線烏軍的士氣產生一定影響,尤其是在局勢膠着的情況下,士兵的心理狀態對戰鬥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時,這也反映出俄烏衝突中信息戰的激烈,雙方都在通過各種方式影響對方士兵的認知和決策。而這樣的言論能否真正起到作用,還需要結合前線的實際情況來看,畢竟戰爭的走向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