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超級智能實驗室曝光:約一半成員爲華人,四成來自OpenAI

由 DeepTech深科技 發佈於 科技

'25-07-20

最近兩個月,AI 領域的人才爭奪戰愈演愈烈。


其中最瘋狂的莫過於 Meta,砸下百萬美元簽字費+上億美元總薪酬,以閃電戰的方式從 OpenAI、Anthropic、谷歌、蘋果等競爭對手處挖走了數十名頂尖 AI 人才。


隨後,Meta CEO 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7 月 1 日正式宣佈成立 Meta 超級智能實驗室(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陣容之豪華可謂是 AI 領域的“銀河戰艦”。


就在今天,一張匯聚 Meta AI 人才 + 超級智能團隊成員信息的圖表在 X 上流傳開來。



圖 | Meta AI 人才信息表格(來源:X/@deedydas)


必須強調的是,這份表格並非來自 Meta 官方,信息也並非 100% 準確,比如從蘋果挖來的龐若鳴(Ruoming Pang)並不在表格中。


表格顯示,Meta 超級智能實驗室的成員中,有一半是華人,但其中僅有 1 人的博士是在中國拿到的,其餘都是在美國和澳大利亞(1 人)。


所有成員中,中國和美國成員佔比七成,75% 擁有博士學位,70% 的 Title 是研究員(Research Scientist),還有 4 名軟件工程師。


在任職時長及行業資歷方面,該團隊既有僅在 Meta 任職數日的新鮮血液,也有在該公司的元老級人物。同時,成員的職齡(Years of Experience, YoE)跨度也從應屆博士畢業生的 0 年至累計工作超過三十年的業界資深專家。


至於這些人的前東家,有 40% 來自 OpenAI,20% 來自 DeepMind,此前 Meta 收購的 Scale AI 佔 15%。


根據扎克伯格此前發佈的內部備忘錄,很多新成員的履歷都很耀眼:


  • Trapit Bansal:在 OpenAI 開創了思維鏈上的強化學習,並且是 o 系列模型的共同創造者。


  • 畢樹超(Shuchao Bi):GPT-4o 語音模式和 o4-mini 的共同創造者。此前在 OpenAI 領導多模態後訓練。


  • Huiwen Chang:GPT-4o 圖像生成的共同創造者,此前在 Google Research 發明了 MaskGIT 和 Muse 文生圖架構。


  • Ji Lin:幫助構建了 o3/o4-mini、GPT-4o、GPT-4.1、GPT-4.5、o4-imagegen 以及 Operator 推理棧。


  • Joel Pobar:來自 Anthropic 的推理專家。此前在 Meta 工作 11 年,負責 HHVM、Hack、Flow、React、性能工具和機器學習。


  • 任泓宇(Hongyu Ren):GPT-4o、4o-mini、o1-mini、o3-mini、o3 和 o4-mini 的共同創造者。此前在 OpenAI 領導一個後訓練團隊。


  • Johan Schalkwyk:前 Google Fellow,Sesame 的早期貢獻者,Maya 的技術負責人。


  • Pei Sun:在 Google DeepMind 負責 Gemini 的後訓練、編碼和推理。此前創造了 Waymo 最後兩代的感知模型。


  • 於佳慧(Jiahui Yu):o3、o4-mini、GPT-4.1 和 GPT-4o 的共同創造者。此前在 OpenAI 領導感知團隊,並在 Gemini 共同領導多模態。


  • 趙盛佳(Shengjia Zhao):ChatGPT、GPT-4、所有 mini 模型、4.1 和 o3 的共同創造者,此前在 OpenAI 領導合成數據。


可以看出,被點名的新成員大多來自 OpenAI。他們的履歷與 OpenAI 最尖端的模型(如 GPT-4o)和核心推理技術(如 o 系列模型和思維鏈研究)緊密相連。


這下直接給 OpenAI 挖麻了。逼得 CEO 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連忙給員工放假並用漲薪等手段穩定軍心。


圖丨從左到右依次是趙盛佳、於佳慧、畢樹超和任泓宇(來源:X)


回到表格來看,在專業領域方面,該團隊涉獵極其廣泛,覆蓋了深度學習、大模型編譯與基礎設施、強化學習、弱監督、自監督、計算機視覺、語音合成、生成式圖像/視頻、對話系統、圖神經網絡、優化理論、信息檢索等近三十個 AI+ML 子領域。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專注於大語言模型(大模型對齊、大模型評估、智能體等)、多模態生成(圖像、視頻、擴散模型)、以及大規模推理與部署的研究方向在成員分佈中佔據明顯主導地位。


另據網友統計,有 20% 的成員職級在 L8 以上——信息來自 X 網友援引的 Meta 內部員工。


而據傳所有這些人的年薪,每個人都在 1000 萬至 1 億美元之間。光是支付這些人的薪水,Meta 每年就要拿出數十億美元,還沒算上未來繼續加入的新成員。


這是繼元宇宙之後 Meta CEO 扎克伯格的又一次豪賭,押注於超級智能實驗室,實現“爲每個人打造個人超級智能”的全新企業願景。


毫無疑問,Meta 用金錢發起的這場人才閃電戰,是其在 AI 競賽中一次簡單粗暴卻又極其有效的肌肉秀。通過投入競爭對手難以匹敵的資本,Meta 在最短時間內買來了時間、經驗和行業最頂尖的智力資產。


然而,商業和體育領域的經驗告訴我們,用金錢堆砌起來的“夢之隊”未必能笑到最後。將一羣身價不菲、習慣了不同企業文化的頂尖人才聚集在一起,本身就是一項巨大的管理挑戰。而一羣天才的集結也未必能產生好的催化反應,反而可能因路線之爭而導致內耗。


開弓沒有回頭箭,Meta 已經打造出紙面上最強大的 AI“銀河戰艦”。現在戰艦已經啓航,但它真正的考驗,纔剛剛開始。


參考資料:

https://x.com/deedydas/status/1946597162068091177


運營/排版:何晨龍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