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巖:從“可能戰爭”變爲“不會全面戰爭”,泰柬衝突會驟然結束嗎

由 紅星評論 發佈於 熱點

'25-07-25

□作者 千里巖(專欄作家)

據央視新聞報道,7月24日,柬埔寨和泰國在邊境地區發生衝突,隨後雙方互相指責對方“有錯在先”。25日凌晨2時起,柬泰邊境炮聲再起,衝突進入第二日,已造成超20名平民死亡。

目前,雙方均產生了若干的人員傷亡,而仍沒有看出來停火的趨勢。泰國代理總理普坦早前曾表示,事態可能升級爲戰爭。但最新消息顯示,普坦又改口表示有信心,當前泰柬邊境的武裝衝突不會升級爲兩國之間的全面戰爭。

其實,柬埔寨與泰國一直存在多處領土爭端,而柏威夏寺就是爭端焦點之一。海牙國際法院1962年裁定該寺歸柬埔寨所有,但柬泰兩國對邊界部分地區領土歸屬依然存有爭議。200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柏威夏寺爲世界文化遺產,柬泰圍繞這一地區的主權爭議再次升溫,並多次發生武裝衝突。

在過去,雙方關係相對友好的情況下,一些問題也能和平解決。但只要雙方的關係陷入緊張,在各自國內民族主義氣氛高漲的情緒下,這個敏感點隨時會變成衝突爆發點。

此次衝突的起源,也不例外。據報道,今年5月28日,柬埔寨和泰國軍隊在邊境爭議地區發生短暫衝突,交火持續約10分鐘,1名柬埔寨士兵在衝突中死亡。兩國邊界爭端導致關係緊張。6月18日,柬埔寨和泰國媒體報道了一段時任泰國總理佩通坦和柬埔寨前總理、現任參議院主席洪森的通話錄音,佩通坦在通話中請求洪森協助緩解兩國邊境的緊張局勢。洪森隨後在社交媒體上確認近期與佩通坦進行過通話。

也正是這段電話錄音在泰國引發爭議。通話中,佩通坦稱呼洪森爲“叔叔”,請求洪森協助自己解決兩國的邊境問題,甚至批評一名泰國陸軍前線指揮官加劇緊張局勢。這番言論迅速刺激了泰國政壇,乃至泰國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瞬間暴漲。

也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原本處於半凍結和低溫運行的邊界爭端迅速升溫,成爲今天的衝突局面。考慮到雙方國內的各自政治形勢,目前,無論是泰國還是柬埔寨方面,單方面想做出努力,讓此次衝突儘快結束,都具有高度的政治風險。

而考慮到雙方的軍事實力和國際背景問題,未來衝突的走向同樣具有相當的風險性。從賬面實力上來看,毫無疑問,泰國是具有相當的軍事優勢。根據相關數據,泰國軍隊裝備了數十架先進戰鬥機,諸如美製F-16和瑞典鷹獅等,以及坦克裝甲部隊的數量和質量,都遠超柬埔寨方面。

然而,武裝衝突乃至戰爭從來不能用紙面上的數字來決定勝負。畢竟力量對比和力量的運用不完全是一回事。雙方國內的政治形勢、其他方向的安全顧慮、區域外國家對其態度等因素,都將是實際決定最後勝利天平的砝碼。

最重要的是,如果尋求以武力解決爭端,也會給某些區域外的國家提供在背後操縱衝突、以謀求自己利益的機會。這種風險還可能讓衝突擴大,產生更加嚴重的後果。因此,最佳的解決途徑,依然是按照既往解決衝突的路線,儘快地讓這次危險的衝突就此凍結。

(本文爲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媒體立場)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