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寶新規半月:迷茫的消費者與洗牌的行業|調查

由 財經雜誌 發佈於 財經

'25-07-17





消費者出行受阻,充電寶行業經歷最嚴監管洗牌期

文|《財經》實習生 羅夢芳 記者 王靜儀
編輯|王延春

“充電寶被機場扣下了,說是沒有3C標識!”近期,不少網友在社交平臺吐槽,自己隨身攜帶的充電寶因不符合新規被禁止登機。

2025年6月28日起,根據中國民航局發佈的緊急通知:禁止旅客攜帶沒有3C標識、3C標識不清晰、被召回型號或批次的充電寶乘坐境內航班。

新規半月,混亂在全國各地的機場發生——有人無奈當場丟棄;有的機場提供人性化服務,允許充電寶暫存七天;有人抱怨“買的時候根本沒注意這些”;有人則發現禁令擴大到了相機電池等領域。

消費者出行受阻的另一邊,是充電寶行業迎來最嚴監管洗牌期。7月6日凌晨,繼宣佈召回3款型號共49.17萬臺充電寶半個月後,國內知名充電寶品牌羅馬仕突然發佈停工停產通知,停工時間爲六個月。

這場充電寶鬧劇到底是怎麼發生的?新規下的充電寶困境何解?

新規下的充電寶困境

自2025年6月28日民航局發佈緊急通知後,各地機場安檢口出現了大量被攔下的充電寶,基本是因沒有3C標識、3C標識不清晰或屬於被召回型號或批次而無法帶上飛機。

不少旅客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攜帶了不符合規定的充電寶前往機場,導致無法順利登機,給出行帶來了諸多不便,一些旅客不得不在機場將充電寶自棄或暫存。

孫先生於7月4日乘機從重慶到上海旅遊,充電寶因爲沒有3C標識而被安檢攔下。他告訴《財經》,機場提供了七天內免費寄存的服務,比較人性化,但因爲回程和去程航班不在一個航站樓,兩者距離頗遠,只能無奈算了。

張女士也頗受困擾,她於7月2日從上海乘機出國遊玩,臨走前一晚自查行李才發現,自己用了幾年的充電寶居然沒有3C標識。臨時去買已經來不及了,出國又離不開充電寶,張女士告訴《財經》,自己只好向朋友緊急借了一個,才順利成行。

困住了不少充電寶的3C認證,到底是什麼?

根據中國技術性貿易措施網發佈的說明,3C認證(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是中國爲保護消費者人身安全、國家安全及環境,依法實施的強制性市場準入制度。

產品有3C標識,表明其已經通過了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意味着其在電氣安全、電池安全以及環保方面均達到了國家規定的標準。

自2023年8月1日起,中國開始對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移動電源實施3C認證管理。經過一年的過渡期後,自2024年8月1日起,未獲得3C認證證書和標註認證標誌的相關產品,不得出廠、銷售、進口或者在其他經營活動中使用。

法律問題專家嶽屾山表示:“2024年8月1日起,如果商家銷售了沒有3C認證的充電寶,那麼就違反了國家的產品質量法等法律法規。對於消費者來講,理論上沒被召回的充電寶還是能夠使用的。但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要遵守相應規定。”

除了3C標識、3C標識不清晰,被召回型號或批次的充電寶,也在新規禁止之列。

五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她兩年前在淘寶官方旗艦店購買的充電寶,儘管仍在使用,但被列入召回批次內。五女士無奈地向《財經》說:“我是在社交媒體上看到召回信息,在淘寶填寫自助召回鏈接。但品牌方給出的處理建議是用鹽水浸泡,這讓我很顧慮。”

五女士表示,鹽水導電,自己沒有相關經驗和知識,操作過程中可能有被電到的風險,而且處理後的鹽水屬於電子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