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破3500萬單,拼好飯正在打造外賣行業中的“C2M”模式
7月12日,外賣平臺間關於“超級星期六”的心智爭奪還在繼續。這一天,美團即時零售訂單量衝上了1.5億。其中,拼好飯的日訂單量超過3500萬單。
在外賣市場掀起補貼大戰之前,用戶想要點到更有性價比的外賣,主要是依託於美團拼好飯這一途徑。一份正常售價20多元的餐品,在拼好飯可以用10元出頭的價格點到。即便在激烈的“外賣大戰”面前,拼好飯的價格依然有着很強的競爭力。
拼好飯誕生於2020年。彼時,外賣行業訂單量與交易額增長趨緩,一、二線城市的市場趨於飽和,而拼多多的成功卻驗證了低價拼單模式在下沉市場的可行性。美團借鑑其邏輯,開始試點“外賣版拼多多”——拼好飯,向下尋求新的增長點。
以“同類餐品價格僅爲常規訂單的50%-70%,且免配送費、打包費”的方式,拼好飯很快圈攬起大量用戶。2022年4月,拼好飯業務擴展到武漢等地試點,日單量達到100萬單。從2023年開始,拼好飯進入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面向更廣泛的市場提供低價外賣。到2024年一季度,拼好飯的日均單量接近500萬單。2024年二季度,拼好飯的單日訂單量峯值已經突破800萬單。
在過去數年的時間裏,拼好飯一邊快速增長,一邊又飽受爭議。很多消費者對低價有着天然的不信任。在此基礎上,餐品質量、商家利潤以及騎手掙不掙錢等問題都成了拼好飯身上的負面標籤。
可是,在這些問題的不斷干擾下,拼好飯的發展卻依然硬挺。拼好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進行供給側的升級和完善,上線了越來越多連鎖品牌,推出商家“食安日記”打卡功能,鼓勵商家把環境圖放在與餐品同等重要位置展示,讓商家後廚和備餐過程更加透明化,逐漸打消市場和用戶對拼好飯的猜疑。
在最近達成的3500萬拼好飯日訂單量中,蜜雪冰城、塔斯汀、華萊士、正新雞排等品牌增速位居前列。據介紹,包含漢堡王、老鄉雞、南城香、魏家涼皮、古茗、茶百道、滬上阿姨、絕味鴨脖、永和大王等超5000家餐飲品牌已入駐“拼好飯”。

“低價”是拼好飯絕對的競爭力。在沒有平臺的大額補貼之前,拼好飯又是如何做到五到七折低價的呢?
其低價邏輯可以從“拼好飯”的名字出發來拆解,關鍵便在於“拼”。
拼好飯就像外賣界的拼多多,以SKU(庫存單位)而非店鋪的邏輯來呈現產品。入駐商家不需要參與各類廣告推廣,平臺限制最高價和餐食的最低規格後,提供給最低價產品更多流量,以此來保證用戶端的性價比。
拼單過程也與拼多多類似,用戶既可以參與別人的拼單,也可以發起拼單,讓平臺匹配拼友,或將購買的餐品鏈接發送給其他用戶,雙方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支付即算拼單成功。除了低價拼單,拼好飯還主打免配送費、免打包費等。
“拼”的過程即匯聚需求的過程。對於同一家店來說,上“拼好飯”的餐品只有少數幾款。根據紅餐產業研究院的統計,正常運營拼好飯的商家平均上線菜品數僅爲4.8個。消費者拼團下單後,商家可以拿到數量大且類目少的一次性訂單,這意味着更加集中的需求,而不像普通外賣那樣分散。
傳統的外賣模式是消費者各自點餐,商家依次備餐,騎手單獨配送。這種分散式點餐模式,會讓商家爲了滿足不同顧客的個性化需求,設置過多菜品種類,增加商家進貨、人工、水電、庫存積壓等成本。
在拼好飯模式下,平臺並不收取佣金,以“一口價”的方式與商家結算,每個訂單的收入都是確定的。商家可以更加清晰地掌握消費者的需求,將精力聚焦在更少的餐品品類上,獲得更爲集中的單量,從而降低備料和製作的成本。最終,一份快餐的價格可以被壓低到10元-15元。
青島“果子飛上天”煎餅果子店的老闆展振淵仍然記得自己被說服上線拼好飯的理由。業務經理告訴他,拼好飯就像商品批發,如果客戶現在買3000套煎餅果子可以給優惠的話,拼好飯就是把這3000套分日期分批次出售,靠走量把價格壓低。

這樣一番解釋,展振淵才理解拼好飯不是純靠壓成本,而是通過走量來降低單價的,且不論顧客付款價格多少,商家每單到手價都是固定的。據瞭解,在費用上,拼好飯是一單一結,每一單獲得的利潤都是提前確定好的。
史建龍在河北石家莊經營一家名爲“幸福大鍋菜”的餐廳。三年前,門店經營承壓,史建龍幾經猶豫,選擇上線拼好飯搏一搏。以其拼好飯爆品“標準大鍋菜+饅頭2個+自制泡菜”爲例,史建龍給美團提供了6.9元的底價。
之所以能夠將價格壓到6.9元的低線水平,是因爲史建龍想通過薄利多銷的方式提升門店的整體利潤。並且做拼好飯後,門店食材損耗和浪費的情況得到緩解,這也爲他縮減了不少成本。
“我們的出餐更適合做拼好飯,因爲我們的餐都是一鍋出,只要有量就有得賺。”史建龍說,目前門店有三口大鍋,每天中午都能保持每鍋200份的出餐效率。
史建龍本來還擔心拼好飯會搶走門店的客戶,但上線後拼好飯卻給店裏帶來了超過50%的訂單增量。目前,幸福大鍋菜拼好飯訂單已經超越普通外賣訂單,每個月能有5000單左右。

在拼好飯“低價”的另一面,是長期以來揮之不去的刻板印象。不止消費者容易有這樣的認知,個別商家最初也難以接受拼好飯。“壓低價格、品質不佳”,這是展振淵對拼好飯的初印象。
直到自己也開始做,他才明白拼好飯的低價並非是壓低品質換來的。作爲老闆,他對食物品質和安全衛生有着自己的要求。
“果子怎麼調配、用多少的油溫炸制、炸多久、炸出來口感夠不夠酥脆、喫起來香不香,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問題。”展振淵堅持使用山雞蛋,他說這雞蛋一打出來就看得出和別的雞蛋不一樣,蛋黃黃很多,一看就是好雞蛋。就算上線拼好飯後利潤降低,他也沒有改用更便宜的雞蛋。
對於拼好飯商家而言,拼好飯雖然利潤微薄,但卻可以撬動巨大的流量,進而帶動門店的總銷量。拼好飯有其本身的價值,倘若低質劣質,這樣的模式也很難長久。
2024年5月,重慶趙氏四鮮米線第四代傳承人趙文焯決定將自家這個“重慶老字號”品牌上線拼好飯。每單底價不變,在10元左右。現在,拼好飯的訂單每天可以穩定在100單,收入比起普通外賣更加穩定。算上門店其他支出,其利潤維持在30%左右。
“我們對於堂食、外賣、拼好飯都是一樣的,不會區別對待,更不會砸了我們自己的口碑。”趙文焯說道。他還提到,自己很重視店裏的食品安全衛生,所有食材都是新鮮供應,每天會做兩次固定清潔,每週還會做一次徹底的大掃除。
辰門兜熗肉是莆田市知名熗肉店。不像其他門店一樣將拼好飯視作單量補充,老闆林帥把拼好飯經營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

2023年年底,辰門兜熗肉在拼好飯平臺上線。一開始林帥只是抱着試試看的態度加入,但在一個月營業後,發現訂單量大幅增長,便將拼好飯作爲其重點發展平臺。
目前,林帥門店拼好飯銷量已經做到月均萬單以上,“美味熗肉+米飯”套餐成爲爆品,單品月銷量5000單左右,在莆田市長期“霸榜”。該套餐在其他平臺上的通常售價爲17.8元,拼好飯上售價12.8元,但每單仍能實現約2元的利潤。
林帥很認可這種薄利多銷的模式,他認爲多銷纔有回頭客。所以,他表示自己絕不會爲一時的蠅頭小利缺斤少兩、偷工減料。“長久經營纔是關鍵”,林帥說道。
除了對個體餐飲品質的擔憂,缺少品牌商家也讓不少嚐鮮下單者內心猶疑。在此前一份關於拼好飯的用戶調研中,有52%的人勾選了“沒有品牌商家”。
但是,目前的拼好飯正在供給側持續升級,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品牌商家。4月18日,美團拼好飯“大牌專區”在全國範圍內上線。華萊士、塔斯汀、茶百道、蜜雪冰城、益禾堂、幸運咖、老鄉雞、楊國福麻辣燙等一衆消費者熟悉的餐飲品牌廣泛入駐。統計顯示,包括以上品牌在內,目前已有超5000家餐飲品牌入駐了拼好飯,覆蓋茶咖、中式簡餐、西餐等不同品類。

從更廣泛的商業邏輯上來看拼好飯,薄利多銷的背後,這更像是一個鏈條更短的C2M(從消費者到生產者)定製模式。
通過拼單在前端匯聚需求,後端的商家則“來單定製”,利用更爲集中的訂單攤薄成本。這既改變了消費者的點餐習慣,又重塑了餐飲商家的經營邏輯。
拼好飯的每一個SKU,都可以理解爲門店的“爆品”。商家根據平臺掌握的用戶畫像,定向供應幾款套餐,將精力聚焦於有限的餐品品類上,從而實現規模化的生產與採購。
C2M模式在電商領域比較常見。比如早期的必要商城,就主打C2M模式,用戶下單後工廠纔開始生產,主要集中在鞋服、眼鏡等個性化較強的品類。多年以來,幾家大的電商平臺也一直在追求實現C2M模式,希望定向匯聚需求,通過規模化定製來實現卓越的性價比。
目前,外賣競爭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餐飲外賣和即時零售的邊界、即時零售和傳統電商的邊界正在被打破和重塑。當遠場電商、近場電商不斷交融和互通,電商邏輯和外賣邏輯也會迎來新的走向。
有業內人士認爲,當外賣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也必然會出現C2M模式的外賣平臺,以滿足人們日益個性化的消費需求。
華泰證券去年發佈的一份調研報告也表達過類似的觀點。與市場認爲拼好飯只是“相比主站價格更低的外賣”觀點不同,他們認爲拼好飯帶來了一種全新的外賣模式:價格更低的背後是平臺在供給端與商家協商“以量換價”,在用戶端鼓勵同地拼單並集中化配送,從而顯著降低了單均配送成本。華泰證券研究發現,90%入駐拼好飯的商家實現銷量提升30%以上,疊加出餐效率提升,帶動成本下降,平均降幅達到20%以上。
拼好飯的這種模式已經得到了不少品牌商家的積極反饋,配合平臺打造專供品,讓利消費者以換取流量和銷量。
漢堡王表示,當前給到的三件套結算價14.9元已是最低價,沒有價格繼續下探的空間,但未來想針對拼好飯渠道打造C2M專供餐飲,進而實現更高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