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強勁流入,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總值超35萬億港元

由 財經雜誌 發佈於 財經

'25-07-17





私人銀行及私人財富管理業務對香港財富管理業務貢獻較大。2024年,這一領域管理資產同比增長15%至10.4萬億港元

文|《財經》記者 康愷
編輯|張威

香港作爲國際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的地位逐漸攀升。

716日,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下稱香港證監會)發佈的《2024年資產及財富管理活動調查》顯示,截至2024年底,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管理資產總值達35.1萬億港元,同比上升約13%

從資金增量來看,2024年,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管理淨資金流入達7050億港元,同比上漲81%。其中,資產管理及基金顧問業務淨資金流入漲5.71倍,至3210億港元。

本次調查的結果與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近期發佈的《2025年全球財富報告》一致。BCG預計,2029年,中國香港將超越瑞士,成爲全球最大跨境財富管理中心。

從細分項來看,香港證監會的數據顯示,私人銀行及私人財富管理業務對香港財富管理業務貢獻較大。2024年,這一領域管理資產同比增長15%10.4萬億港元。

從投資流向來看,香港全球化配置優勢凸顯。香港證監會表示,香港資產管理人所管理的資產中,59%配置到中國內地及香港以外市場,過去五年,非股票投資提升了13個百分點至59%,反映出資產配置策略趨向更多元化,以應對急速變化的全球環境。

這與香港不少銀行的觀察一致。星展香港零售銀行業務及財富管理豐盛理財及分行網絡業務主管容蘭芳此前對《財經》表示,在香港,投資者可投資中國香港、歐美等多個市場。對於風險偏好較高的內地投資者,他們對國際大型科技股票的參與度較高,其興趣更高過港股。

除傳統的股債資產,瑞銀財富管理中國區主管呂子傑亦對《財經》表示,香港市場的產品較多元化,比如有結構性票據、保險、信託等。其收益率預期更高,但也要注意風險。

香港一直是連接中外的超級聯繫人,在關稅戰的背景下這一特點更趨明顯。對於未來流入香港及中國大陸的資金增量,東南亞與中東被視作兩大來源。

瑞銀的《2025年全球家族辦公室報告》稱,未來五年,30%的亞太區家族辦公室計劃增加對大中華區的投資,39%計劃增加對中國內地的投資。從資金來源來看,中東(45%)和亞太地區(30%)的家辦最有可能增加對中國大陸的投資。

從中東的角度來看,據匯豐亞洲及中東地區聯席行政總裁廖宜建估計,中東北非地區主權財富基金管理的集體資產,將以7%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30年或達8.1萬億美元,這將滿足中國企業的融資需求。從資本市場角度來看,爲便利中東企業赴港上市,香港交易所已將沙特、阿布扎比交易所納入認可證券交易所名單。

在香港證監會投資產品部執行董事蔡鳳儀看來,受惠於強勁的資金流入、金融創新及持續壯大的人才庫,香港作爲國際資產及財富管理樞紐的影響力正節節攀升。香港證監會致力透過拓展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支持香港持續發展爲提供全方位服務的國際金融中心及領先的離岸人民幣樞紐。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