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江水電超級工程背後的三層財富祕密

由 溫義飛的急救財經 發佈於 財經

'25-07-25

本文僅在今日頭條發佈,謝絕轉載。

爲什麼西藏墨脫的地理環境這麼惡劣,國家還要修一個萬億級別的世紀工程?這是因爲中國的水電工程,從來都不只是 “發電站” 這麼簡單。它是區域經濟的 “推進器”,是能源安全的 “壓艙石,甚至在國際博弈裏,有着改變地緣經濟格局的力量。今天帶你瞭解,中國水電工程,是怎麼改寫地區經濟和國運的。

一、水電建設託舉地方經濟

說到水電站,就離不開三峽,而三峽所在的宜昌,就是一個典型的水電站托起區域經濟的典型案例。要知道宜昌東邊是省會武漢,西邊是中國西南最大、也是增長最快的重慶,換別的城市早就被雙重虹吸了。但2024年宜昌GDP衝到6191億元,四年連跨兩個千億臺階,從一個長江邊的小城變成了“中部非省會第一城”,靠的就是三峽帶來的“水電+新能源”模式。

靠着便宜穩定的水電,宜昌也弄出了湖北最大的算力集羣,繼續在AI時代的算力競賽裏領跑。現在的宜昌,化工企業用超算優化生產流程,農業用大數據分析種植週期和物流調度,產業佈局非常多元化,而這背後都是三峽這個世紀工程的功勞。

一些更小的城市,也靠水電站改命。比如溪洛渡水電站——這座建在金沙江峽谷裏最大的水電站,盤活了雲南永善的經濟。除了發電帶來的收入,水電站建成後的配套的水利網絡,支撐了當地臍橙、花椒、冷涼蔬菜、中藥材等超百萬畝特色農業。文旅產業也借勢溪洛渡“高峽出平湖”的景觀,開發明子山文旅綜合體、馬楠苗族花山節等項目,年引流超千萬旅遊消費。在23年的第三屆枇杷文化旅遊節上,簽約多個產業項目,協議引資12.5億元,也助推了產旅融合發展。

那接下來西藏經濟也會迎來 “三峽時刻”,清潔能源、文旅、高端製造可能被全面激活。這對於穩定地區穩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二層:低價電費補貼中國製造

中國是人口大國,製造大國,這點就註定了我們的電力消耗,會遠超任何一個國家。但回望20年,啥東西都因爲通脹漲價了,特別是相對於汽油煤礦這些能源都,電價反而有所下降。這種幾十年如一日的電價穩定,背後也是水電的"一次性投入長期收益"特性。

現在中國居民第一檔電價0.47元/度,但是德國卻是我們的6倍(約3.15元/度),在今年夏天歐洲遇到了高溫,很多家庭連空調都開不起的時候,我們這邊一個新聞反而上了熱搜,連老人都開始主動開空調了。這就是電價的下調,讓階梯電價一檔以內的家庭(佔全國大多數的家庭)的電費支出的大幅降低了。

在生產端,我們的電力優勢更加明顯。2021年10月煤價飆升,很多火電站都虧本關停了,水電企業照樣淡定發電。這種成本優勢直接傳導到產業端——當歐洲工廠被能源危機逼得停產,中國製造業卻能開足馬力。

而且中國的水電站建設,往往都和去產能週期緊密關聯。基本上每一次供給側改革,國家都會推動大型水電站建設。一方面是三峽、溪洛渡等多個水電站帶動的裝備製造吸納了大量失業工人。另一方面,也能有效緩解淘汰煤電產能後的電力供應,而且水電本身比煤電對環境的破壞小得多,可以保留當地自然環境,這樣旅遊和農業也能幫忙加納就業人口。眼下我們就又到了新一輪的去產能反內卷的時候了,雅下水電工程的建設,能確保這一輪供給側改革的穩妥落地。

第三層:電力背後的地緣經濟

不僅是國內供電,雅下水電工程建成後,還將承擔起東南亞供電的重任。其實中國賣電給東南亞的操作堪稱商業教科書。2023年越南大停電,三星、富士康急得跳腳,中國重啓對越供電後,這些工廠的空調、電動車生產線又轉起來了。

這種“電力綁定” 除了在生產端很有威力,還體現在各種消費市場。

比如電動車市場,想讓東南亞接受電車,首要是要確保它們也能用上充足和廉價的電力,不然如果油比電便宜,那新能源車的推廣必然會很困難。所以中國這些年一直都在幫東南亞完善電力供應,印尼 2025 年上半年電動車銷量比去年同期漲了好幾倍,其中近9成都是中國品牌。就是因爲中國車企早就佈局了 “電力 + 充電樁 + 電車” 的全套方案。這個方案在泰國也是我們的新能源車和日本車企競爭的殺手鐧。

再比如東南亞的家電空調市場,潛力非常大,隨着城市化加速、中產階級崛起,這些國家對智能家居需求大增。但現實是即便是空調,在這些國家的滲透率都很低,很多人根本沒有買空調用空調的意識,而電力供應解決後,就能幫助中國的家電企業進一步打開這個市場。

最終我們要做的,是一個“電 - 路 - 貿” 的閉環,這方面老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老撾已經用了16 年中國電,中老鐵路的電氣化也離不開電。對於迫切需要經濟發展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東南亞來說,比起美國的光喊口號不投錢,中國的電纔是實打實的區域影響力。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