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是日常生活中營養豐富的飲品,有人喜歡直接喝常溫牛奶,覺得方便快捷;也有人偏愛熱牛奶,認爲溫熱的口感更舒適,尤其是在寒冷的天氣裏,一杯熱牛奶能帶來滿滿的暖意。但也有不少人疑惑:牛奶可以加熱喝嗎?加熱後會不會破壞營養?下面就來詳細聊聊牛奶加熱飲用的那些事兒。
一、牛奶可以加熱喝,多數情況下很安全
(1)加熱讓牛奶更易被接受
對於腸胃功能較弱的人,比如老人、小孩,或者喜歡溫熱口感的人來說,加熱後的牛奶刺激性更小,喝下去更舒服,能減少因喝涼牛奶而引起的腸胃不適。尤其是在冬天,喝一杯熱乎乎的牛奶,既能補充營養,又能驅散寒意,讓人感覺很愜意。
(2)加熱能殺滅部分微生物
雖然市售的牛奶大多經過殺菌處理,比如巴氏殺菌奶、超高溫滅菌奶等,微生物含量已經很低,但如果牛奶開封后放置了一段時間,可能會有少量細菌滋生。適當加熱可以進一步殺滅這些微生物,讓飲用更安全。不過要注意,已經變質的牛奶即使加熱也不能飲用,以免引起食物中毒。

二、牛奶加熱的正確方法,避免營養流失
(1)隔水加熱:最推薦的方法
隔水加熱是最溫和、能最大程度保留牛奶營養的方法。將牛奶倒入碗中,再把碗放入裝有熱水的鍋中,通過熱水的溫度慢慢加熱牛奶,加熱過程中不斷攪拌,讓牛奶受熱均勻,溫度達到40-50℃左右即可。這種方法避免了牛奶直接接觸高溫,能減少營養成分的損失,也不會讓牛奶出現分層、結垢等情況。
(2)微波爐加熱:方便但要注意細節
用微波爐加熱牛奶時,要將牛奶倒入微波爐專用容器中,不要密封,因爲牛奶加熱時會產生蒸汽,密封可能會導致容器膨脹甚至爆裂。加熱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中高火加熱30秒-1分鐘即可,加熱後要攪拌一下,避免局部溫度過高。另外,不要用微波爐加熱袋裝或盒裝牛奶,以免包裝材料在高溫下釋放有害物質。
(3)直接煮制:控制火候和時間
如果直接用鍋煮牛奶,要注意用小火慢慢煮,並且要不斷攪拌,防止牛奶粘鍋、糊底。當牛奶表面出現小氣泡,微微沸騰時就可以關火,不要煮到劇烈沸騰,否則會導致牛奶中的蛋白質變性,營養成分流失,還會讓牛奶的口感變差,出現奶皮變厚、味道變腥等情況。

三、牛奶加熱後營養會流失嗎?真相是這樣的
(1)蛋白質:溫度過高才會受影響
牛奶中的蛋白質在低溫下很穩定,適當加熱(40-60℃)不會破壞其結構。但如果加熱到80℃以上,蛋白質可能會發生變性,從可溶性狀態變成不溶性狀態,出現沉澱,但這並不意味着蛋白質失去了營養價值,變性後的蛋白質依然能被人體消化吸收,只是口感會受到一定影響。
(2)鈣和礦物質:幾乎不受影響
牛奶是鈣的良好來源,其中的鈣主要以酪蛋白鈣的形式存在,加熱過程中鈣和其他礦物質的含量和吸收率幾乎不會受到影響,不用擔心加熱會導致鈣流失。
(3)維生素:部分敏感維生素易損失
牛奶中含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其中維生素C和部分B族維生素對熱敏感,加熱溫度過高或時間過長會有所損失。但牛奶中這些維生素的含量本身不高,而且人體獲取這些維生素的主要來源是蔬菜、水果等,所以牛奶加熱導致的維生素損失對整體營養攝入影響不大。

牛奶是可以加熱喝的,尤其是對於喜歡溫熱口感、腸胃功能較弱的人來說,加熱後的牛奶更適合飲用。只要掌握正確的加熱方法,如隔水加熱、控制微波爐加熱時間和火候等,就能在保留營養的同時,享受熱牛奶的美味。牛奶加熱後營養損失並不嚴重,不必過於擔心,但要注意避免反覆加熱、溫度過高、加紅糖一起加熱等錯誤做法。根據自己的體質和喜好選擇是否加熱牛奶,才能讓牛奶更好地爲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