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內遍地開花的“俄貨館”,當下正迎來一輪洗牌。在成都,十餘家“俄貨館”聚集的春熙路,部分場館在近日打出“撤場”“半價”“買一送一”字樣,決定退出“流量場”。選擇繼續堅守的,也左右爲難。銷量不好,有時售貨員比顧客還多,多開一天都是成本,“但已經投進去的錢該怎麼辦?”曾經的熱門賽道,現在正在逐漸降溫。
春熙路兩家門對門開的“俄貨館”
門店猛增競爭加劇
一公里內開11家,已有人選擇“離場”
作爲成都最具代表性的商業中心之一,春熙路主街上,每隔數百米便能看到一家“俄貨館”。離得近的,幾乎是“門對門”。爲了吸引顧客,商戶們在門前打折大甩賣、搞小提琴現場演奏、用人偶派糖、推小丑自拍打卡……使出渾身解數。
率先打出撤場消息的,是臨近春熙路孫中山廣場的店鋪,外牆的藍白色裝修,有着“俄貨館”的專屬配色。門店有三層,一、二層賣貨,三層是倉庫。上週末(1月5日),店員拿着大音箱在門口高喊“要買要帶,趕緊搞快,最後幾天了……”
春熙路上準備閉店的“俄貨館”
店鋪營業的最後日期是1月10日,作爲春熙路最大的“俄貨館”,初期門店顧客盈門,銷量節節攀升,但隨着周邊的店越來越多,網絡上對“俄貨館”的負面評價越來越多,門店銷量逐步下降。“肯定是賣得不好才關門,周邊有十多家店,分流嚴重,租金又貴。”營業員無奈表示。
在同一條街上,他們還佈局了另一家“俄貨館”,這家租金便宜一些,店員說“不會關”。但當紅星新聞記者兩天後再次到來時,店內也打出“全場半價”的標語,售貨員感嘆:“還沒得到確切消息,不過也快了。”
幾天前曾說不關門的“俄貨館”也開始五折拋售
鹽市口公交站背後的一家大棚“俄貨館”,纔開一個多月,但從早上9點營業到中午12點半,總共才賣出100多元的貨品。他們打出“折扣店”橫幅,希望能吸引過路顧客,但就算八折出售,售貨員還是表示“看的人多,買的人少”。
銷量下滑,大多數店員都指向“店鋪太多了”。紅星新聞記者沿蜀都大道、順城大街、上東大街走一圈,一公里範圍內至少有11家“俄貨館”。
店鋪“扎堆打架”的情況在距離春熙路幾公里外的建設路也存在。其中一家打出“清倉”“大甩賣”的標語,也準備撤場。店員說,臨近春節,應是旺季,但由於周邊店鋪多,他們又屬於社區店,老闆最終還是決定在20號閉店,“不過不怕,老闆產業多,這個虧了,其他還賺。”
建設路的“俄貨館”,收銀臺上寫着一個“拆”字
在成都金堂,纔開業不到40天的俄比熊“俄貨館”也面臨同樣的尷尬:一方面生意不佳,一方面投資過大,“開不開都很爲難。”老闆楊先生是刷短視頻“看到別人幾個月就回本”後花20萬加盟的,租金、裝修、囤貨,前後總共投入50多萬,現在一天銷量就只有1000多元,“房租、人工都不夠”,他也在考慮轉型,“但已經投進去的錢該怎麼辦?”
商鋪中介回憶擴張史
客商曾催着找鋪子,現在“聲音逐漸消失”
去年以來,“俄貨館”在全國遍地開花。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18日,全國累計註冊841家俄羅斯商品相關企業,超過2023年全年註冊量,各種帶“俄”品牌層出不窮,俄比熊、俄北熊、俄品彙、俄優優……讓投資者及顧客趨之若鶩。
而這樣的“俄貨館”在成都熱門商圈同樣常見。專門做春熙路商鋪的中介李洋(化名)還記得去年8月首家“俄貨館”入駐春熙路時的陣仗,從西安來的客商,思路清晰:“要主街、人多、門頭寬、進深長、小的(商鋪)不要。”好說歹說之下,李洋和同事才說服房東將位於春熙路北口主街上的兩個商鋪打通,客商最終以800多萬一年簽下。
10月開業,盛況用銷售額便能說明,“聽說一個月毛利就400萬。”李洋也被震驚了。
春熙路的鋪子靠搶,看着賣得好,客商又繼續催着讓他在春熙路找鋪子,“現在這裏的好幾個鋪子都是從北口的兩個鋪子衍生出去的。”後來客商聽說天府廣場、錦裏還沒人入駐,還要繼續擴張。從業兩年,李洋說,上一次看到商家這樣一窩蜂入駐,還是“四川特產”。他感嘆,這是“現象級”的,“畢竟(產品)利潤高、銷量好。”
春熙路上的“俄貨館”
而隨着入駐春熙路的“俄貨館”越來越多,競爭也越來越大。行業內的商品來源、價格虛高以及食品安全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商家讓他再找鋪子的聲音也逐漸消失,“現在只是讓我們稍微留意一下,說白了,找我們拿鋪子就是生意好。不找了,就是生意撇(差)了。”他說,其實大家心裏都明白。
紅星新聞記者發現,春熙路的“俄貨館”大都裝修簡單,用着最簡單的門頭、倉儲式的裝修以及Led燈箱,就是店內最大的裝飾。至於要撤場的兩個店,在李洋那裏還有另一種說法,“都是籤的三個月短期租約,賺快錢,賣完就走”,他並不感到驚訝,“這很常見,基本都是以零售業居多。”
用競爭正向引導市場
珍惜品牌、理性發展、規範自律更重要
多家在2023年、2024年才成立的國際貿易公司,聲稱已在全國擁有幾十上百家門店,發展速度驚人。金堂縣準備轉型的楊老闆認爲自己並沒趕上好時候,但奈何合同都簽了,他逐漸意識到自己追的是一陣風,最開始投資那一波人賺了錢,但隨着商家大量湧入、市場無序,後進入的他“也跟着遭殃”。
紅星新聞記者看到,面對爭議,部分“俄貨館”也在整改,註明商品產地,增加透明度,市場監管部門也在加大檢查力度。據春熙路市場監管所工作人員介紹,在“俄貨館”進駐春熙路後,他們進行了全面排查,對所有店鋪的經營資質、證照進行檢查、公示,並讓商戶簽訂食品安全承諾書,要求其落實主體責任,嚴格控制貯存、銷售過程,規範自身經營行爲,保護消費者權益。
也有人想突出重圍。選址在春熙路網紅大屏下方的歐風萬俄“俄貨館”就是其中之一。冬季裏,店內暖氣開足、標識清晰,不同價格的產品分區銷售,裝潢相比其他“俄貨館”更用心。見有顧客心存疑慮,店員會特別強調商品的來源,原產地以及委託生產的模式。
春熙路網紅大屏下的“俄貨館”
投資人滿先生來自東北,因爲喜歡成都,所以落址春熙路。但他坦誠表示,當初選址時的確不知道這裏有這麼多家店,“但也歡迎競爭,因爲競爭可以正向引導市場,競爭越多,你要做得更優秀才可以。”據其稱,店內80%的商品都來自俄羅斯,也可以溯源。
在此之前,滿先生在哈爾濱的中央大街已有兩家開了多年的“俄貨館”。他說,東北的俄貨行業已有二十多年,很成熟,這次突然爆發,也證明這個行業是有吸引力的。而對於網上的負面評價,他說肯定會對店鋪有影響,至於如何破局,“我覺得就交給時間吧,大浪淘沙,之後留下來的,肯定都是用心做產品的。”花了大價錢投資的他,也期待來年的“旺季”。
國內某大型商業連鎖相關負責人劉楠(化名)在看到“俄貨館”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國鋪開,讓消費者眼花繚亂時,他就篤定該行業後期肯定會經歷陣痛,“像之前的零食賽道一樣,會出現大量閉店以及加盟糾紛,因爲它打亂了消費者的真正需求。”
站在行業角度,品牌的賺錢模式無非是收取加盟費或是供貨賺錢。但現在行業的競爭是無序的,由於店鋪過於密集,使得供大於求,除了不符合消費需求以及商業邏輯,還會導致價格戰、以次充好、虛假宣傳等問題出現。此外,商品的開發及銷售規範不足,讓消費者無法安心購買。在他看來,一個健康的商業模式,是吸引消費者不斷復購,而現在,大量個體、私營、工廠都在該賽道無序競爭,是不健康的發展趨勢。他認爲,若無法保證貨真價實,對行業以及消費者都是傷害,他呼籲從業者能珍惜品牌、理性發展,規範自律,重拾消費者信心。
有商家標註“其他國家專區”
中介李洋觀察了在春熙路上開得久的鋪子,“不在乎賺錢,在乎的是品牌效應。”而這一波,“就是商人逐利,看哪個好賣就賣哪個,卻沒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楊老闆也和四川的幾個加盟商聚在一起商量解決方案,“如果不想做了,我們的加盟費還能退嗎?”
紅星新聞記者 章玲 攝影報道
編輯 歐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