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場演習同時舉行 美軍爲何在西太高強度練兵?

由 長江新聞號 發佈於 熱點

'25-07-08

從7月10日起,美國空軍將舉行爲期兩週的大規模演習,代號是“部隊重返太平洋”。幾乎是同一時間段,美國與澳大利亞聯合主導的“護身軍刀”演習也將拉開大幕,演習範圍達到歷年之最。


美國空軍即將啓動“部隊重返太平洋”演習


綜合多家美國媒體報道,美國空軍的這次“部隊重返太平洋”演習,類似冷戰時期北約舉行的“部隊重返德國”演習,將集中近300架戰機和數千名人員進行跨戰區部署,着眼印太地區可能發生的高端戰爭,演練“敏捷作戰應用”等新型作戰概念。按照美國媒體的說法,爲了這次大規模演習,五角大樓在預算中專門列出了5.326億美元預算,“按出動的軍機數量計算,這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美國空軍演習之一”。



美空軍官員渲染

“應對大規模中美衝突”


實際上,早在去年年底,就有美國媒體披露了美國空軍這次演習的相關信息。據稱,這次大規模演習的主要目標是:整合和試驗後勤、維持和賦能能力,以快速和大規模地將第五代戰鬥機、指揮和控制飛機以及將運輸機和空中加油機帶入西太平洋。當時還有美空軍官員表示,美國空軍試圖重新定位自己,以應對與中國和俄羅斯的大國競爭。


今年3月,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施耐德又透露,“部隊重返太平洋”演習將在“敏捷作戰應用”架構下,全面驗證戰時後勤、分散動員,以及日本、韓國、菲律賓、澳大利亞等美國盟友之間的互操作性等實戰化項目。美國空軍參謀長阿爾文則表示,這次演習的重要程度,超過了美國空軍著名的“紅旗”系列戰術演習,屬於“跨戰區”的實戰演練。之所以美國空軍對“敏捷戰鬥部署”概念如此重視,是因爲需要應對“大規模中美衝突”。


對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所特聘研究員項昊宇對《長江新聞號》記者表示,冷戰期間,歐洲是美蘇對抗的前沿,德國處於分裂狀態。北約通過“部隊重返德國”的演習,旨在應對華約組織潛在的軍事威脅,確保能在歐洲迅速部署兵力,維持對蘇聯的戰略威懾。而如今,隨着美國推進印太戰略,將戰略重心向太平洋地區傾斜,“部隊重返太平洋”演習,就是在這一戰略指針下強化亞太軍事存在和部署的一個重要舉措。


當前,美國將中國視爲“頭號戰略競爭對手”,試圖在亞太地區遏制中國的發展。同樣,冷戰時美國可以利用北約的盟友,現在在亞太地區,也可以通過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盟友,來幫助美國強化軍事存在,藉助盟友的力量,來增強其在亞太的影響力。


至於“敏捷作戰應用”成爲演練的重點,一方面是源於太平洋地區地域廣闊、島嶼衆多,傳統的集中式軍事部署容易受到對手的精確打擊。“敏捷作戰應用”強調將部隊拆分爲小隊,部署到偏遠地區,可以減少被對手“一鍋端”的風險,能夠靈活利用太平洋地區的地理條件,適應廣闊而分散的戰場環境,來提高生存能力和作戰效能。


此外,這一演習還將驗證日本、韓國、菲律賓、澳大利亞等美國盟友之間的互操作性。“敏捷作戰應用”概念有助於整合盟友軍事資源,使美軍與盟友部隊在分散部署和快速調動中更好協同作戰,實現情報共享、聯合指揮控制等,發揮盟友體系的最大效能。


“護身軍刀”即將啓動 演習範圍創歷年之最


美國空軍的這次“部隊重返太平洋”演習,將與美國和澳大利亞聯合主導的“護身軍刀”等其他演習相配合。今年的“護身軍刀”演習計劃於7月13日至8月4日舉行,參演總兵力達3.5萬人,參演國家達到19個,相比2023年增加了6個。目前,參加演習的各國軍隊已經陸續抵達。其中,以“美國”號兩棲攻擊艦爲首的美國海軍艦隊已經抵達澳大利亞,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威爾士親王”號,近日也結束了對新加坡的訪問,前往澳大利亞參加演習。此外還有美國媒體稱,這次“護身軍刀”演習的範圍,從印度洋的聖誕島一直延伸至6500公里外的珊瑚海,爲歷年之最。



美軍將在澳測試“聯合戰區配送中心”


澳國防部還透露,今年的“護身軍刀”演習新增了網絡戰、人工智能軍事化應用等演練課目。美國陸軍還將首次進行“堤豐”中程導彈系統在太平洋地區的實彈發射。美國太平洋陸軍司令羅納德·克拉克上將透露,在這次的“護身軍刀”演習期間,美國陸軍將在澳大利亞測試一項新能力,以實現在太平洋戰區前沿有效預置裝備和物資。根據他的說法,這些“聯合戰區配送中心”必須具備港口能力,以方便運載大量物資的水面艦艇停靠;同時需要具備飛機起降的必要設施,以方便快速運輸物資。目前,美軍各軍種正在合作以開發它們所謂的“聯合戰區配送中心”。


這兩場演習之間存在怎樣的聯繫?這又反映出美國在亞太地區怎樣的戰略圖謀?項昊宇分析認爲,首先,兩場演習時間上高度重合。這種安排便於兩場演習在人員、裝備等資源上相互支持,在行動上相互配合,形成聯動效應。


其次,兩場演習都着眼於亞太地區可能發生的高端戰爭,以應對所謂“威脅”爲藉口,試圖提升美軍在亞太地區的作戰能力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第三,演習內容具有互補性。“部隊重返太平洋”演習主要演練“敏捷作戰應用”等新型作戰概念,而“護身軍刀”演習則新增了網絡戰、人工智能軍事化應用等科目,還測試高對抗環境中所需的後勤和保障能力,並且首次進行新型的“堤豐”中程導彈系統在太平洋地區的實彈發射。兩者在內容上相互補充,共同圍繞實戰化的需求,來提升美軍及盟友在亞太地區的綜合作戰能力。


美國這種安排背後,首先通過組織和參與這些演習,拉攏亞太地區及其他地區的盟友,增強與盟友之間的政治互信和聯繫,使盟友更加緊密圍繞着美國,聽從其指揮。這實際上是以集體安全之名行霸權之實,讓盟友爲其戰略目標服務。


美國最大的戰略圖謀,是要在地緣政治層面遏制競爭對手。美國將亞太地區視爲其戰略重點,通過演習製造地區的緊張局勢,妄圖破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干擾亞太地區國家之間的合作,特別是想要遏制中國的發展,干擾中國與地區國家之間的關係,以維持其在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優勢。


更多精彩解讀

敬請關注每天23:00

湖北衛視《長江新聞號》!

監製 洪燕

編審 田園 王強 解煒

主編 張六超

責編 王會林

剪輯 吳天擇 馬子昂

製作 袁恬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