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7月9日),A股市場高開震盪,盤中成功突破3500點整數關口。當日的突破,既得益於近期市場情緒的持續回暖,也與今日公佈的經濟數據中CPI時隔4個月重回正增長密切相關。CPI的轉正傳遞出積極信號,在一定程度上預示着經濟基本面企穩回升的跡象,爲股市估值提供了更爲穩固的支撐基礎。

然而,突破整數關口並非終點,而是新階段的開始。站上3500點後,市場也迎來一定的跳水,核心還是階段獲利盤的出逃以及市場階段不確定的具體體現。同時,這也表明市場或將面臨更復雜的博弈環境,內部的結構性特徵與量能瓶頸仍需警惕。站在這一重要關口,市場後續走向將圍繞三大核心矛盾展開,投資者需在震盪中把握確定性機會。
1、突破是真突破還是假突破?能否有效站穩並拓展空間?
上證指數此番站上3500點,固然得益於市場情緒回暖與基本面邊際改善的雙重支撐,但能否形成有效站穩的關鍵仍在於量能釋放。從歷史經驗看,去年 “9・24” 行情之所以能形成持續性突破,核心在於成交額持續大幅釋放,甚至去年10月8日單月成交額達到3.45 萬億元的歷史巨量水平,而當前市場成交額僅有1.5萬億元,量能缺口明顯制約着上行空間。從技術面觀察,3500點作爲A股市場近十年來的重要中樞位,既是多方長期爭奪的戰略要地,也積累了大量套牢盤。在當前量能條件下,指數很可能陷入多次反覆的震盪循環。若未來成交不能有效釋放,市場將面臨較強的技術性回調壓力。

2、行情是全面開花還是繼續分化?投資者賺錢效應能否改善?
指數突破3500點的背後,市場內部的結構性分化正愈發明顯。銀行、基建等權重板塊的強勢拉昇成爲滬指突破的主要推手,而散戶持倉集中度較高的科技、券商等板塊表現滯後。指數狂歡,個股平淡之下,市場體感收益和指數漲幅相對背離。
從細分指數表現看,科創50指數自2月以來累計跌幅超10%,即便在4月7日以來的反彈週期中也持續弱勢,與上證指數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分化格局的延續性值得關注:一方面,以銀行爲代表的低估值板塊仍具備估值修復空間,特別是在CPI回升背景下,金融板塊的資產質量預期改善將提供支撐;另一方面,科技成長板塊的調整已部分反映行業週期底部特徵,科創50成分股中已有多家公司動態市盈率回落至歷史相對低位,具備中長期配置價值。

3、支撐市場持續上行的核心驅動力是否足夠強勁且協同?
市場若想實現從3500點向更高區間的突破,必須等待基本面修復與流動性寬鬆的共振。當前經濟復甦呈現弱而有韌性的特徵,6月CPI同比轉正雖終結了連續4個月的下降態勢,但0.1%的漲幅仍顯示需求端恢復力度有限,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尚未形成明確拐點,這制約着市場對盈利端的預期。
從政策面觀察,流動性環境仍處於合理充裕區間,但進一步寬鬆的信號尚未明確。央行近期公開市場操作維持中性偏松,市場利率圍繞政策利率平穩波動。若後續出現降準或MLF 超額續作等信號,將形成對市場的重要催化。除此之外,海外美聯儲何時降息也備受關注,尤其是如果美聯儲降息落地,國內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預期下,有望形成海內外流動性的共振,共同提振A股市場向更好方向挺進。

整體來看,短期市場宜持謹慎樂觀態度,需警惕震盪反覆。3500點的突破雖提振市場士氣,但當前基本面修復基礎尚不牢固,內需有待進一步激發,部分行業壓力猶存,且流動性全面寬鬆面臨約束,海外地緣與政策等不確定性因素仍在,疊加技術面面臨前期壓力,市場在3500點上方出現震盪、回踩甚至階段性調整的可能性較大。同時,在缺乏強有力、全面性驅動力的情況下,結構性行情仍是主旋律,指數波動中蘊含豐富的個股和板塊機會,但也對選股能力和節奏把握提出更高要求,盲目追漲殺跌風險加大。
策略上應深化 “輕指數,重個股,把握確定性”。可圍繞三條主線配置:關注低估值高股息的防禦性板塊,如銀行、公用事業等,適合作爲底倉;佈局基本面觸底回升的消費細分領域,6月 CPI 轉正預示消費需求邊際改善,食品飲料、家電等行業中具備品牌壁壘的龍頭企業值得重點關注;跟蹤科技板塊的超跌反彈機會,科創50 指數部分半導體、人工智能企業已具備估值吸引力,可逢低佈局業績確定性較強的細分龍頭。同時,繼續挖掘業績確定性,聚焦中報窗口期業績超預期或拐點明確、估值與業績匹配度高的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