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柳白】法國總統馬克龍可謂歐洲“戰略自主”的忠實擁躉。當地時間7月8日,馬克龍在英國議會發表講話時表示,英國和法國必須攜手應對世界上的諸多不穩定威脅,保護歐洲免受對美國和中國的“過度依賴”。他還稱,不會將中美畫等號,美國是“強大的盟友”,中國則是“挑戰者”,有時也是合作伙伴。
路透社報道稱,馬克龍在英國議會兩院罕見地發表講話,他成爲英國2020年“脫歐”以來第一位受邀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的歐洲領導人。
馬克龍試圖強調脫歐時代的政治對抗已經過去。他站在兩幅巨幅油畫之間演講,一幅描繪滑鐵盧戰役,一幅描繪特拉法加戰役。他沒有提及這些歷史衝突,而是多次提到1904年簽署的“英法協約”,該協定標誌着兩國殖民競爭關係的終結與戰略合作的開端。
“擺脫對中美的過度依賴”
馬克龍表示,英法兩國需要聯手加強歐洲的力量,特別是在國防、移民、氣候和貿易等領域。
“英國選擇離開歐盟,不等於脫離了歐洲。”他稱英國在“脫歐”後,仍屬於歐洲的一份子,法英兩國關係源遠流長,必須共同應對挑戰。

7月8日,英國倫敦,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威斯敏斯特宮向議會發表講話。 視覺中國
“英國和法國必須再次向世界證明,我們的聯盟能夠帶來改變,”他補充道,“我們應攜手並肩、共同應對我們時代的挑戰。”
在列舉了當前面臨的“地緣政治威脅”後,馬克龍稱,兩國還應警惕對美國和中國的“過度依賴”,從而“降低經濟和社會在這方面的風險”。
“我們必須讓英法兩國擺脫對美國和中國的過度依賴,”馬克龍說,“如果我們仍依賴於中美兩國,那我們的未來,乃至我們子孫後代的未來會如何,是顯而易見的。”
緊接着,馬克龍又拿所謂中國“產能過剩”“過度補貼”說事,他也將矛頭對準美國總統特朗普,稱他主動挑起貿易戰,明顯不想再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和全球貿易體系。
“如果我們要爲所有的孩子建設一個可持續的未來,就必須讓我們的經濟和社會擺脫這種雙重依賴。”
馬克龍又稱,中國和美國帶來的風險程度並不相同。
“我不會把中美兩國畫上等號,一方是我們的強大盟友,另一方則是一個挑戰者,比如在氣候變化議題上,中國有時也是合作伙伴。”
他說:“我們想要一個開放的世界,我們需要合作,但不是依賴。”
與此同時,馬克龍也強調了更緊密全球合作機遇,例如爲學生、研究人員和藝術家提供更便利的居住交流環境,並在人工智能與兒童網絡保護方面開展合作。
“英法要共同守護二戰後世界秩序”
馬克龍向議員們表示,法國與英國必須攜手合作,保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的世界秩序;英法兩國必須重振已有百年曆史的聯盟,以共同應對多重威脅。
“作爲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堅定致力於多邊主義,英國和法國必須再次向世界證明,我們的聯盟能夠產生真正的影響。”
“顯然,我們必須共同努力……守護我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奮力建立起來的國際秩序。”他補充道。
馬克龍在提及俄烏衝突時說,歐洲國家“永遠不會拋棄烏克蘭”,他也呼籲在加沙實現無條件停火。
路透社形容,這場演講象徵着英國首相斯塔默所領導的中左翼工黨政府希望改善英歐關係、重塑與歐洲盟友關係的努力,尤其是在英國“脫歐”後曾長期陷入摩擦的背景下。

7月8日,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右)和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左)出席在溫莎城堡舉行的國宴。 視覺中國
這並非馬克龍首次發表類似言論。今年2月,馬克龍在愛麗捨宮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疾呼歐洲需要在防務和經濟方面“強筋壯骨”。
他將特朗普重返白宮形容爲一記“電擊”(electroshock),強調這應當讓歐洲人從一種“戰略依賴”的狀態中清醒過來,去思考如何確保自己乃至烏克蘭的未來。
“這種模式就是說,你以中國市場作爲出口渠道,以美國作爲安全保護傘,以廉價的俄羅斯天然氣進行生產,忘了這三個條件吧。”馬克龍認爲,世界目前正處於“極端戰略不確定”之中,因此歐盟及其所有成員國都有必要徹底反思自身的運作方式。
在英國議會的演講,是馬克龍三天訪英行程中的核心活動之一。這是自2008年法國總統薩科齊訪英以來,法國總統首次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
在飛往倫敦的飛機上,馬克龍就通過社交媒體告訴法國民衆:“我即將抵達英國進行國事訪問,隨後將舉行法英峯會。這是我們兩國的重要時刻。”
“英國是我們的戰略伙伴、盟友和朋友。我們的關係源遠流長,由歷史鑄就,由信任滋養。我們將共同應對重大挑戰:安全、國防、核能、太空、創新、人工智能、移民和文化。在所有這些領域,我們都希望共同行動,以務實、有效和持久的方式深化合作。”
他還說:“這也是歐洲的一個重要時刻。英國表達了向歐盟靠攏的願望,這是一個強烈的信號,我對此表示歡迎。它使我們共同承諾開闢尊重我們共同利益的新的合作途徑。”
英國《衛報》指出,英國政府希望藉此次訪問展示其“重啓對歐關係”已見成效,尤其是在傳統上較敏感的移民議題上取得進展。
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在致辭中談及英法深化合作的重要性,他指出,這種合作將有助於應對諸如恐怖主義、有組織犯罪以及穿越英吉利海峽的非法移民等“深層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