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以會晤核心:加沙停火突破難、伊朗問題存分歧、關稅豁免遇阻

由 鳳凰衛視 發佈於 熱點

'25-07-09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剛剛結束了訪美行程,這是他今年第三次與特朗普會面,主題是促成加沙停火和伊朗和談等中東議題。晚宴上,內塔尼亞胡向不久前剛下令空襲伊朗核設施的特朗普遞交了自己親手寫的諾貝爾和平獎提名信函,這場會面雙方談了什麼,是齊心協力促和平,還是一場貌合神離的“外交秀”呢?

Part.1

當地時間7月7日凌晨,隨着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專機降落在華盛頓特區附近的安德魯斯空軍基地,一場備受國際關注的美以元首會晤拉開帷幕。此次內塔尼亞胡訪美,被外界視爲上個月美以聯手打擊伊朗核設施後的“勝利之旅”,76歲的他希望爲自己爭取更多的政治支持,因爲在2026年,以色列將迎來大選。

也就是在抵達華盛頓幾個小時後,內塔尼亞胡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在華盛頓的清晨。準備與我們的朋友特朗普會面,配圖是他本人坐在一處花園內,身着休閒運動裝,翹着腿,神情自若地邊喝咖啡邊看文件,內塔尼亞胡似乎希望以一種輕鬆的姿態告訴外界,見面的人既是美國總統,也是自己最親密的朋友和夥伴。

7月7日晚,特朗普在白宮爲內塔尼亞胡夫婦以及隨行人員舉行了歡迎晚宴,國務卿魯比奧、國防部長赫格塞思等人也參與了宴會。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教授 牛新春:

特朗普曾宣稱可速決三大國際熱點,但現實呈現戰略收縮:俄烏問題實質擱置,伊核談判自4月12日破裂後演變爲軍事施壓,原定和平目標悉數落空。當前其和平政績唯一寄託點轉向加沙停火。


值得一提的是,在特朗普發表完致辭後,內塔尼亞胡也發表了講話,在發言中他向特朗普送上了一份“厚禮”,他稱,“特朗普正在一個又一個國家和地區締造和平,所以總統先生,我想向您呈上我致諾貝爾獎委員會的信函,這封信提名您爲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您當之無愧,您應該獲得它。”

特朗普在接過信函後,迅速瀏覽了內容,並對內塔尼亞胡給自己的提名錶示了感謝。


衆所周知,特朗普重返白宮,開啓美國總統第二任期後,不斷在全球亂局中試圖扮演“和平締造者”的角色,無論是俄烏衝突,還是中東戰火或是非洲動盪,他都力求通過各種打壓脅迫、威逼利誘的手段平息事態。特朗普寄希望於在自己新的任期,能夠迅速展現美國的全球影響力,塑造自己“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形象。

而他之所以如此熱衷於介入全球紛爭中,背後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完成自己多年的夙願——成爲諾貝爾和平獎的獲獎者,內塔尼亞胡在晚宴上的舉動顯然是投其所好。


但頗爲諷刺的是,就在不久前,美國剛剛向伊朗的福爾多、納坦茲和伊斯法罕三大核設施投下了14枚GBU-57巨型鑽地彈。在宴會現場,針對美方向伊朗發起的打擊,特朗普做出瞭解釋。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教授 牛新春:

在特朗普與內塔尼亞胡的敘事框架下,軍事打擊伊朗被視爲中東和平進程的關鍵轉折點:通過削弱伊朗核威脅,促使其放棄核計劃;同時切斷哈馬斯主要外部支持,大幅提升加沙停火可能性;而地區局勢緩和又將爲美以推動沙特建交創造條件。這一邏輯鏈將軍事行動包裝爲推動和平的催化劑。


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艾那·唐根:

內塔尼亞胡提名特朗普諾貝爾和平獎只是一個無法帶來任何實質成果的人在進行政治作秀,他只能討好特朗普的虛榮心。

Part.2

本次美以元首會晤,外界最爲關注的焦點是持續了一年多的哈以衝突能否在美國的遊說下實現停火。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教授 牛新春:

特朗普的核心考量在於重塑政治資本,而內塔尼亞胡則面臨以色列明年大選前的現實壓力——國內民意已轉向要求加沙停火,即便放棄徹底消滅哈馬斯也要優先解救人質。這種政策轉向本質是迎合選民訴求的選舉策略。


儘管在出訪前,內塔尼亞胡表示相信特朗普一定能推動加沙停火進程,但是,在特朗普的招待晚宴上,當面對記者拋出關於“重新安置”巴勒斯坦人等相關敏感問題時,特朗普卻幾次推脫,將“鍋”甩給了對面的內塔尼亞胡。

內塔尼亞胡也很巧妙地迴避了問題,而是將話題轉移到了爲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勾勒出一個“更好的未來”話題上。

國際關係學院美國問題專家 孫冰岩:

特朗普與內塔尼亞胡雖維持表面禮節,但特朗普對以方的深層不滿已滲透於外交細節之中。美國堅持談判路徑,以色列則傾向軍事手段;在處理雙邊關係及中東事務時,以色列始終漠視道德與國際形象,甚至對美方立場也採取實用主義態度。

根據原定計劃,兩位元首在共進晚餐後就不會再次會面,但是,7月8日晚間,特朗普與內塔尼亞胡卻再次在白宮舉行會談,本次會談時間約90分鐘,內容則是圍繞着加沙停火的談判。


事實上,哈以衝突爆發後,以色列和哈馬斯曾於2023年11月和2025年1月兩次停火,但今年3月,以色列單方面恢復了軍事行動。7月6日,在內塔尼亞胡啓程赴美之際,以色列就加沙問題派出談判小組前往卡塔爾與哈馬斯談判,新的加沙停火提案細節也被曝光。據知情人士介紹,最新停火計劃爲期60天,哈馬斯將釋放10名人質,並交出18具人質遺體,以軍則撤至沿以色列和埃及邊境的緩衝區,允許人道援助物資進入加沙,並釋放被關押的巴勒斯坦囚犯。

美以元首之間這場看似氛圍輕鬆的會面,背後實際上是迴避問題,各說各話,這一點和場外的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的談判如出一轍。


當地時間7日凌晨,在多哈舉行的哈以停火談判結束,持續三個半小時的談判中,以色列和哈馬斯雙方代表沒有會面,而是由卡塔爾和埃及官員作爲中間人轉達各方訴求,此次間接談判未能達成一致、取得進展。根據美國中東特使威特科夫的說法,雙方解決了“四個剩餘問題中的三個”,而根據相關人士透露,以色列代表團未能獲得足夠授權,無權與哈馬斯達成相關協議。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教授 牛新春:

內塔尼亞胡堅持“徹底消滅哈馬斯”爲停戰前提,而哈馬斯則以“全面停火”作爲釋放被扣押人員的必要條件,到現在爲止,最核心的難點還是這一個。


國際關係學院美國問題專家 孫冰岩:

美以在加沙和平路徑上存在戰略分歧:以色列要求和平必須建立在己方安全部隊控制之下,但特朗普若採納該條件與哈馬斯談判,協議將難以達成。儘管雙方均呼籲和平,但在具體實現方式上存在細節性分歧。

諷刺的是,就在美以元首會面與哈以卡塔爾談判進行前,7月3日,以色列空軍再次對加沙地帶約100個武裝目標發動了大規模空襲,空襲目標包括火箭發射器、軍事建築、武器庫等。與此同時,以色列國防軍多個師的地面部隊繼續在加沙城、加沙北部、汗尤尼斯和拉法赫等地實施打擊行動。


國際關係學院美國問題專家 孫冰岩:

以色列向美國表明,美國的意願不是決定性的。在哈以協議上,若不符合以色列期望,以色列會單邊行動迫使哈馬斯同意。近期軍事行動顯示美以在和平談判上分歧持續,美國希望快速達成協議,但以色列堅持按自己條件行事,擁有足夠籌碼,不需讓步,美國施壓無效。

Part.3

本次特朗普與內塔尼亞胡的會面,除了討論加沙停火之外,伊朗問題同樣是外界關注的焦點。一方面,在獲得特朗普對伊朗核設施打擊的全力支持後,內塔尼亞胡對其最重要的盟友心存感激;但另一方面,內塔尼亞胡心裏也很清楚,伊朗仍保留了部分核能力,而眼下,特朗普主張與伊朗直接重啓談判的想法與以色列的利益明顯存在衝突。在本次會面中,特朗普的表態更是爲內塔尼亞胡的內心蒙上了一層陰影。


美國總統 特朗普:

我希望看到伊朗以和平的方式重建自己,而不是像它們那樣到處說“美國去死”、“美利堅去死”、“以色列去死”。它們有石油,有偉大的人,聰明的人。我有很多住在紐約的伊朗朋友,他們是很棒的人。


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艾那·唐根:

這就是特朗普所推崇的“瘋子戰術”:沒人知道我在想什麼,沒人知道我接下來會幹什麼,這就是我的談判方式。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教授 牛新春:

以色列爲了解決伊朗的核問題,願意付出更大的代價,冒更大的風險,但美國不願意。美國和以色列在這個問題上是有“溫差”的。

特朗普一邊對伊朗發動空襲,一邊試圖與伊朗繼續談判顯然有着自己的考量,如果伊朗決定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全球多達四成的海運石油將面臨中斷,這將嚴重衝擊美國與世界經濟。因此,特朗普一方面必須繼續堅持對以色列支持的立場,另一方面,也需要穩定中東局勢,避免油價失控和中東區域的全面升溫。

在接下來是打還是談並不明朗之際,消失了20多天的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突然亮相,7月5日,他參加了當地宗教節日阿舒拉節的紀念活動。畫面顯示,哈梅內伊走進德黑蘭的一座清真寺並就坐,現場人羣高呼口號,他則揮手致意並點頭回應。


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艾那·唐根:

“轟炸換和平”的策略沒有可持續性,根本不可行。它所造成的後果是讓伊朗以及許多其他國家更加堅定地認爲:它們必須擁有核武器。原因很簡單,美國可以隨時單方面轟炸它們、入侵它們。

Part.4

本次會談,在針對伊朗的問題上,內塔尼亞胡的一個關鍵訴求是要求美國爲其“大開綠燈”。一位以色列官員稱,內塔尼亞胡的目標則是,如果在伊朗核設施檢測到可疑活動,或者有證據表明伊朗仍在進行鈾濃縮、建造和修復新的核設施,以軍不用再知會美國,可以隨時動手。


國際關係學院美國問題專家 孫冰岩:

特朗普在處理這一問題時表現出極大的謹慎。雖然短期內美國或許能夠爲他提供支持,但如果這種狀況持續下去,伊朗可能會採取更爲全面的軍事升級策略,將美國更深地捲入中東事務。這顯然是特朗普極不願意面對的局面。目前看來,特朗普在這一問題上並未顯示出任何讓步。

除了中東動盪的問題,內塔尼亞胡訪美的另一個目標是關稅問題。在當天的晚宴上,特朗普再次闡述了對貿易伙伴增加高額關稅的態度,並表示最終截止日期爲8月1日。儘管美以雙方於1985年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但特朗普仍在內塔尼亞胡4月訪美期間定下了對以色列徵收17%關稅的決定。眼見7月9日的過渡期結束,內塔尼亞胡希望遊說特朗普將以色列的關稅進行豁免或優惠。


國際關係學院美國問題專家 孫冰岩:

美以在中東的安全合作是一方面,而貿易關係則是另一回事。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並未區分盟友與非盟友,他所採取的策略始終圍繞着美國的商業利益。因此,特朗普不會因爲與內塔尼亞胡的會晤,在關稅問題上給予以色列特殊待遇,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本次訪美,內塔尼亞胡也有着對自己未來的盤算。自2023年中東動亂以來,以色列特拉維夫、海法等多地接連遭襲,國內經濟受到重創,港口、科技園區癱瘓,貨幣大幅貶值,以色列富豪與技術人才持續撤離,資本外流與社會不安情緒上升。內塔尼亞胡政府面臨着巨大的執政壓力,他亟需通過外交手段尋找新的“勝利敘事”,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

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艾那·唐根:

內塔尼亞胡在以色列國內其實並不受歡迎。眼下因爲伊朗局勢,他的支持率短暫回升了一些,但這種勢頭不會持久。內塔尼亞胡仍站在刀鋒邊緣,依靠戰亂來延續他的政治生命。

如今,在以色列國內內塔尼亞胡的政治態勢正在不斷惡化,這位“以戰養政”的以色列總理如果不是本次出訪,很可能正站在腐敗案審判聽證會的被告席上。目前,他面臨受賄、欺詐和違背公衆信任3項指控,成爲以色列首位接受司法審理的在任總理,如果罪名成立,他將面臨牢獄之災。除了司法審判外,國內大規模抗議,右翼勢力的掣肘也讓內塔尼亞胡如困獸猶鬥,他需要通過戰爭手段在政治上完成“續命”。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上個月底,特朗普親自給內塔尼亞胡撐腰。他在社交媒體上要求以色列方面撤銷對內塔尼亞胡的腐敗案指控,並稱這是“政治迫害”。他還在貼文中呼籲,放過比比(內塔尼亞胡),他有大事要做!


國際關係學院美國問題專家 孫冰岩:

如果內塔尼亞胡希望特朗普在政治上爲他提供保護和支持,那麼他應當在加沙停火協議,乃至伊朗問題以及整個中東局勢的戰略層面,向特朗普作出一定的讓步。

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艾那·唐根:

這兩人目前顯然存在利益衝突。內塔尼亞胡可能更佔上風,他很懂得如何“操縱”特朗普,這不是所謂重要經濟夥伴的問題,這是美方所謂的以色列是他們在中東的橋頭堡,是一種地緣控制邏輯。

製片人:何冀寧

編導:張萌

編輯:王津捷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