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再起?!特朗普的真正意圖在此......

由 鳳凰衛視 發佈於 熱點

'25-07-12

特朗普政府對14個國家發起新行動,直接致函通知關稅稅率。根據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佈的信息,從8月1日起,美國對來自日本和韓國的產品徵收25%的關稅,對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和突尼斯輸美產品徵收25%關稅,對南非和波黑徵30%,對印尼徵32%,對孟加拉國和塞爾維亞徵35%,對泰國和柬埔寨徵36%,對老撾和緬甸徵40%。

特朗普強調,8月1日是新關稅的最後期限,關稅將爲美國帶來創紀錄的財政收入。美國財長貝森特本週也表示,將關稅推遲到8月1日,爲各國留出更多談判空間,以爭取達成協議。這次向有關國家施壓,將有力推動談判進展。

特朗普本週還宣佈,將對所有進口到美國的銅加徵50%關稅稅率,目標是將銅製造業搬回美國。另外,美國可能會對外國製造的藥品徵收200%的新關稅,並給出一年到一年半的豁免期,讓製藥行業的生產工廠搬回美國。

有分析指出,美關稅政策的新舉措是對主要貿易伙伴施壓的最新信號。特朗普急於在7月31號之前和一些主要的貿易伙伴達成關稅協議,因爲美國上訴法院將在7月31日對全球對等關稅的可行性舉行辯論,已經達成的關稅協議,可能會獲得法院的許可。

當下,美國和多個主要經濟體的貿易協商仍在進行中。截至本週,美國僅公佈了與英國的有限框架協議、與中國的休戰協議,以及特朗普簡要概述的與越南的協議。

根據美越貿易協議,越南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將被徵收20%的關稅;對“轉運”貨物,也就是原產於第三國、經由越南再出口至美國的商品,將徵收40%的懲罰性關稅。同時,越南將首度對美國商品全面開放市場,美國商品出口至越南享有零關稅待遇。

不少聲音判斷,未來美越協議落地後,中國通過越南進行的轉口貿易可能面臨更大難度。中長期看,中國企業出海越南或者其他市場依然會逐步加速;同時,在美國關稅政策的遏制下,當地生產、當地消費可能會成爲很多企業的出海新模式。

特朗普本週向14個國家發佈新關稅信息時強調:任何試圖通過第三國轉運來規避新關稅的做法,將被徵以更高的關稅;若這些國家的公司選擇在美國境內建廠或生產產品,則無需繳納此項關稅;若這些國家決定提高對美關稅,則美國將在現有新關稅稅率的基礎上追加同等幅度關稅。

分析認爲,美國最新的關稅政策以及美越協議內容都表明,縮減逆差、加強原產地審查、對美國降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增加對美國的採購都是美國的核心訴求。這對判斷後續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談判有一定參考意義。

具體到中美之間的貿易磋商進展,特朗普在6月底表示,中美兩國努力緩解貿易緊張局勢,雙方已經就一項貿易相關協議達成一致。

近日各界也普遍關注到,中美貿易爭端出現緩和跡象:美國5月下旬發佈的乙烷出口許可證管理措施出現鬆動,兩家乙烷生產商獲准恢復向中國出口乙烷。同時,美國解除了3家芯片設計軟件供應商的對華出口限制,在中國開展業務不再需要獲得“政府許可”。這3家企業壟斷全球EDA市場,在中國市場的份額超過了70%。

有分析指出,解除出口管制是否能爲更廣泛的貿易談判掃清障礙,還有待觀察,整體來看,雙方都有積極推進經貿磋商的需求。

近期有媒體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考慮9月初率企業家代表團來中國訪問。對此,中國商務部沒有確認,但呼籲中美相向而行。有中國學者認爲,特朗普訪華符合美方利益,而且除了經貿領域以外,兩國也確實需要儘快爭取在芬太尼、外交、國家安全等領域取得更多進展。

在美國關稅政策出現新動向的同時,中國與其他經濟體之間的協作與溝通持續進行。7月下旬的中歐峯會上,中國歐盟對重點經貿議題的磋商將進入最後階段;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7月12日起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將推動更緊密的雙邊關係。

另外,本週舉行的金磚國家峯會聚焦全球南方合作和推進全球治理改革,“去美元化”是最重要的議程之一,推動本幣結算和跨境支付合作儘快取得突破則是各界關注的抵制單邊主義的切實舉措。會議期間,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特別強調,中國已經成立“金磚國家特殊經濟區中國合作中心”,願意同各方,共建合作網絡。

來源:中國深度財經

編輯:劉靜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