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被逼急了,要幫助烏克蘭攻打莫斯科?澤連斯基高興得太早了

由 菲常視野陳菲 發佈於 熱點

'25-07-16

7月15日,英國《金融時報》爆出一個猛料,原來早在差不多兩週前,特朗普在與澤連斯基的通話中,竟然悄悄給烏克蘭遞了個話,鼓勵烏克蘭加強對俄羅斯領土的深入打擊。

特朗普更是主動詢問澤連斯基:“若美國提供遠程武器,烏軍能否打到莫斯科?”

面對這個極具誘惑的提議,澤連斯基的回應毫不含糊:“絕對可以,只要有武器就能做到。”

然而這番看似默契的對話,卻在消息曝光當天就迎來了急轉彎,特朗普本人親自下場表態,稱澤連斯基不應以莫斯科爲目標,甚至否認會提供遠程導彈。

不難看出,特朗普因爲俄烏衝突依舊持續而感到不滿,想通過極端手段迫使普京讓步,但又不願真的把事情做絕。

就在通話內容曝光前一天,他也剛剛給普京下了通牒:50天內必須與烏克蘭達成和平協議,否則將面臨非常嚴厲的制裁,對俄加徵100的關稅。

這個期限聽起來強硬,卻像一張缺乏底氣的空頭支票,畢竟連特朗普自己都清楚,美國手裏能打的牌已經不多了。

特朗普的態度爲何如此反覆?一方面,特朗普因俄烏談判停滯而深感“挫敗”。

7月初,特朗普與普京的通話無果而終,俄軍還在通話後發動“史上最猛烈空襲”,這讓特朗普面子上掛不住。

另一方面,“有人買單”讓特朗普有了援烏的動力。

特朗普稱美國將通過北約向烏克蘭提供武器,費用由北約支付,這符合其“美國優先”原則。

如此一來,美國既能賣軍火賺錢,又不用自己掏腰包,還能讓盟友承擔更多責任,可謂“一舉多得”。

然而,澤連斯基若因此認爲美國會全力支持其打擊莫斯科,那就高興得太早了。

從美國自身利益來看,雖然特朗普對俄施壓,但真要幫助烏克蘭打擊莫斯科,可能會引發俄羅斯的強烈報復,導致局勢失控,這不符合美國利益。

而且,美國“愛國者”防空系統面臨短缺,很難在短時間內交付給烏克蘭,更別提遠程武器了。

美國《軍事觀察》的報道也是直接戳破了特朗普的承諾:美軍目前正面臨嚴重的彈藥短缺,別說遠程導彈,就連“愛國者”系統的交付都遙遙無期。

也就是說,即便有北約買單,美國也需考慮自身武器庫存和生產能力,以及可能引發的一系列地緣政治風險。

而澤連斯基那句“絕對可以”的爽快回應,也是想抓住最後一根稻草,畢竟戰場上的頹勢已經讓烏克蘭耗不起了。

而俄羅斯的回應顯得從容得多,普京的新聞祕書表示“始終開放談判”,卻話鋒一轉指出“從未收到烏克蘭的答覆”,輕描淡寫間就將皮球踢回給了僵局的另一方。

此外,俄羅斯方面的態度也相當明確:任何試圖給俄羅斯設框定調、甚至發號施令的行爲,都是絕對無法接受的。

要是外交談判這條路走不通,俄羅斯在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就只會繼續進行下去,不會有半分退縮。

這表明俄羅斯不會被美國的威脅輕易嚇倒,若烏克蘭真的對莫斯科採取行動,必將遭到強有力的回擊。

說到底,特朗普的這番折騰更像是給僵局中的自己找臺階。

一邊用“遠程武器”“打擊莫斯科”這類激進話題試探底線,一邊又要控制風險,而澤連斯基若是真把這種“搖擺”當成承諾,恐怕只會空歡喜一場,畢竟美國連現成的“愛國者”都送不及時。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