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記者爆猛料:50多天後澤連斯基或成棄子,他犯了3個致命錯誤?

由 薛小榮 發佈於 熱點

'25-07-21

本文僅在今日頭條發佈,謝絕轉載

俄烏前線打的熱火朝天,美國著名記者的一則猛料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美國開始密謀給烏克蘭換個總統,50多天後澤連斯基將成棄子,如果他不讓出總統之位就會被驅逐。

澤連斯基的總統寶座爲何突然搖搖欲墜?原來是他犯了這3個致命錯誤:綁架北約、屢次觸碰美國紅線以及有“反水投俄”的風險。

環球網報道,美國調查記者西摩·赫什聲稱,只要特朗普決定好,澤連斯基就會被列入流放名單,並表示接任澤連斯基總統之位的就是烏軍前總司令扎盧日內。

如果說赫什所言是一面之詞,那結合最近幾周西方媒體對澤連斯基的報道來看,這則消息的可信度或能增加幾分。

向來力挺烏克蘭的《金融時報》《旁觀者》雜誌近期罕見發難,指責澤連斯基“爲保權力不惜延長戰爭”,甚至稱其“最堅定的支持者都已動搖”。

而在赫什的文章中他提到這一權力更迭可能50多天之後。

澤連斯基似乎對此早有預感,近日他火速改組內閣,任命親信斯維裏堅科爲新總理,表面迎合美國“改革”要求,實則將核心權力牢牢攥在手中。

但赫什直言這種掙扎徒勞,華盛頓已默許“烏克蘭人自行解決”,若澤連斯基拒不下臺,“武力驅逐”或成最後選項。

回頭來看,澤連斯基到底是怎麼樣一步一步走到現在這步的?深究原因他犯了三個錯。

其一就是澤連斯基想要憑藉一己之力綁架北約。

白宮需要的從來不是烏克蘭的全面勝利,而是可控的消耗戰,讓俄羅斯流血但避免核攤牌,用第聶伯河爲界製造"亞洲式分治"。

但澤連斯基在獲得西方價值數百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後,基輔政權逐漸形成“戰爭永動機制”,通過持續渲染俄軍威脅,澤連斯基不僅鞏固了國內戰時總統特權,還獲得國際輿論的豁免權。

而隨着權力慾望急劇膨脹,澤連斯基不僅公開要求F-16戰機打擊俄本土,更屢次暗示要將北約拖入直接參戰。但若烏軍繼續升級攻勢,俄美軍事衝突概率將驟升,這是美國絕對無法承受的風險。

他的這種不受控的苗頭讓美國意識到:一個試圖綁架北約的代理人,比俄羅斯的坦克更危險。

其二,澤連斯基屢次觸碰美國紅線,甚至公開和特朗普吵架。

澤連斯基變得越來越膨脹,他公開指責拜登政府軍援遲緩,又強硬拒絕特朗普提出的“凍結戰線”方案,甚至暗示可能尋求“非西方解決方案”。

最可怕的是,澤連斯基作爲美國手裏的一把“刀”,居然敢和“持刀人”吵架,除了那次衆所周知的澤連斯基會見特朗普拒籤礦產協議,還有美媒披露澤連斯基曾當面拒絕特朗普的調停方案,並暗示"等拜登迴歸"。

他的這些傲慢是特朗普完全無法忍受的,再加上特朗普一直將烏克蘭問題視爲“昂貴的麻煩”想要儘快解決掉,現在特朗普可能會優先解決掉澤連斯基這個麻煩。

其三,更讓美國警惕的是澤連斯基的“反水風險”。俄烏戰場已演變成北約與俄羅斯的意志對決,而美國絕不願看到最壞結局:走投無路的澤連斯基突然與普京媾和,調轉槍口將200萬經歷血戰的烏軍變成俄式“外籍軍團”撲向歐洲。

儘管這種推測看似戲劇化,但歷史證明,被逼入絕境的領導人往往會鋌而走險。眼下英國特種部隊“保護”澤連斯基的真相,或許更接近“監視”。

澤連斯基的困局在於:若真的失去美國軍援後,烏軍彈藥庫存僅能支撐月餘,而俄軍正全線強攻。即便他清洗內閣、撤換將領,也改變不了戰場頹勢。

未來的50天將成爲澤連斯基政權的生死窗口。隨着特朗普給出的“最後通牒”時間臨近,烏克蘭面臨三重抉擇:

第一就是在下週的俄烏和談中接受俄方提出的所有要求,第二就是賭上政權存續繼續強攻,但可能遭遇美歐斷供後的軍事崩潰,以及特朗普徹底下決心要將他趕下臺。

第三是澤連斯基鋌而走險,通過極端民族主義動員來轉移矛盾,但這將徹底激化國內對立,他的總統或許也會不穩。

其實烏克蘭戰爭打到現在,局勢已經遠遠超出了單純的軍事對抗,變成了一場涉及美俄歐三方利益的政治豪賭。

澤連斯基,這個曾經被西方捧上神壇的“抗俄英雄”,如今卻成了各方都想甩掉的燙手山芋。

美國擔心他突然倒向莫斯科,歐洲厭倦了無底洞般的軍援,而俄羅斯則等着他徹底崩潰。最後,這很可能不是烏克蘭的勝利,而是澤連斯基個人的悲劇。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