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公佈2025年本科普通批投檔線:哪些專業更搶手,哪些可撿漏?

由 澎湃新聞 發佈於 熱點

'25-07-22

2025年全國高考錄取工作正在推進中,江蘇、廣東、上海、山東等多地已先後公佈了本科批投檔線情況。

儘管投檔結果不等同於最終錄取結果,但它依然爲我們觀察當下考生的選擇傾向提供了參考,例如近期被討論的上海海關學院在江蘇提前批次投檔的最低分數線較高,甚至力壓南京大學、上海交大等多所“985”名校。

而在多地公佈的本科批投檔線中,浙江、山東兩省的情況值得仔細分析。相比其他省份僅公佈院校或專業組的整體投檔分數線,他們的投檔分數線細分到了各個專業,這有助於我們直觀瞭解今年哪些專業熱門、又有哪些專業遇冷。

澎湃美數課此前曾報道過,清華、北大等多所知名大學宣佈增加今年本科的招生名額,因此這輪名校投檔的最低位次也整體出現了下移。我們以此爲基準,計算了“雙一流”高校各專業的投檔位次變化。

工科報考熱度上升,臨牀醫學填報遇冷

今年本科投檔線中,最直觀的變化就是受“新工科”概念的影響,“雙一流”高校在浙江招收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等理科專業在擴招的情況下,投檔線依然在上升。比如寧波大學的機械類專業,儘管招生名額從44人增加到了52人,但投檔位次從38888名上升到了37009,上漲近1900名。

在“雙一流”高校之外,這種局面也依然存在。例如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今年在浙江的招生人數從去年的65人增加到了68人,但投檔位次從去年的28947名上升到了27814名,提升了1000多名。

而備受矚目的人工智能專業,受開設高校增多、招生規模擴張以及前幾年已受高分考生追捧的影響,在浙江的投檔分數線也並沒有太突出的上漲。山東的情況也類似,例如上海交通大學的人工智能(拔尖英才試點班)專業,在山東去年的招生數是1人,今年爲2人,投檔最低位次也從全省第129名下調到了227名。

此消彼長,文科專業整體呈現“疲態”。包括語言類、經管類在內的多個文科專業,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招生規模、投檔線雙降的情況。

另外,今年浙江臨牀醫學類專業的投檔分數線整體也出現了下滑。

“雙一流”高校中,2025年的投檔最低位次相較2024年整體下滑了661名,這一降幅僅次於土木工程類專業。例如浙江大學醫學院的臨牀醫學(5+3一體化培養)專業,今年的招生數與去年保持一致,但投檔位次下降了300多名。

相似的情況還出現在山東、廣東等省份。例如首都醫科大學的臨牀醫學(5+3一體化)去年在山東的投檔位次是1788名,今年則下滑了近千位,到了2647名;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的臨牀醫學八年制,今年在廣東的投檔位次是1809名,2024年則是1177名。

名校擴招後,投檔線略有下降

同樣受今年臨牀醫學專業遇冷的影響,清華大學在浙江的投檔線波動較大,相較去年的全省第59名投檔清華的臨牀醫學類專業,今年該專業的投檔線下降到了第256名。

此外,擴招也導致清華其他專業在浙江的投檔線下移。2024年,清華的理科試驗班類專業在浙江招生22人,今年則擴招到了29人,相應的,投檔位次也從去年的707分全省第35名下移到了697分全省第155名。

除清華外,北大、同濟、浙大等在浙江擴招的高校,其投檔線也有不同程度的下移,今年在浙江的投檔線也有不同程度的下移。只是不同高校在各省份的名額分配有所差異。例如同樣今年本科擴招150人的清北,前者在浙江擴招了7人,後者在浙江擴招了2人。

不過,根據澎湃美數課的梳理,除了浙江是上海交大反超清華,在已公佈各高校具體投檔線的省份中,清北依然牢牢佔據TOP2。

但如果將榜單範圍擴大到前十,不同地方的名單就會出現較爲顯著的差異。

例如浙江大學今年十分受廣東考生的追捧,物理類從去年排行第11名,一躍爲第5名,而在山東,浙大今年連前十都擠不進。

這種差異的背後,一方面受到高校招生的專業和人數影響,另一方面,也是因爲考生越來越看重所讀專業的出路前景。例如四川大學今年在山東的各專業投檔線,最高的是第916名(口腔醫學),而低的已經超過了1萬5千名(管理科學與工程類、綠色城市與智慧建造方向的工科試驗班——智慧建造常被大家問及與傳統土木工程的區別)。

除了TOP 10高校,在今年已公佈的投檔線省份中,我們可以看到語言類、師範類、財經類知名高校的後退。例如在廣東的物理類考生中,上海外國語大學的最低排位比2024年後退了5330名、北京外國語大學下移了3848名、華東師範大學下跌了1176名、中央財經大學下降了1441名。

不過,高考志願的分數線,也帶有一定的偶然性。尤其是省外高校的非熱門專業,離學子越遠的“雙一流”高校,投檔線波動的幅度可能就越大。

以浙江今年的投檔線爲例,“雙一流”高校裏波動幅度動輒5萬名上下的,大多集中在青海大學、西藏大學等中西部高校,而專業也主要是生態學、工商管理這些冷門或就業前景較差的專業。

雖然澎湃美數課曾在分析了2004年到2023年的高考數據後發現,隨着資訊越來越發達,“低分高就”這樣的靠填志願“撿漏”上名校的整體概率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但如今需要補充說明的是,比起一定要上名校,如今考生對選好專業的執着度,可能比以前要高很多。

在今年的本科提前批中,僅北京大學一所學校,就在湖北、內蒙古、陝西等多個省份出現沒招滿的情況,而這些出現“空檔”的專業包括印地語、朝鮮語、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等。

這也解釋了爲什麼一些省份的名校投檔排名在近幾年出現了劇烈洗牌:在現在的考生和家長眼中,專業的重要性已經開始超過名校的光環。

澎湃新聞記者 陳良賢 王亞賽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