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正處主汛期,經歷了連日的強降雨天氣,密雲區、平谷區、懷柔區、延慶區等多地受到較大影響。山區及淺山區出現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災害風險極高。各方力量聞令而動,迅速集結,前往搶險救援一線。一臺臺大型機械、一輛輛轉運大巴、一個個堅定身影……各項救援工作正在加速推進。

密雲區馮家峪鎮水峪溝門附近,洪水將一輛汽車衝進白馬關河道里,消防救援人員前去查看是否有人員被困。和冠欣攝
現場
跋涉11公里進村救援
7月26日晚,懷柔區部分地區遭遇暴雨襲擊,琉璃廟鎮多個村莊出現斷電斷路斷通信的“三斷”情況,尤其是琉璃廟鎮西部的碾子灣村受災嚴重,且有百餘位遊客滯留。
洪水過後,如何第一時間營救被困羣衆、輸送食物和水等急需物資?昨天,記者跟隨消防救援人員,從琉璃廟鎮政府出發,跋涉11公里,記錄下這條通往碾子灣村生命救援線的打通。
昨天8時30分,記者來到懷柔區琉璃廟鎮政府,這裏作爲當地抗洪救災的臨時指揮部,人員繁忙。一組消防救援人員領完麪包、火腿腸和礦泉水等物資後,麻利地將物資扛上肩膀,迅速啓程,徒步前往目的地碾子灣村。

昨天,在懷柔區琉璃廟鎮,無人機攜帶救援物資向受困點位進發。甘南攝
從琉璃廟鎮政府前往碾子灣村需要依次經過三座橋:老公營大橋、偏道子村大橋、碾子灣村大橋。然而,三處橋樑都已被洪水沖毀。
“前兩處還遺留部分橋樑,人員涉險尚且能夠通過,但救援線上最關鍵的碾子灣村大橋在洪水的衝擊下已經蕩然無存。”扛着一提礦泉水的一位消防員汗水直流,邊走邊告訴記者,他的隊友們在27日突破了前兩處斷橋,於當日下午4時到達碾子灣村大橋,“當時洪水洶湧,強行通過風險極高,爲確保安全,救援隊伍決定當晚在一河之隔的後河套村就地留守。”
就地取材搭建簡易橋
昨天中午11時許,記者跟隨消防救援人員來到後河套村,只要跨過眼前這條河,再徒步1公里多,就能抵達急需救援的碾子灣村。
“一二,拉!一二,拉!”記者在原先大橋所在位置看到,消防救援人員正聯合當地村民在橋墩上利用洪水衝下的斷木搭建簡易橋。
“今早6點多,看到洪水水位下降,我們就爭分奪秒,就地取材,利用斷木搭橋。”李陳纔是懷柔區消防救援支隊楊宋消防救援站副站長,27日晚他留守在此,“光有腳下的簡易橋還不行,上面還必須有一條可以手抓的繩索橋,才能保持人員通行時的穩定。”
李陳才說,消防救援人員穿過沒過膝蓋的河水,在河兩岸尋找牢固的錨點,在7時左右完成空中繩索橋的貫通。緊接着,他們又利用斷木,搭建腳下的簡易橋。因爲沒有任何支點,加上斷木沉重,搭建工作持續數小時,其間陸續轉運首批被困羣衆。

消防救援人員在簡易橋上轉移物資運往琉璃廟鎮碾子灣村。張宇攝
記者趕到時,正好是簡易橋的第4根斷木合攏——救援線上最關鍵的一環接通成功。
消防救援人員沒有停歇,立即在簡易橋上轉移物資。“昨晚留守的隊員可以喫點麪包、喝瓶水,其他從琉璃廟鎮趕過來的隊員手裏的物資不要動,這些要留給碾子灣村的老百姓。”蘇卿臣是前來增援的海淀區消防救援支隊副支隊長,看着眼前的隊員,他叮囑道。
物資送達人員轉移
越靠近碾子灣村,洪水肆虐的痕跡越嚴重。沿途,不斷有村民訴說洪水的兇猛。一位村民說,“27日凌晨1點多,洪水突然變大,家裏進水兩米多深,我們只好躲到了山上。”另一位村民說,“我和老伴兒根本沒發現洪水,要不是熱心鄰居一直敲門,我倆可能都逃不出來。”
“幫幫我們!我們是遊客,想過河回鎮上!”記者和消防救援人員路過碾子灣村一片集中區域時,河對岸十多名遊客大喊,這些遊客正試圖利用自己架設的繩索和一隻塑料小船過河。

蘇卿臣立即安排5名消防員留下協助遊客渡河,他和其餘隊員前往碾子灣村村委會送物資。“消防員來了,能幫我們過河!”消息很快在民宿傳開,河對岸的遊客越聚越多,5名消防員一邊將攜帶的救生衣分給遊客穿上,一邊耐心教給他們渡河時的技巧。
一位遊客過河後說:“雖然經歷了可怕的山洪,好在家人都安全,現在消防員幫我們轉移,可以很快回家了。”
隨着人員成功轉移和物資順利送達,意味着歷時一天一夜打通的生命救援線發揮了作用。記者沿途發現,這條生命救援線的打通,除了消防救援人員的努力以及村民自救的嘗試,電力、通信、交通等各個部門也都在全力以赴,通電通路通信號。
昨天15時左右,當記者返回老公營大橋時,原本只能人員通行的路況,因爲石方大量及時填埋,已經恢復通車,生命救援線變得更加通暢。
人物
“放心,一定送您到安全的地方”
受連續強降雨影響,懷柔區多處出現受損、塌方情況,其中受災最嚴重的地方要屬北部的琉璃廟鎮。隨着雨勢加劇,河水暴漲、道路塌方,多個村莊被洪水圍困,救援刻不容緩。
7月27日一早,懷柔警方接到緊急救援任務,多批次救援力量向着被淹村莊挺進。入職琉璃廟派出所僅十多天的新警王新睿主動請纓,穿上救生衣便跟着隊伍衝進茫茫雨幕。此時的琉璃廟鎮已因暴雨變得滿目瘡痍,大面積斷水斷路、通信中斷,救援人員每前進一步都異常艱難。
在琉璃廟鎮琉璃廟村,王新睿發現一位殘疾老人被困家中。儘管雨勢暫歇,但經洪水長時間沖刷,房屋仍有坍塌風險。“大爺,我背您!”他當即蹲下身子,在村民協助下穩穩背起老人。渾濁的雨水裹挾着樹枝、石塊不斷衝擊着他的雙腿,腳下的淤泥讓每走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難行。老人看着他喫力的模樣,勸道:“孩子,放我下來吧……”王新睿卻咬緊牙關回應:“放心,一定送您到安全的地方!”

新警王新睿從受災村民家中背出一位老人。
雖說從老人家中到臨時安置點僅有約1公里路程,王新睿卻深一腳淺一腳走了30分鐘。汗水混着泥水浸透衣衫,緊緊黏在身上。一路上,他始終用身體緊緊護住老人。抵達村委會安置點時,他的雙腿已被劃出數道血口,卻仍笑着對老人說:“大爺,您安全了,我就放心了。”
截至目前,救援工作仍在緊張進行。“穿上警服那天,我就立誓要護百姓平安。”仍在一線救援的王新睿,一句話道出了所有救援人員的心聲。
16歲少年爲救援人員領路
在平谷區鎮羅營鎮的關上村,河流湍急,道路泥濘。昨天下午記者抵達這裏時,村民正扶老攜幼往村外走,一名少年卻逆行而上,爲武警等救援人員帶路。
“現在轉移得差不多了!還有一些體力不太好的、住在上頭的村民,也在陸續往下走。”這名少年名叫李梓輝,只有16歲,是一名準高中生。雨已經暫時停歇,但天氣太悶熱,他稚嫩的臉龐上不斷冒着汗。

李梓輝是一名準高中生。朱松梅攝
昨天清晨,河水漫入關上村,李梓輝一覺醒來,趕緊跑去村委會,套上熒光的應急馬甲幫忙。他和其他網格員、志願者被編成十餘個小分隊,挨家挨戶敲門,通知村民做好轉移準備。
當天下午,村民陸續步行至村口,由公交車統一送到安置點。李梓輝的父母照顧着爺爺奶奶先行離開,他們叮囑兒子:“幫忙別添亂,要注意安全。”
關上村是個大村,常住村民超過1000人,李梓輝從小在這裏長大,對村裏的地形和每家每戶都極爲熟悉。由他帶路,消防、應急、森林公安、武警等救援人員能夠順利找到待轉移的村民,做到不重不漏。
時間緊急,所有的鎮村幹部、志願者和救援人員都沒怎麼喫東西。李梓輝的褲兜裏揣着一隻空空的礦泉水瓶——從早上5時到傍晚,他只喝了一瓶水,“我得留着礦泉水瓶,一會兒看看能去哪兒找點水。”
儘管已經非常疲憊,但這名少年依然堅守。“很多人來幫我們。今天一早,就有武警來了,他們沒來得及喫早飯。”李梓輝指了指自己身上的迷彩服說:“我也希望能當兵,保家衛國,在羣衆有困難的時候衝上去。”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朱松梅,張宇,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