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三輪談判開啓,美方凍結對華出口管制,還派代表團來京面談

由 青史耀華 發佈於 熱點

'25-07-29

中美第三輪經貿談判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拉開帷幕,在此關鍵時刻,美方不僅宣佈凍結部分對華出口管制,還派出以波音等大企業高管爲主的商務代表團來北京面談。那麼,美國此舉釋放了哪些信號?中美關係能否迎來實質性緩和?

美方這兩步棋,到底想幹嘛?

要知道,前兩輪談判的時候,美方可不是這態度。5月在日內瓦說好了90天不打關稅戰,6月倫敦會談也畫了個合作的大框,但手上的活兒沒停——對着中國的AI芯片、半導體設計工具卡得死死的,生怕中國在高科技領域趕上來。

中國也沒慣着,直接把稀土出口的閘門關了大半,全球市場一下子就慌了,畢竟稀土這東西,在新能源、軍工這些領域是剛需,美國自己的供應鏈離了中國的稀土,好多環節都轉不動。

現在美方突然鬆口,頭一個原因是自家企業扛不住了。英國《金融時報》早就扒出來,特朗普親自讓商務部把一項對華關鍵芯片的禁令給按住了,就說那個英偉達H20芯片,之前都被標成“敏感貨”了,現在又能接着往中國賣。

爲啥?中國市場太重要了,全球半導體三分之一的買賣都在中國,2022年美國半導體企業36%的收入都來自中國。這些芯片廠商天天給政府施壓,再不讓賣,訂單跑了,工廠就得停工,股價也得跌,誰受得了?所以特朗普這步棋,明着是給談判遞臺階,暗地裏也是救自家企業的急,順便爲可能的中美元首見面鋪路。

再一個,是怕中國的反制再升級。從5月開始,中國暫停對美出口稀土,這一下就打在了美國的七寸上。美國的F-35戰鬥機、核潛艇這些尖端裝備,還有新能源汽車的電機,都離不開稀土。

本來美國想在本土建稀土加工廠,可從挖礦到提純,沒個十年八年建不起來,眼下只能指望中國。

要是談判談崩了,中國把稀土出口管得更嚴,美國的製造業和軍工生產都得跟着掉鏈子。所以這時候放軟身段,也是想讓中國別把反制的力度再加碼。

中方怎麼接招?態度裏藏着智慧

面對美方這波“示好”,中方的回應挺實在:歡迎談出真東西,但想讓中國無底線讓步,門兒都沒有。商務部和外交部說的話裏都帶着這個意思,核心就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這八個字。這話聽着簡單,裏頭的學問大了去了。

中國市場的底氣擺在這兒,14億人的消費市場,完整的產業鏈配套,不是誰想丟就能丟的。

這些年跟美國打經貿摩擦,中國企業早就練出了韌性。美方加關稅,咱們就開拓東南亞、歐洲的新市場;技術被卡脖子,咱們就自己搞研發,新能源汽車、光伏這些產業不都在壓力下越做越強嗎?

所以這次美方鬆了點出口管制,中方沒跟着歡呼雀躍,反而把話挑明瞭:市場開放可以,但知識產權得受保護,競爭得公平,不能搞雙重標準。

爲啥這麼清醒?因爲美方之前的套路太多了。嘴上說着談判,背地裏該加的限制一點沒少,前腳談完後腳就出幺蛾子。就像去年,剛說要放寬農產品進口,轉頭就把幾家中國科技企業列入“實體清單”。所以這次中方把態度擺得明明白白:誠意不是靠嘴說的,得看實際行動。

比如出口管制,不能光是“凍結”,那些早就該取消的限制得真刀真槍地撤掉;市場準入,不能光讓中國開門,美國也得對中國企業公平點,別動不動就以“國家安全”爲藉口,把華爲、字節跳動這些企業往外趕。只有這些實實在在的問題解決了,談出來的東西纔算數。

這輪談判,能讓中美關係真的回暖嗎?

從這輪博弈來看,中美之間已經進入了一種新狀態——用市場上的合作,來換政治上的緩衝。中國拿稀土出口做文章,美國鬆綁芯片管制,加上特朗普派企業代表團來談生意,都是想通過商業上的往來,慢慢重建信任。但這條路肯定不好走,磕磕絆絆少不了。

這次談判聊的事兒比前兩次多得多,除了老話題關稅、技術封鎖、稀土,還扯到了能源進口——中國從伊朗、俄羅斯買石油天然氣,美國看着眼熱,總想來插一腳;TikTok在美國怎麼合規運營,也是個老大難;還有市場準入,美國總說中國對他們的企業不開放,可中國企業想進美國市場,也被各種理由擋着。

美方想把那90天的“休戰協議”拉長,還想把技術、市場準入這些事兒都寫進新協議裏,中方的意思很明確:寫可以,但條款得公平,不能光讓美國佔便宜。

要是這輪談判能談出點真東西,比如美方真的放寬了芯片、醫療器械這些產品的出口限制,中方也適當增加點美國大豆、玉米的進口,那中美關係肯定能鬆快不少。

不光是兩國企業能喘口氣,全球經濟也能跟着受益。畢竟中美是全球前兩大經濟體,咱們倆家的生意順了,全球供應鏈就能穩下來,好多國家的出口、就業都能跟着好起來。

可要是美方只是裝裝樣子,凍結的出口管制過兩天又恢復了,代表團來了就空喊口號不解決問題,那談判估計還是白搭。

就像之前好幾次,協議簽了沒多久,美方就變卦,這種事兒多了,誰還敢信?而且美國國內的分歧也大,特朗普政府想在經貿上跟中國緩和,可國會里不少人還抱着“遏制中國”的念頭,動不動就提法案限制中美合作。

說到底,這次談判就像個試金石,不光能看出中美政策怎麼調整,更能看出全球經濟秩序要往哪兒走。美方想靠“松點管制+派代表團”修復關係,中方則用“有韌性的市場+講原則的態度”接招。

最後能不能真的緩和,還得看美方是不是真把“元首共識”落到實處,別光說不練。畢竟,光靠耍小聰明走不遠,只有實打實的合作,才能讓中美關係真的回到正軌,這對兩國老百姓,對整個世界,都是好事兒。

信息來源:

環球網——中美在瑞典開始第三輪經貿會談,引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速看前言——局勢有變?第三輪談判已就位,中方說了4個字,定調中美關係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