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少林寺官方網站發佈情況通報:依據《漢傳佛教寺院住持任職辦法》,經少林寺兩序大衆民主評議贊成,並履行有關程序,禮請印樂法師任少林寺住持。

印樂法師是誰?

印樂法師 資料圖
據白馬寺官網信息:印樂大和尚,第七屆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河南省佛教協會副祕書長。法師俗姓尹,名清全。1966年7月生於河南桐柏。1982年在桐柏山象鼻子禮海勃法師剃度出家,1983年9月赴南京棲霞寺受具足戒;後在中國佛學院棲霞寺僧伽培訓班學習,1986年在中國佛學院學習。畢業後,被分配到河南省佛教協會工作,後任河南省佛教協會副祕書長、副會長。

2003年10月,受河南省佛教協會委派,到洛陽白馬寺主持工作。2005年11月1日,洛陽白馬寺舉行方丈升座慶典法會,印樂法師榮膺洛陽白馬寺方丈,結束了洛陽白馬寺長達八年的方丈缺位。

洛陽白馬寺,中國第一古剎
白馬寺位於河南省洛陽老城以東12公里處,始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院。

洛陽白馬寺建立之後,中國“僧院”便泛稱爲“寺”,洛陽白馬寺也因此被認爲是中國佛教的發源地,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

白馬寺爲長方院落,坐北朝南,寺內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盧閣、齊雲塔等。遊覽白馬寺,不但可以瞻仰那些宏偉、莊嚴的殿閣和生動傳神的佛像,而且可以領略幾處包含有生動歷史故事的景物。

白馬寺把佛教傳到了朝鮮、日本和東南亞,使佛教在亞洲得到普及,後來又進入歐美,成爲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參拜的聖地。因此20世紀末以來,日本捐資重修白馬寺鐘樓並立空海雕像;泰國、印度、緬甸政府相繼出資於白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爲全世界唯一擁有中、印、緬、泰四國風格佛殿的國際化寺院。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均來此受戒,美國、德國、加拿大皆出席該寺方丈升任法會,作爲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寺院,白馬寺可謂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寺”。

住持、方丈不是隨便當的
2015年,國宗局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任職備案專項工作,各地普遍建立健全了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主要指佛教寺院、道教宮觀的住持方丈,伊斯蘭教清真寺的阿訇、伊瑪目、海推布,天主教教堂的主任司鐸,基督教教堂的主任牧師等)的選舉、聘任、考覈、辭退等制度,推動了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人員管理的規範化建設。
根據2024年10月13日中國佛教協會第十屆常務理事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漢傳佛教寺院住持任職辦法》,漢傳佛教寺院住持對外代表常住,對內統理大衆。擔任住持需具備多項基本條件,包括熱愛祖國,遵紀守法;信仰堅定,戒行清淨,有較深的佛學造詣,德才兼備,有較高威望;年齡三十五歲以上,戒臘十夏以上;具有較高文化水平,畢業於中等以上佛教院校或具有同等佛學水平;能夠講經說法、主持法務活動,有較強的組織協調和管理能力。

住持每屆任期五年,可連選連任。七十五歲以上的教職人員,原則上不再擔任新一屆寺院住持。
“住持”與“方丈”到底有啥區別?
住持的名稱起源於禪門,意表安住於世而保持佛法,故爲一寺之主僧,名曰持。
如年老而具有學德者,又尊稱爲“長老”。簡單來說,住持就是寺院的最高負責人,只要是寺廟,就會有一個住持。
住持要負責寺內弘法、修持、寺務(行政)、財務以及其它日常事務,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弘法,比如早晚課誦、告香、整肅違規的僧人等。
唐代之後,禪宗興盛,於是住持就成爲了一種職位和稱呼,指代“代佛傳法、續佛慧命”的人。
“方丈”二字來源於唐代王玄策至印度測量維摩詰居士石室,四方巧得一方丈。歸後傳報中國,百丈禪師取來應用,訂在百丈清規上,直至於今。現在的方丈,即寺院住持之住所也,故稱寺主,名曰“方丈”。
方丈是一個寺院的精神領袖,有的寺院,方丈和住持是同一個人,而有的寺院,只有住持。
部分圖片來源:洛陽發佈
綜合少林寺官方網站、中國佛教協會官網、央廣網、上海寧國禪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