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新總統剛想握手,朝鮮一句話把桌子掀了,半島風向一夜逆轉
7月25日,金與正出面講話,直接把韓國遞來的邀請函撕成碎片。

她說,不管首爾換誰上臺,朝方立場不變,對話窗口已經焊死。
現場記者記下原話:白日做夢。
這番話等於告訴所有圍觀的人,半島回暖劇本暫時停更。
很多人以爲尹錫悅下臺就能翻篇,現實卻給了響亮耳光。
回看去年10月,韓國無人機飛進平壤撒傳單,朝鮮八個炮兵旅立刻拉栓上膛。
當時朝方通告寫得直白:再越線就開火。
那一次,首爾股市午後跳水,韓元對美元瞬間貶值0.8%。
李在明上任後,連續三週釋放善意:提議紅十字會會談、重啓離散家屬見面、討論鐵路對接。
朝鮮中央通訊社只用兩行字回應:不必再提。
最新衛星圖顯示,朝鮮西海岸導彈發射場最近又擴建了兩個新平臺。

日本防衛省同步監測到,過去兩週內有四次發動機測試痕跡。
時間點剛好卡在韓美聯合空演之後。
7月11日,美日韓在濟州島南邊搞演習,B-52H轟炸機第一次繞半島飛行。
韓國國防部稱這是年度例行訓練,朝鮮外務省卻把它寫進敵對行爲清單。
同一天,金與正把這次演習稱爲“挑釁連續劇最新一集”。
很多人沒注意,朝鮮今年已兩次接待俄羅斯軍事代表團。
6月簽署的互助協議裏包含武器技術互換條款。
韓國統一部內部報告估算,朝鮮庫存炮彈因外援至少增加三成。
首爾大學最新民調顯示,20到30歲受訪者中,61%認爲“朝鮮不會真打”,但73%同時支持“繼續軍演”。
年輕人既不怕又強硬,這種矛盾心態讓青瓦臺很難做選擇題。

李在明現在面對兩難:繼續示軟,會被國內鷹派罵軟弱;跟着美國演習,朝鮮就把門徹底關死。
左右都捱罵,是他上任前沒算到的劇本。
更棘手的是經濟。
如果半島緊張持續,三星、SK海力士的海外訂單可能轉向臺灣或日本。
韓國銀行已經在壓力測試裏把明年GDP增速下調0.2個百分點。
朝鮮手裏的牌不止導彈。
今年春耕乾旱,糧食缺口預計120萬噸。
俄羅斯已經答應下半年運來50萬噸小麥。
糧食加武器,平壤底氣比往年更足。
韓國想靠幾句好話扭轉局面,難度堪比徒手搬山。
半島這盤棋,已經從雙邊對弈變成多國混戰。
下一步,誰先眨眼,誰就輸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