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進入決賽圈。最新貿易談判結束,中美雙方將繼續推動休戰期延長90天。
什麼意思呢?簡單回顧一下,5月12號中美談判,雙方取消今年4月以來的大部分關稅,只保留了34%的對等關稅,其中24%關稅暫停90天。

而到了8月12號,這24%關稅將繼續徵收。這輪談判的目標之一,就是把它再延長90天,也就是延長到雙11。從會後雙方的表態來看,目前延長90天的結果暫時沒有敲定,但已經達成了初步共識,需要帶回去讓領導確認才能生效。
幾個重點。第一,這次休戰期大概率再次延長,但仍存在不確定性。而24%關稅如果再次暫停,基本等於徹底取消。
第二,目前中美互相收的總關稅有多少?估算美國對我們整體水平在40%-50%,我們對美國整體在30%左右。而下一個談判點,可能是取消美國對我們加的20%芬太尼關稅,以及我們的相關反制。
第三,我們聊過很多次,關稅戰的主線邏輯是美債危機。特里芬難題註定美國順差和美元霸權無法同時存在,美國債務註定不斷增加,只能靠收割其他國家的財富回血,而關稅是一種施壓手段,目的不是真的打起來關稅戰,而是揮舞大棒讓其他國家主動上貢。
而能滿足美國胃口的大型經濟體不多,主要有三個,中國、歐盟以及日本。這個月呢,日本和歐盟相繼投降。美國對日本徵收15%全面關稅,日本還要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怎麼投資美國說了算,而且美國保留90%的投資利潤。同時日本汽車市場對美國全面開放,取消對進口美國汽車的安全標準限制。還要購買大量美國能源、農產品和軍工產品。歐盟同樣被收了15%關稅,還要向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還要購買7500億美元的能源,以及數千億美元的軍工產品。
美國沒有付出任何代價,就從歐盟和日本身上放了幾萬億美元的血。現在場上站着的選手,只剩中國和美國了,決賽正式打響。雙方手裏各有兩張大牌,一個是戰略牌,稀土封鎖對陣科技封鎖。一個是經濟牌,全球最大消費者對陣全球最大供應商,消費者少了供應商容易通脹,供應商離了消費者容易通縮,高血壓大戰低血糖。
博弈到了4月以來的又一個關鍵點,如果經濟順利復甦,通縮順利破除,金融市場也能扛住,我們將應對的更加從容。戰略方面我們可能幫不上忙,而經濟方面,保持信心,團結一心,就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幫的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