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眼丨“他老實得很!” 潁上老人口中的釋永信,還回得去嗎?

由 鳳凰網財經 發佈於 熱點

'25-07-31

鳳凰網《風暴眼》出品

文|洄野

從阜陽市潁上縣城中心向東驅車三十公里,一路是連綿的水田與玉米地,遠處風車發電機在白雲下旋轉。在曲折的鄉道間兜兜轉轉,終於抵達釋永信的家鄉——黃壩鄉花毛村(現屬三戶劉村)。

1965年,劉應成(釋永信俗名)在這裏出生,並度過了他的少年時期。

他的父親劉殿爵是一名水利工人,曾參與過甘肅劉家峽、河南三門峽等水電站的建設,母親胡昌榮則在家務農。劉應成在兄弟中排行老三,上有兩個兄長劉應保、劉應來,下有一個弟弟劉應彪。

在潁上地界,“釋永信”這個名字,遠不及在河南響亮。即便他被調查的消息已經席捲全網,但在這裏,大多數人還只是一臉茫然。直到鳳凰網《風暴眼》搬出“少林寺方丈”這個頭銜來,對方纔恍然大悟。

越接近其童年軌跡的核心,村民越常稱呼他的乳名“劉應成”。如果這還想不起來,旁邊就會有人提醒一句——“就是那個和尚”。

與十年前不同,如今釋永信的親人,已經不再熱衷於向外界發聲。釋永信年邁的母親已經搬離村莊,哥哥劉應保在村裏的產業也有寥落之勢。釋永信的影響力似乎正逐漸消散,只有一條“永信路”還保留着村裏出了這樣一位“名人”的證據。

圖片來源於網絡

01 少年劉應成,“老實得很”

“老實得很”,這是大部分村民對少年劉應成的印象。

村民劉大爺記得,劉應成比他小,十幾歲時,常在田間地頭割草、亂跑。跟比自己大的孩子玩,打不過鬥不過,有時候還會被打哭。“他不是特別調皮搗蛋,也不是今天偷個這,明天偷個那的人。”他說。

他記得,那時候日子很艱難,沒的喫,孩子們只能割個草挖個野菜喫,地裏的青蒿都挖完了。在當年那麼困難的時候,他覺得爲了活下去,小孩子即便到地裏偷菜也都不叫“偷”。但劉應成,在他的記憶裏沒有這樣幹過。

他覺得這孩子不錯。只是,少年離家後的漫長歲月裏,兩人極少再見,“這一晃都四十多年了,以後有了權力,就不知道了。”

劉應成的出家,在鄉親們眼中也頗具幾分傳奇色彩。

據多位村民向鳳凰網《風暴眼》講述,劉應成輟學後就外出務工了。一次趕集途中偶遇少林僧人,對方爲他看過相後留下了一個地址,回家後,劉應成便收拾行囊追隨而去了。

1981年,年方十六的劉應成進入少林寺,拜行正長老爲師,得法號“永信”。六年後,行正法師圓寂,釋永信繼承衣鉢成爲少林寺住持,開始執掌這座千年古剎,至今已近四十年。

圖片來源於網絡

自那之後,他便很少回鄉。偶有春節、清明時節,村裏人會見他回來,匆匆掃墓祭祖。村民們回憶,2015年釋永信父親離世時,他曾專程返家料理後事。

村中一位年逾八十的老人向鳳凰網《風暴眼》透露,劉應成在其父葬禮後,向村裏所有6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發了一千元錢。“他雖然年紀不算大,但是在村裏輩分比較高。對村裏的老人挺關心,還把村裏那條坑坑窪窪的渣滓路修了。”

比釋永信小二十幾歲的村民說,自己出生時,這位傳奇人物已經離開多年。他知道,村裏有一條土路,由於集資修路的費用不夠,釋永信贊助了幾萬塊錢。後期村裏還修了一條“永信路”,專門用釋永信的法號紀念村裏出的這位名人。

永信路。鳳凰網《風暴眼》攝

“村民對釋永信的評價都很好,他每次回來見到村裏的老人都很親切。”這位年輕村民說。

外界的調查風波也傳進了這個小村莊,大多通報內容他們已經記不清,只能說出些類似“貪污”的字眼。他們熟悉的劉應成,與外界瞭解的形象很不一樣,“沒有見過豪車豪宅,他家裏什麼都沒有。”至於那位坐鎮河南少林寺的方丈釋永信,他們的眼神漠然了許多:“他在外面的事,不知道”。

鳳凰網《風暴眼》在花毛村輾轉尋到了釋永信家的老宅。那是幾間經年無人居住的小瓦房,透過窗玻璃,可見屋內一張木板牀上壘着幾塊殘破的瓦片。房前,一棵大椿樹倒伏在地。

劉家老宅。鳳凰網《風暴眼》攝

這裏是釋永信母親和嫂子的居所。釋永信的母親已經90多歲,記得她本名的村民已然不多。他們告訴鳳凰網《風暴眼》,她已經搬到潁上縣裏住,釋永信的兄弟姐妹中有人照顧這位老母親。

劉家老宅屋內。鳳凰網《風暴眼》攝

即便遠離風暴中心登封,潁上縣對釋永信這個名字仍保持着警覺。當鳳凰網《風暴眼》走出一戶村民家時,一名中年男子駕車匆匆趕到,要求探訪者離開,此後還調查了鳳凰網《風暴眼》租車的車牌號。

十年前曾有媒體報道,釋永信從當地一位官員處購得一處房產,位於潁上縣技術監督局後方,是兩座二層小樓相連的院落。鳳凰網《風暴眼》前往探訪時,發現家家門戶緊閉。詢問周邊居民商戶,也鮮有人知曉這位傳奇方丈在此置辦的房產究竟坐落在何處。

02 少林IP下的家族經濟

十年前的舉報風波中,釋永信的家人曾公開爲其辯護。但如今,面對官方“涉嫌刑事犯罪”的正式通報和中國佛教協會的除名決定,親屬們均保持着沉默。

在公開報道中,釋永信的二哥劉應來陪伴在母親左右,四弟劉應彪1986年追隨哥哥腳步進入了嵩山少林寺,法名釋永勝。留在潁上老家的,主要是大哥劉應保的產業——公開信息裏,大哥在小店村附近經營着“潁龍少林武術學校”、村內規模最大的百貨超市“永樂購物廣場”及“永樂商務會館”。

永樂購物廣場外景。鳳凰網《風暴眼》攝

鳳凰網《風暴眼》試圖通過工商登記預留電話聯繫到劉應保本人,但聽到關於釋永信的事,接電話方以一句“沒時間”回絕。釋永信的侄女劉姣,則在通話中表示,自己也聯繫不上父親劉應保,對於鳳凰網《風暴眼》的其他問題,則回應道,“我不知道,不要再打來了”。

在周邊村民眼裏,劉應保的發跡,儼然與弟弟釋永信的影響力密不可分。

位於花毛村兩三公里外的小店村,劉應保投建的永樂購物廣場格外醒目,與周邊低矮民房形成鮮明反差,其規模已不亞於縣城中型超市。商城前方開闢出一片籃球場大小的廣場,廣場一側矗立着他經營的永樂商務會館。

永樂商務會館。鳳凰網《風暴眼》攝

廣場前,一位老村民指着腳下的水泥地面告訴鳳凰網《風暴眼》:“這塊地皮,都是釋永信大哥家的。”

老人談起村裏關於劉應保發跡的傳言:“早年間,劉應保兩口子去了趟少林寺看他弟弟,回來時帶了個尼龍袋,裝着滿滿的鈔票。”這段往事細節如今已難考證,但在老人的記憶裏,自那時起,劉應保就財大氣粗起來,開始投資產業。六七年前,他買下眼前這塊地,“當時我們幫忙幹活拿工錢,這整個會館,都是我們一磚一瓦蓋起來的。”

更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劉應保後來的張揚。他曾親眼目睹,只因鄰村婦女擋了劉應保的車道,他就下車動手打人。

說罷,老人緩緩地問了一句:“釋永信,犯錯誤了吧?”

鳳凰網《風暴眼》走進永樂購物商城,貨品陳列齊全,不時有顧客在前臺結算。當地知情人士透露,負責人劉應保早已不來此地,具體經營已交由女兒劉姣打理。“他搞了一年沒搞起來,就不管了。他不懂行,怎麼搞啊?”該人士坦言,商城勉強維持經營,“定價比外邊便宜不少。縣城裏有些東西漲了幾塊錢,這裏也不敢提價,要不村裏更沒人買了。”

永樂購物廣場內景。鳳凰網《風暴眼》攝

而緊鄰的商務會館,則近乎自建成起便處於荒廢狀態。“裏頭就沒動過,灰都好厚咧,用不着,只能當倉庫了。”這位當地人說,“這是個村啊,誰會去消費?當初選址在這,只是因爲這是釋永信老家,圖個讓村民更方便。”

實際情況確實如此,鳳凰網《風暴眼》看到,會館大門緊鎖,透過玻璃門向內望去,廳堂空曠冷清,僅角落堆着幾箱礦泉水。大門前坐落着兩塊具有佛教意象的蓮花石墩。

門前空地上,一塊綠布裹纏的碩大佛像極容易被人忽略,它被隨意地橫放在烈日下,不知暴曬了多久。

永樂商務會館前的佛像。鳳凰網《風暴眼》攝

據稱,這尊佛像是爲建造寺廟準備的。

花毛村一位年長村民告訴鳳凰網《風暴眼》,釋永信的親戚曾意圖買斷村莊的土地房屋用於拆建寺廟。老人對此強烈反對:“我們沒地方住,兩三萬就想打發我們?這點錢別說買地,連個豬圈都買不到。” 她說,此事釋永信本人並未現身,均由親戚出面協調,甚至發話:“不賣?我們就堵死這條路,讓你沒法出入。” 老人一點也沒被唬住:“這可是祖上的老路,他們敢?”

最終,因無法統一村民意見,寺廟項目未能落地。

再向北驅車七公里,鳳凰網《風暴眼》抵達劉應保曾在鎮上經營的“潁龍少林武校”。據過往記載,校名中赫然嵌入的“少林”二字,爲其撬動IP效應,廣收武術學子。

如今,武校舊址已更名爲“潁龍學校”,學校樓頂醒目地寫着“江蘇致遠教育集團直營”,成了一所普通中學。時值暑假,校門緊閉,不見人影。周邊商戶證實此處確爲武校舊址,但“那都是小時候的事了。”

潁龍學校。鳳凰網《風暴眼》攝

劉應保似乎早已從方丈老家的這些知名產業中抽身而去,沒人知道,他如今在哪裏。奇怪的是,當鳳凰網《風暴眼》致電這所看似已與他無關的學校時,相關負責人卻承認劉應保仍參與事務處理,只是“沒有他的電話”。

03 十年前舉報的迴旋鏢

十年前,這座平靜的鄉村小鎮因釋永信被曝“雙重戶籍”及“緋聞妻女”而捲入輿論漩渦。仍有村民依稀記得,彼時曾有媒體記者踏進村頭巷尾走訪。

當問及當年是否有調查組入村,村民的記憶只剩零星片段。一位老奶奶指着釋永信家的老房子:“過去有過來查他的,有陪同的來拍攝釋永信家的地田。”

劉大爺的回憶則更具體些:“當年有一段時間,國家查他的案子。只是先不查他的親屬,因爲他母親是個老人,對這些不熟。”

他頓了頓又說:“犯一下子錯誤,來查一下子”。他記得,當時農村人都下地幹活,來查的都是去找幹部瞭解,並沒有人找到他問話。“到我們這歲數,也摸不清人家是咋回事”。

2015年,“釋正義”曾舉報,釋永信與多名女性保持不正當關係,並公佈了一份2004年公安機關對釋永信的詢問筆錄照片作爲證據。

不過,這些筆錄最終未能成爲認定釋永信違規的憑據,反倒是鄭州市公安局及其所轄公安業務系統中,有警官因涉嫌泄露筆錄,接受了“停止執行職務”處分。

當時的舉報還將江店孜中心衛生院捲入其中。只因“釋正義”表示,疑爲釋永信私生女的韓佳恩,出生證明父親一欄空白,當時簽名的是衛生院一名江姓醫生。

江店孜中心衛生院。鳳凰網《風暴眼》攝

面對媒體的追問,江醫生當時明確否認,稱自己從未接生過韓佳恩,名字也是他人代簽的。

最終,調查組確認韓佳恩的出生證明是僞造的。釋永信的侄子委託衛生院原防保科長僞造了這份出生證明,這樣做的目的是幫助少林寺釋延潔法師(韓明君)收養孩子。

7月30日,鳳凰網《風暴眼》再度探訪江店孜中心衛生院。院內患者稀少,診區異常清淨。婦產科室外的醫生介紹欄上,江醫生的姓名仍在列,但診室內未見其身影。

衛生院婦產科外。鳳凰網《風暴眼》攝

隨後,鳳凰網《風暴眼》轉向衛生院辦公室求證。面對詢問,一名相關負責人明確回應:“近期沒有任何針對釋永信事件的調查組到訪。”提及十年前那場風波,他坦言知情的老醫生均已退休,“院長也請假了,他比我還年輕些”。

不過,這位負責人仍透露了一些自己瞭解的情況:“當時衛健委調查過,帶走了兩名經辦出生證明的當事人問話,回來後他們照常上班,別的我就不太清楚了。”他頓了頓,補充道,“如今這兩人,一位退休後患上腦萎縮,問他他也不知道,另一位已經去世了。”

太多往事如煙消散。除了私生女事件外,依然耐人尋味的是:爲何十年前舉報浪潮中巋然不動的釋永信,如今卻突遭迴旋鏢擊中?當年針對釋永信各項舉報內容的調查,由誰主導、如何推進,已成一團迷霧。

離開釋永信老家時,原本對這位傳奇方丈一無所知的司機,在聽聞他的故事後,隨手關掉了廣播裏的廊坊江湖故事,轉而聽起了釋永信的生平往事,在線喫起瓜來。當聽到《天龍八部》中“鳩摩智”那句“少林寺竟是個暗藏春色、藏污納垢之處”時,他忍不住嗤笑出聲。

潁上村莊。鳳凰網《風暴眼》攝

車窗外,玉米稈列陣般直立,已近半人高度;水稻田連成綿延的綠綢子,在疾馳中模糊了邊界。在這裏,十幾歲的劉應成曾在地頭、綠水泊中玩鬧打滾,和大孩子打架,輸了,抹一把臉上的泥憨笑。

而今,那個釋永信已經弄丟了他的法號,而正在接受多方調查的劉應成,也註定離這故土愈發遙遠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