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發你3600,國家發錢催你生娃了

由 璐哥看透徹 發佈於 熱點

'25-08-01

生育補貼,是這兩天,全網熱議的話題之一。

就在這兩天,“國家育兒補貼方案”,橫空出世。

方案宣佈,要從2025年1月1號起,爲全國所有不滿三歲小嬰兒發補貼。一年發三千六百,三年總計10800塊。

根據估算,全國有超過2000萬個家庭,都能直接拿到這筆錢。

這個目的也很直接,就是爲了刺激生育率。

但這消息一出,卻在互聯網世界裏,掀起一場集體大焦慮,大家反應激烈也能理解,一年3600,平均一個月才300,這就像蘭博基尼5元優惠券,你不能說沒用,但感覺還不如不用。

很多人看不透徹也正是這一點:難道國家心裏沒數嗎?難道不清楚對於動輒幾萬幾十萬的養娃成本而言,這點補貼是杯水車薪嗎?

別隻盯着方案裏的3000多塊錢,它的真實分量和意圖,遠比“補貼養娃”這四個字要更加深遠。這可以說是國家在人口、經濟、產業上發起的一次系統性破局,關乎未來幾十年國家經濟的發展。

首先,這件事的重點不在給錢,而在開先。

這是新中國成立七十多年來頭一遭,做全國性普惠育兒補貼,是史無前例。

而且別看現在補的不多,但國家做事是有計劃的。一項政策要麼不出臺,要出就持續跟進,直至將問題解決爲止。

舉個例子, 2003年新農合醫保出臺時, 每人一年才補貼十塊,當時誰能看得上?

可現在呢,國家一直堅持推進,讓補貼額連年上漲,直到去年新農合人均補貼已經飆到六百多元,從當初農民看不起病到如今醫療全覆蓋,前後加起來也不過20年時間。

再從新農合,看看這次育兒補貼呢?

現在這一年三千六補貼,可能只是小試牛刀,先看效果,如果今年效果不行,那明年後年大後年補貼額度,會不會和當年新農合一樣持續改變呢。

更關鍵的是,補貼本身只是國家戰略的冰山一角,這項歷史性政策的出現,意味着國家在將人口問題,視作關乎國本的大事。

那要解決大事就的全方位出擊,現在只是育兒補貼出擊了,以後什麼推動學前教育免費,增加產假等等政策會不會緊跟着一起到來?

這就像當年國家要推動推新能源車產業一樣,一開始是發點購車補貼,你可能還看不上嫌錢少。

但到後來,充電樁補貼、購置稅全免等一整套組合拳全都出擊,這讓整個新能源車行業出現爆發式增長。

最後,我們回到補貼本身上,3600真的很少嗎?

確實在北上廣深這種一線城市,一個月300,這點錢還不夠。

但是我們放眼全國的話,2024年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就才4萬出頭,在中國河南河北,四川湖北等大量城市鄉鎮裏,依然有大量人口,年收入可能才三萬塊,3600已經相當於他們一個月工資,吸引力已經很大了。

我們生活在一個複雜的時代裏,衝破信息繭房,你既可以看到大城市的紙醉金迷,也可以看到4億多農民躬耕土地。

當生育補貼已經達到一個農村居民年收入15%時,這確實算得上一個有力的刺激。

現在除了有國家的補貼,地方補貼照樣一分不少。比如呼和浩特目前生一胎補貼一萬,二胎五萬,三胎是十萬,每年還有額外補貼。

所以養娃的成本,是地方、中央、還有你自己一起來分擔。

正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娃娃三家扛。

國家爲何要在這個時間點,在人口上做這麼大動作?

最直接,也最繞不開的原因是,中國在2016年到2025年短短七年裏,新生兒數量已經腰斬,即便說工業化會導致一個國家人口增速放緩,但這個速度也確實太過猛烈。

現在年輕人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生,畢竟養娃太貴壓力又大。照這趨勢下去,勞動力青黃不接、老齡化加劇、社會負擔加劇等等問題,那都是肉眼可見的現實風險。

舉兩個簡單例子,如果沒有足夠人口,你甚至可能找不到外賣小哥幫你送午飯,到時候外賣費可能比喫飯還貴。

再比如隔壁韓國由於人口減少外加老齡化,養老金在2055年就會徹底耗盡,到時候退休老人們連養老金都拿不到,得和邊上的日本一樣六七十仍舊跑出去工作才能勉強度日。

再者中國是世界頂尖生產型大國,我們能掌握唯一全球全產業鏈,每年能產出大量汽車,家電,手機等商品,這背後靠的是人。沒有人,誰來生產?

所以,解決人口問題,就是刻不容緩的大事。

而縱觀全球經濟史,除非一個國家經歷大型戰爭,或是出現科技革命,否則刺激人口最直接粗暴的方法,還真就是發錢。

比如韓國,在砸下差不多1.5萬億人民幣補貼後,2024年生育率就同比增長了3.1%,法國通過發補貼+免費托育的方式,生育率在發達國家中位居前列。

我們國家現做的也正是,用組合拳,刺激人口增長。

在過去,我們也嘗試過讓各個城市,各個省份補貼生育的方法,但無奈一些城市財力有限,還有些城市也擔心,這補貼增長的人口,最後全被大城市吸走了。

現在國家直接搞普惠式發錢,就相當於把富的地區的錢,拿來給沒錢的地用用,既減輕了窮苦地方的財政負擔,也刺激了他們的生育。

同時,國家現在的投入未來都會轉化爲消費的動力。

最後總結來說,目前這個補貼,對於不想生的沒有太大誘惑,對於已經生了的算是小福利,但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國家現在已經把生娃這件事,放在重要的位置,所以未來,在托育、帶薪產假、育兒假、醫療教育等等方面,大概率會持續出臺政策給我們減輕負擔。

國家正在想辦法讓年輕人覺得,生娃不要怕,養娃大家一起來。

這一次,你看透了嗎?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