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評丨一句“誰怕死誰就輸了”,折射“鋼多氣更足”

由 錢江晚報 發佈於 熱點

'25-08-01

潮新聞客戶端 評論員 王彬

軍事專題片《攻堅》。圖源:中國軍號微信公衆號

思想解讀類融媒體片《攻堅——矢志強軍向一流》8月1日起播出,第二集《淬鋒礪刃》中首次披露的中國海警仁愛礁執法影像,讓億萬國人屏息凝神,熱血沸騰。

出航第230天凌晨3時45分,戰鬥警報響起,執行出海任務的中國海警21551艇收到命令,堅決阻攔侵權船隻,進入仁愛礁鄰近海域,“他們在潑東西,他們把槍拿出來了,有槍、有槍”,面對侵權船隻,面對對方潑灑不明液體,甚至手持槍支的威脅,中國海警執法員毫無畏懼:“狹路相逢勇者勝!衝我來!”最終,僅用6分鐘,中國海警將侵權船隻成功拖離現場。這驚心動魄的6分鐘,正是海警人用血肉之軀踐行誓言的生動寫照,執法員張天龍事後回憶,“槍裏全是子彈,反正兩個肩膀搭一個腦袋,誰怕死誰就輸了”。

好一個“狹路相逢勇者勝”!好一句“誰怕死誰就輸了”!在侵權和威脅面前,中國海警的從容不迫、寸步不讓,是真長臉、真提氣。這段視頻讓我們更直觀感受到了中國海警在仁愛礁交鋒中展現的果斷與勇敢,以及維護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的堅定與決心。

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最前沿,這樣的“提氣名場面”絕非孤例,而是人民軍隊精神風貌的生動縮影。

曾記否,當外軍機悍然逼近我領空,多架殲-20戰機迅即升空迎敵。結果,是我方戰機始終牢牢掌控戰場優勢,最終迫使對手無功而返。一位飛行員道出了制勝真諦: “在與敵人鬥爭過程中,我們拼的是什麼,其實拼的就是一口氣。” 2021年,一次遠海任務中,兩艘外艦試圖穿越正常航行的中國艦艇編隊。面對挑釁,南昌艦95後女舵手徐文茜沉着應對,聽令頻繁更換航向,及時將對方驅離。當被問及是否想過可能發生碰撞,她斬釘截鐵道:“國家和人民需要我的時候到了,我不上等什麼呢?”“血全湧在腦子上了。”

這些真實而滾燙的案例,無不閃耀着“敢於亮劍”的鋒芒,澎湃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豪情。這樣的氣勢與精神,是可以轉化成勝勢的。當勇敢無畏的戰士與殲-20、南昌艦等大國重器渾然一體,爆發出更強的戰鬥力,也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網友們的一句留言:“過去我軍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如今鋼更多、氣更盈、骨更硬了!”

“鋼多氣更足”,這是對人民軍隊現實狀態的一種客觀描述,更是風捲戰旗紅、決勝新徵程的“致勝密碼”。“鋼”與“氣”,分別代表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支撐的存在,是缺一不可的。光有“氣”沒有“鋼”,即使取得勝利,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而光有“鋼”沒有“氣”,也很難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勝利。辯證唯物主義認爲,物質和精神是高度統一,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從這個角度來說,“鋼多氣更足”也是一個“無止境”的目標與征程。而隨着人民軍隊“鋼多氣更足”不斷抵達新高度、新境界,也能更好地捍衛來之不易的和平。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我軍歷來是打精氣神的”,歷史的硝煙早已散去,但抗戰烽火中熔鑄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早已融入人民軍隊的血脈基因。即將到來的九三勝利日大閱兵,必將進一步展現我們這支軍隊“鋼更多、氣更盈、骨更硬”的時代雄姿。這雄姿,是對先輩英烈最深切的告慰,是對和平發展最堅定的守護,更是對任何企圖撼動中國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者的最有力震懾。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