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佳儒
“胖改”一年多,投資者沒等來永輝超市業績逆襲,卻等來公司“伸手要錢”。
7月30日晚,永輝超市披露定增預案,擬募資39.92億元,其中大部分用於“門店升級改造項目”。
永輝超市按照胖東來模式調改,始於2024年5月初。當時,公司高管親赴許昌,拜訪胖東來董事長於東來。會面之後,永輝超市“胖改”拉開序幕。
2024年6月19日,永輝全國首家胖東來模式調改店開業。2025年6月13日,永輝全國6店同開,“胖改”開業門店達到100家。6月15日單日,6家開業門店合計客流76000人次,商品交易總額(GMV)近1000萬元。
與“胖改”門店火熱鮮明對比的是,永輝超市業績數據顯得冰冷。7月中旬,永輝超市發佈業績預告,預計2025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虧損2.40億元,相比2024年上半年盈利2.75億元,業績出現明顯下滑。
值得關注的是,永輝“胖改”之路邁入規模化、系統化的“百店時代”,爲何越改越虧,還需要通過定增向市場伸手要錢?
“胖改”一年多,越改越虧,越改越貴?
永輝超市,國內超市行業的巨頭,2010年在上交所上市,被稱爲“生鮮第一股”。巔峯時期,永輝超市門店數量超1000家,年營收超900億元,還是國內第一個市值超千億的商超企業,風光無兩。
然而自2021年起,永輝超市的業績遭遇困境,營收從當年的 910.62 億元逐步回落,到 2024 年已降至 675.74 億元;歸母淨利潤連續4年虧損,累計虧損金額95億元。

業績重壓之下,永輝超市這位昔日巨頭選擇放下身段,走上了向胖東來拜師取經的道路。
2024年5月,永輝超市董事長張軒松、時任CEO李松峯攜團隊前往河南許昌拜訪胖東來董事長於東來。隨後,於東來決定幫扶調改永輝超市。
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截至2025年6月30日,永輝超市調改門店總數達124家,開業門店達到100家。長江證券研報顯示,截至3月底,永輝超市41家開業滿3個月的“穩態調改店”3月單月實現利潤1470萬元、一季度累計實現利潤7472萬元。
無論是調改門店數量還是“穩態調改店”的業績數據,都說明永輝超市轉型成果初顯。但從整體業績數據來看,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公司預計2025年半年度歸母淨利潤虧損2.4 億元,扣非淨利潤虧損高達8.3億元,均由盈轉虧。
爲什麼越改越虧?
業績預告中,永輝超市提到幾大原因:門店調改需經歇業裝修、設備投入、資產報廢、重開支出、人員技能提升等過程;報告期內關閉227家虧損門店,產生租賃及人員賠償、商品出清、資產報廢等成本;同時對供應鏈進行改革,完成大量供應商和商品的升級汰換。
在這些成本當中,門店調改無疑是“燒錢”的重頭戲。
方正證券1月份發佈的研報認爲,永輝超市2024年調改門店單店調改費用800萬,同時調改店還需10-20天左右的閉店改造。東吳證券研究員去年11月根據實地調研情況測算,永輝調改門店“改造投入800-900萬”。
根據券商分析,永輝超市單店調改費用在800萬以上。2025年以來,永輝超市的單店調改從早期試點進入規模化複製階段,調改成本或已出現下降。
7月下旬,河南廣播電視臺旗下媒體報道,永輝超市副總裁、全國調改項目負責人王守誠曾表示,目前,永輝單家門店的調改投入從500萬至800萬元不等。
永輝超市最新定增公告顯示,公司投資55.97億元的門店升級改造項目,具體爲擬對298家門店進行“胖東來模式”調改升級,包括建築工程投資、設備購置及安裝、鋪貨及其他費用。
平均計算下來,298 家門店單店調改需耗費1878萬元,這一數據遠遠超過了券商和永輝超市高管此前所說的調改投入。
那麼,永輝超市疑似“越改越貴”,究竟是什麼原因?是與券商和公司高管所言的改造範圍、改造標準不同,比如券商測算可能不含鋪貨、人員培訓等長期投入,而定增包含全鏈條費用,還是永輝在規模化調改過程中出現了成本飆升的問題呢?有待觀察。若真是成本飆升,無疑會吞噬一部分利潤。
無論何種原因,若按照55.97億元的調改預算,永輝超市的資金已經很緊張。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貨幣資金爲49.95億元,僅調改門店就將大幅消耗貨幣資金。此外,募投項目的物流倉儲升級改造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或償還銀行貸款,還預計投資7.79億元。
根據多家券商分析師預測,永輝超市2025年將繼續虧損,盈利或在2026年實現。在永輝超市調改加速的背景下,結合公司財務現狀,此次定增堪稱“救火”式融資。
“救火”式定增,浮盈顯著的葉國富會加碼嗎?
自 2010 年上市以來,永輝超市曾在 2012年9月、2014年8月、2015 年8月三次發佈定增預案。
回顧這三年的財務表現,永輝超市營收均保持雙位數增長,且均實現5億元以上的盈利。從負債率來看,這三年各報告期的負債率在39%至60% 的區間,財務狀況相對穩健。
如今,永輝超市時隔十年再啓定增,財務狀況不可同日而語。當前,公司不僅面臨營收下滑、利潤虧損的困境,負債率也處在歷史高位。2024 年,公司負債率達到 89.87%,爲歷史最高;2025 年一季度,負債率高達88.73%,爲歷史同期最高。
同花順顯示,2025年一季度末,在A股41家零售百貨公司中,永輝超市349億元負債金額排在行業第一,資產負債率排在行業第三位。
綜合來看,此次定增並非基於業務擴張需求,而是在財務壓力下爲維持生存、延續轉型進程的必要舉措,堪稱一筆“救火”式定增。

目前,永輝超市此次定增對象還未確定,外界關心的是,葉國富會加碼嗎?
此次定增,是永輝超市自去年 9 月名創優品入股後的首次融資動作。時間拉回2024年9月,名創優品子公司以62.7億元收購永輝29.4%股權成爲其第一大股東。
當時,名創優品子公司入股價格爲每股2.35 元,持股總數爲26.68億股。2025年8月1日收盤,永輝超市股價4.74元,名創優品子公司持股市值126.46億元,浮盈約64億元。葉國富可謂賺麻了。
除了股權層面上的浮盈,葉國富還成了管理層面上的贏家。今年3月,由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掛帥的改革領導小組正式成立,董事會授權改革領導小組代行CEO職責,葉國富直接主導永輝超市的調改進程。
葉國富是胖東來模式的鐵粉,他認爲,胖東來模式比山姆、costco等美國模式更優秀:“永輝超市必須要調改,胖東來模式是中國超市唯一的出路,不調改‘必死無疑’”。
按照葉國富的規劃,永輝超市2025年調改門店達200家左右,並關店250至350家,計劃至2026年完成所有存量門店的調整。
從調改和關店的規模來看,永輝超市的調改節奏明顯加快,這也成爲公司盈利承壓並擬定增融資的重要因素。
在葉國富主導永輝調改的過程中,其對企業的轉型節奏對應的資金規劃理應早有預判。永輝超市此次定增融資將主要投向“胖改”戰略,名創優品與葉國富如果加碼,不僅是真金白銀押注企業前景的直接體現,更彰顯出對自身經營策略的信心。
反之,在永輝超市推進轉型卻面臨資金困局的關鍵時期,若連葉國富這位主導者都不願再下場投資,轉而將融資希望寄託於外部機構,反而會暴露對自身策略的底氣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定增也將直接影響永輝超市股權結構。目前,永輝超市處於無控股股東、無實際控制人的狀態,若葉國富選擇加碼,其話語權無疑將進一步提升,但同時也需承擔更高的資金成本。
這場關乎永輝超市未來走向的定增,葉國富會否選擇繼續增持?永輝能否藉此融資契機,順利完成調改並實現逆襲重生?我們將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