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喜歡攻擊拜登的健康狀況,但是近日他自己也被曝出健康出了問題。79歲的特朗普,身體是否還撐得住總統之職,這在美國引發了潮水般的質疑。白宮對特朗普的病情輕描淡寫,但是卻難以服衆,背後的真相到底如何?總統的身體狀況會如何影響美國的運勢?

Part.
1

在國際政治的舞臺上,國家元首的健康從來都不只是個人的事情,它如同一種無形的力量,影響着整個國家的走向。

2025年7月13日,紐約一場足球賽的VIP觀衆席上,79歲的美國總統特朗普高舉拳頭爲進球歡呼時,卻被鏡頭意外地捕捉到了異常:他的右腳踝腫脹的如同充氣氣球,襪口深陷皮肉,這張照片在社交媒體上開始瘋傳。

而三天後,特朗普在與巴林王儲兼首相薩勒曼·本·哈馬德·阿勒哈利法會晤時,其手背上的大塊淤青再次被鏡頭鎖定。從照片中可以看到,特朗普的右手背部塗着厚厚一層遮瑕膏,但青紫色淤痕仍從指關節蔓延到整個手背。接連曝出的畫面,瞬間點燃了公衆對特朗普健康狀況的猜測與熱議,“特朗普健康危機”迅速登上了全球多國的熱搜榜首。

7月17日,白宮新聞祕書萊維特緊急召開記者會,面對鋪天蓋地對特朗普腳踝異常腫脹和手背神祕淤青的質疑,她的表述像開了一場醫學簡報會,“總統最近的照片顯示他的手背有輕微瘀傷,這與頻繁握手和使用阿司匹林引起的輕微軟組織刺激一致,阿司匹林是標準的心血管預防方案的一部分。這是阿司匹林療法衆所周知的良性副作用。”
白宮的通報越“輕描淡寫”,公衆的質疑越“波濤洶湧”。在社交平臺上,“靜脈注射說”、“維生素缺乏論”等猜測瘋狂蔓延,更有甚者,大膽推測這些淤青是掩蓋更嚴重疾病的痕跡。有生物力學專家指出,手背形成如此程度的瘀傷需要持續施加超過5公斤的壓力,這種力度遠非尋常禮節性握手所能達到的,因此,白宮“破紀錄握手”的解釋顯得尤爲蒼白。
國際關係學院美國問題專家 孫冰岩:
特朗普身體稍有狀況,便引發衆人猜測:其執政風格、政治變革會不會終止?美國是否會迴歸他們眼中的“正常時代”?對特朗普健康的關注,本質是美國政界對當下政治“不正常”狀態、未來能否迴歸“正常”,以及特朗普式變革持續性的關切。

今年的4月13日,白宮公佈了特朗普第二任期的首次年度體檢報告,根據特朗普的醫生肖恩‧巴巴貝拉透露,體檢進行了將近5個小時,內容與普通人體檢程序幾乎沒有區別,針對本次外界質疑的手部淤青,在報告中也有涉及,內容是皮膚檢查有輕微曬傷和一些良性病變,除此之外,特朗普也表示自己在檢測認知能力和癡呆症的評估中獲得了滿分。

此外,根據他本人的描述,自己不喝酒也不抽菸,每晚睡眠時間大約5個小時。不過衆所周知,特朗普是快餐愛好者,喜歡炸雞、冰淇淋、漢堡,甚至在白宮的辦公桌前,他都配備了專門的“可樂”按鈕。外界認爲,這種長期的飲食習慣或多或少會影響他的健康。
去年總統競選期間,特朗普在新罕布什爾州康科德演講時,將時任美國國會議長的佩洛西,錯喚成妮基·黑利。

不久前,當被記者問及是否考慮解僱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時,特朗普似乎忘了正是他本人在2017年親手將鮑威爾推上主席之位的關鍵事實,相反,他轉而指責其政治對手拜登“錯誤地任命了鮑威爾”,這一時空錯位的指認,令衆人愕然。

更富戲劇性的一幕發生在上月初,媒體鏡頭精準捕捉到特朗普在登上總統專機“空軍一號”時步履不穩、身體搖晃,險些被舷梯絆倒的瞬間。而類似的鏡頭在近期也並不是首次出現。
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 張國慶:
若他出現生理問題,憑藉美國的醫療水平,尚可控制,能保總統任內無大礙。但若出現精神問題,鑑於其年事已高、精神若反覆受刺激,一旦如此,將對美國政治改革和全球局勢產生深刻且不可測的影響,後者顯然更令人擔憂。
Part.
2

類似的事情,時有發生。今年6月,特朗普出席美國終極格鬥冠軍賽,與女子冠軍凱拉·哈里森互動時被媒體拍到,在他西褲的大腿位置有奇怪的凸起裝置。有醫護經驗的網友表示,特朗普或許已經戴上了導尿管。作爲回應,白宮多次高調宣佈,特朗普在健康測試中都“斬獲滿分”,顯然,背後的目的遠不止爲了證明總統身體健康那麼簡單。

面對國內移民、經濟、全球關稅、衝突等種種問題,白宮必須選擇淡化總統病情,減少公衆對其執政能力的疑慮。更重要的是,2026年將舉行的國會中期選舉,一旦特朗普健康出現問題,無疑會成爲共和黨競選征途上的“阿喀琉斯之踵”。
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 張國慶:
特朗普是總統也是共和黨領袖。若他身體與精神狀態俱佳,便會帶領共和黨與民主黨在未來一年激烈角逐;反之,則會影響共和黨局勢。當前兩黨競爭膠着,衆議院、參議院票數差距極小,共和黨稍有頹勢,民主黨便可能獲勝。

耐人尋味的是,面對鋪天蓋地的輿論,特朗普家族成員集體保持了沉默。梅拉尼婭在白宮健康聲明發布後,僅在社交賬號分享了回憶錄節選;長子小唐納德暫停了慣常的福克斯新聞露面;兒媳勞拉·特朗普的節目也避談此事。唯有疏遠的侄女瑪麗·特朗普在視頻中警告:“慢性靜脈功能不全可能誘發心力衰竭,他們隱瞞的遠不止於此。”有分析認爲,他們之所以避而不談特朗普的重要原因是,這場圍繞總統“健康”的討論,將直接關乎特朗普家族龐大商業利益的根基。

國際關係學院美國問題專家 孫冰岩:
特朗普家族的商業利益,依託於其總統身份帶來的政治威信與無限權力,藉此獲取諸多隱形收益,如特朗普幣發行等皆圍繞他展開。若特朗普身體有恙,反對勢力反撲,其家族恐受政治鬥爭牽連,此時保持沉默是最佳政治策略。
Part.
3

2024年特朗普與拜登競選總統期間,特朗普團隊在社交媒體上發佈了一段視頻,他們將拜登的口誤和各種失態的動作製作成視頻,在網絡上發佈傳播。彼時的特朗普正是以“精力充沛”的形象,將對手拜登的衰老體徵渲染爲執政隱患,稱其爲“瞌睡喬”。
諷刺的是,曾經一直將拜登的健康問題作爲發力點,不斷對其發起抨擊的特朗普,如今自己也身陷同樣的問題,腳踝腫脹是“老年常見病”,手背淤青是“握手過多”,種種搪塞與雙標,都顯得無比荒謬。

國際關係學院美國問題專家 孫冰岩:
總統健康問題更多是國內政治鬥爭的工具。兩黨激鬥時,皆欲以“不配或不夠格任總統”攻訐對方,且多拿對方健康做文章。根源在於美國“老人政治”積弊,兩黨衆、參議院領導層多近八旬,年齡自然成攻擊軟肋。
更爲關鍵的是,總統的健康問題已經成爲美國兩黨之爭的“重磅”武器。
2025年5月18日,美國前總統拜登辦公室發佈一紙聲明,聲明中稱,82歲的拜登被確診患有晚期前列腺癌,癌細胞已經擴散至骨骼。這本該是一個令人痛心的消息,然而在美國的政治語境下,卻迅速演變成了一場激烈的政治廝殺。

消息剛一傳出,特朗普便開啓了他的“政治表演”。起初,他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假意祝福拜登“願他早日康復”,可僅僅48小時後,風向突變,他在白宮記者會上,態度強硬地質問:“爲何美國人民現在才知情?這種癌症發展到晚期至少需要數年!”

這一質問,瞬間點燃了輿論的戰火。特朗普的攻擊還不止於此,他還翻出了拜登任內使用自動簽名機的舊賬,諷刺“真正簽署文件的是藏在白宮地堡裏的操縱者”,暗示拜登早已經喪失了治國能力。一時間,“拜登是傀儡”的言論甚囂塵上。
國際關係學院美國問題專家 孫冰岩:
他想借拜登患病一事,向美國選民證明民主黨欺瞞掩蓋、不可信任,將此作爲攻擊民主黨的有力把柄。他想宣稱,過去四年美國被一羣操縱“沒有總統行爲能力”的人欺騙,而他特朗普纔是誠實的,民主黨全是騙子。
Part.
4

如今,特朗普的健康問題同樣成了民主黨的政治武器。當特朗普被架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民主黨人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反擊的機會,有民主黨議員甚至公開質問:“一個身體和精神都不穩定的總統又怎麼能掌握核按鈕呢?”
國際關係學院美國問題專家 孫冰岩:
以健康問題反擊總統需有實錘證據。2024年拜登因健康問題遭輿情及特朗普、共和黨猛烈攻擊,被指無基本總統行爲能力,如摔倒、疑似癡呆等均有公開證據。但目前,尚無公開證據表明特朗普在記憶力、行爲能力上存在嚴重問題,無證據顯示其健康影響總統行爲能力。

實際上,特朗普欲淡化病情、掩蓋病情,對美國的政治影響,要遠遠大於此前拜登出現健康問題。拜登的執政風格是更多地聽從幕僚團隊的意見,很多事情實際上已經是由內閣成員自己來做決策了,拜登只需要點頭即可。但特朗普則完全相反,他的執政風格更加個人化,在很多重要的事情上,他更喜歡親自操盤,手底下的人只是負責執行。如果特朗普的身體一旦出現問題,後果會非常嚴重。

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 張國慶:
特朗普個性鮮明、意志強、思維敏捷且善變,若他出現問題,對美國影響較大。但國際問題本質是實力博弈,大國各有主張、利益與外交策略。因此,美國總統意志的實際影響遠小於表面所見。而他更大影響在於美國國內政治,其對國內事務的作用更爲顯著。
特朗普總統第二任期,他已是79歲高齡,身體每況愈下也屬正常情況。種種跡象並非空穴來風,外界對他的身體健康提出質疑的時候,也產生了新的問題,一旦特朗普在四年任期內病倒,誰會是接班人。按照美國憲法的規定,一旦特朗普出現嚴重的健康問題,不能繼續掌權,那就得由副總統來接手,具體來說,就是由萬斯來代理總統職務。

國際關係學院美國問題專家 孫冰岩:
萬斯缺乏自身的政治力量、基本盤及派系,思想多照搬模仿特朗普,是依附在特朗普的“MAGA”理念與民粹主義派系生長出來的。
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 張國慶:
他未居其位,難知其強弱。正如林肯所言,大樹倒下方知其長,還得在那個位置上歷練一下,才能判斷其真實水平。

耄耋之年的特朗普生病,本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在美國兩黨鬥爭中,卻成爲了政治體系的深層病竈。特朗普抨擊拜登時,或許沒有想到自己也有這樣的一天。但可以確定的是,在這場政治與健康的糾纏大戲中,美國的未來註定充滿了不確定性。

製片人:何冀寧
編導:張萌
編輯:王津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