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要全面擁抱北斗,反覆喫美國的大虧,下決心不再把GPS當個寶

由 張學峯看空天 發佈於 熱點

'25-07-31

本文僅在今日頭條發佈,謝絕轉載

以伊衝突已經停火一個月,德黑蘭抓緊時間亡羊補牢。衝突期間大量西方技術設備癱瘓、泄密,讓伊朗人意識到自己的命脈正被美國把持。伊朗必須擺脫對美國技術的依賴,比如把廣泛應用在軍事和民用領域的GPS導航系統換成中國的北斗。

當地時間7月27日,卡塔爾半島電視臺發佈消息,表示伊朗正在探索逐步將關鍵領域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從美製的GPS,替換成中國的北斗。

【北斗衛星定位系統示意模型】

這些關鍵領域包括交通導航、農業監測、物聯網等。而這也揭露了一個鮮爲人知的事實,那就是別看伊朗天天在國際上高舉反美大旗,實際上他們對美國技術、設備的依賴非常高。

這種依賴不光體現在伊朗的衛星定位系統普遍在使用美國的GPS,還體現在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以及部分伊朗高官人手一個某美國品牌的智能手機。

此外,雖然伊朗從來沒有承認過這件事,但西方智庫普遍認爲,伊朗軍隊裝備的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和自殺式無人機,同樣在廣泛使用GPS制導提高導彈的末段打擊精度。

【伊朗國產中程彈道導彈】

從某種程度上說,伊朗對GPS的依賴可能比一些北約成員國還要高,最起碼一些歐洲國家手裏還握有伽利略定位系統。

也因此有分析指出,伊朗這次用北斗替換GPS的決策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號,那就是伊朗不打算繼續盲目、天真地依賴美國控制的技術和設備。

伊朗之前對GPS系統有多依賴呢?直到這次他們開始探索用北斗替換GPS前,德黑蘭手裏都沒有其他衛星定位系統可以用作備份。

一邊高調反美,一邊在關鍵領域如此依賴美國技術,伊朗這種做法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唯一的解釋是,伊朗天真地認爲,只要不和美國、以色列爆發全面衝突,美國就不會隨便切斷GPS系統在中東地區的服務。

【伊朗坐擁數以千計能夠打擊以色列本土的導彈】

同時,伊朗還坐擁數以千計,能夠打擊以色列本土和美軍中東基地的導彈,可以用這個籌碼威懾美以兩國不敢輕易挑起戰端。

然而爲期12天的以伊衝突用事實證明了,只要以色列想,伊朗的導彈牌就很難起到理想中的威懾效果。並且隨着衝突正式打響,美國這邊也可以隨便切斷技術支持、開展電信滲透,進一步削弱伊朗軍隊的戰鬥力。

據伊朗統計,在衝突期間,伊朗附近海域的船隻曾多次遭遇GPS信號中斷。

許多伊朗高級軍官、核科學家會遭到暗殺,也被懷疑是因爲這些人使用了西方品牌的智能手機,被隱藏後門系統上傳了定位信息。

【伊朗多名高官遭以色列空襲斬首】

與此同時,隨着美國關閉在伊朗境內的GPS服務。伊朗的導彈發射車也出現了無法在發射陣地上完成精確定位的情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導彈的打擊精度。

伊朗的彈道導彈在發射前,必須在GPS系統的輔助下實時校正發射參數。

除了關閉伊朗境內GPS服務外,美國在衝突期間還把以色列、敘利亞附近空域的GPS服務也都關閉了。

這樣就算伊朗能夠通過測地計算等方式定位發射陣地,成功朝以色列發射了大量導彈。

飛行中的導彈也會因爲無法通過GPS 修正飛行軌跡,而在慣性制導系統持續積累誤差後,出現數百米乃至上千米的命中誤差。

【以色列上空的伊朗導彈】

值得一提的是,GPS被關閉後,伊朗國內的社會穩定也出了問題。

原因很簡單伊朗大量的民生系統也依賴GPS運作,單是一個交通導航失效,就會讓伊朗國內的交通系統陷入混亂。

所以在衝突期間喫到被美國技術坑過的苦頭後,伊朗就算再天真,也該知道要留一個後手了。

那麼伊朗爲什麼要選擇北斗系統呢?畢竟在不少人看來,伊朗和俄羅斯關係更好,理應選擇格洛納斯系統纔對。

事實上,伊朗之前確實考慮過格洛納斯,兩國在2014年就討論過建設地面站的話題。但問題是格洛納斯的性能太不爭氣了,定位範圍並不足以覆蓋伊朗全境,實在比不上GPS。

同樣的問題也出在歐洲的伽利略系統身上,再加上伽利略也是“西方”技術,政治上也不可靠。

【北斗三期工程已經實現全球覆蓋】

相比之下,北斗系統在過去10年得到了飛速發展,目前已經可以爲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是唯一可以和GPS同臺較量的衛星定位系統。

同時北斗在亞太地區還具備顯著的覆蓋優勢,且技術控制權掌握在中國手裏,而非美國。

所以從軍事角度看,使用了北斗技術的伊朗導彈最起碼不用擔心GPS失效後,導彈的精度會大幅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伊朗要在關鍵領域替換的西方技術不只有衛星導航系統,還有移動通訊、電信等關鍵基建設施中的西方設備。

至於中國的設備能不能得到伊朗的認可,大規模進入伊朗市場,替換掉西方設備,目前還不能把話說得太滿,需要時間給出答案。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