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再次登陸的颱風“竹節草”!需警惕其登陸後停滯徘徊、風雨疊加

由 北京日報客戶端 發佈於 熱點

'25-07-30

據中央氣象臺消息,今年第8號颱風“竹節草”於7月30日16時40分前後在上海市奉賢區沿海二次登陸。在30日4時30分前後,颱風“竹節草”已在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島沿海首次登陸。颱風“竹節草”具有哪些特點?未來發展形勢如何?長時間停滯將會帶來哪些影響?記者採訪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徐珺、中央氣象臺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副主任向純怡。

一問特點:

中央氣象臺預計,颱風“竹節草”未來將以每小時15至20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轉西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7月30日夜間進入江蘇南部,維持熱帶風暴級;7月31日夜間進入安徽東部,減弱爲熱帶低壓級,之後在江蘇、安徽南部徘徊2至3天。

“此次颱風‘竹節草’具有生命週期長、多次登陸、路徑複雜、整體結構不對稱等特點。”向純怡表示。颱風“竹節草”於7月23日晚上在南海生成,預計可能持續至月底或8月1日前後,期間較爲罕見地在臺灣以東洋麪先減弱消失,後又再次發展加強。此外,由於生成初期處於強烈的垂直風切變環境中,颱風“竹節草”的結構呈現出不對稱性,其較強的風雨區域將主要出現在臺風移動方向的右側,即江蘇及東部沿海地區。因此,向純怡建議,要密切關注由於颱風外圍暖溼氣流與高空槽引導的冷空氣相互作用而引發的大風和強降水所帶來的潛在災害風險。

二問影響:

“由於颱風‘竹節草’周圍引導氣流較弱,再次登陸後它將在江蘇、安徽一帶呈迴旋少動的狀態,導致降水可能出現疊加作用。”向純怡解釋,目前,颱風“竹節草”處於“鞍形”氣壓場條件下,其東西兩側均爲副熱帶高壓,且東側還有第9號颱風“羅莎”,整體的環境氣流對其引導作用較弱,因此出現颱風移動趨勢不明朗或移速較慢的現象。

中央氣象臺預計,未來三天,浙江、上海、江蘇、安徽及山東、遼寧等地部分地區將出現強降雨天氣,風雨疊加影響的持續時間可能長達48小時。此外,“雙臺共舞”也爲“竹節草”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水汽。向純怡表示,受北側副熱帶高壓偏東氣流的影響,颱風“羅莎”以接力的形式向“竹節草”輸送水汽。江蘇、安徽南部部分地區公衆需警惕因颱風停滯導致的持續降雨或局地強降雨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也要關注海上大風和陸上強風帶來的危害。

三問防範:

當下正值暑期旅遊高峯期,強風暴雨天氣對交通運輸、旅遊出行、農業生產、城市運行等諸多方面造成不利影響。徐珺提醒,重點受影響地區務必提前落實颱風防禦舉措,海上作業漁船應及時回港避風,海洋牧場採取加固防範措施;廣大公衆遠離臨時構築物及高層建築,在臺風影響期間,非必要儘量不外出。

同時,針對浙江、上海、江蘇、安徽等地可能出現的旱澇急轉問題,徐珺建議,應提前檢查排水設施,保障暴雨期間排水系統的正常運行;需做好田間排澇,並在雨後及時追肥,減少颱風天氣帶來的經濟損失。

來源:中國氣象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