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今日,俄羅斯堪察加東岸遠海發生8.7級地震,俄羅斯、日本等多地出現海嘯,在美國夏威夷州毛伊島觀測到高度超過1.5米的海嘯波。此次地震是什麼類型?引發的海嘯爲何波及這麼廣?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特聘專家高孟潭介紹,堪察加半島的東部是環太平洋地震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區域太平洋的板塊以每年7.7釐米的速度,向西、向西北俯衝到北美板塊下部,積累大量能量並以地震的形式釋放出來。這個地區一直是地震活動比較強烈的地方,1952年在這個區域曾經發生了9.0級地震。所以這個地區發生大地震是正常的構造活動。

據介紹,此次堪察加8.7級地震,也是2011年日本9.0級地震以來,全球發生的最強的地震。據中國地震臺網中心測定,地震震源深度爲10千米。震級大,震源淺,極易引發越洋的大範圍海嘯。
高孟潭表示,這次地震的震源類型是淺源逆衝型地震。這種類型的地震發生離海底比較近。另外逆衝型地震容易造成海底的變形。實際上海嘯就是由於海底的突然變形所激發的。8.7級的地震比較容易觸發海嘯,能夠形成越洋。
高孟潭介紹,此次地震對我國不會有海嘯影響。在日本的南部,海嘯已經衰減到10釐米以下,所以遠處不會再有更大的海嘯。
強震的震級修訂是否常見?
堪察加地震發生後,中國地震臺網首次正式測定是7.9級,後來又複覈修訂成8.7級。美國、德國、俄羅斯等多國的地震檢測機構也都對此次地震震級進行了修訂。專家介紹,強震的震級修訂十分常見。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孫麗表示,在地震速報的過程中,要追求儘量快速準確地將地震的基本信息發佈出去,只是採用了部分地震波的信息測量的震級。隨着時間的推移,能夠接收到全球更多的臺站記錄到的信息,就可以把地震的震級測量得更加準確,更能反映出地震釋放出來的能量。8.7級震級和7.9級有比較大的差異,會影響地震活動性分析和災情評估,所以啓動了震級的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