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克燃料繞地球575圈!核聚變汽車將終結加油站時代?

由 科學知識點 發佈於 軍事

'25-07-06

100剋核聚變燃料能讓汽車跑2300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赤道575圈,或往返火星兩次。

這盒火柴大小的能量源,蘊含的能量超過180萬升汽油。

而它的原料氘,只需海水就能提取,一升海水裏的氘夠汽車跑4萬公里。

想象一下:你給愛車加了一次燃料,結果它直接跑到報廢都不用再補充能源——這不是科幻小說,而是​可控核聚變​​技術實現後可能發生的真實場景。最近谷歌母公司Alphabet幹了件大事,簽下人類​​首份核聚變電力商業訂單​​,要從聚變發電項目買200兆瓦電力。消息一出,資本市場炸鍋了,融發核電直接漲停。

你可能好奇:核聚變到底多厲害?簡單說,​​100克氘氚燃料​​通過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高達​​63萬億焦耳​​。這數字太抽象?換個說法:它相當於​​180萬升汽油​​,能讓一輛普通家用車跑上​​2300萬公里​​——夠繞地球赤道​​575圈​​,或者在地球和火星之間​​往返兩次​​。要是按現在電車百公里耗電15度算,這些能量夠你開​​42億公里​​,電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更絕的是燃料來源。核聚變主要用氫的同位素​​氘和氚​​,氘在海水中多得很,​​每升海水含30毫克氘​​,提取出來就夠一輛車跑4萬公里。全球海水裏的氘儲量,保守估計能用​​幾百萬年​​。而且反應產物是惰性氣體氦,既沒碳排放,也沒長壽命核廢料。

不過真想把核聚變塞進汽車,還有幾座大山要翻。​​溫度​​就是頭號攔路虎——反應需要​​1億攝氏度高溫​​,遠超太陽核心溫度。目前最牛的裝置,比如中國的“東方超環”(EAST),也只能維持這個溫度1000秒左右。要讓它穩定運行幾十年?科學家還在拼命攻關。

​​設備小型化​​更是難如登天。現在的託卡馬克裝置大得嚇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直徑超20米,重達2.3萬噸。想把它塞進汽車?美國CFS公司正用高溫超導材料做緊湊型裝置SPARC,但離“車載化”還遠得很。有專家調侃:​​鋼鐵俠胸口的微型反應堆屬於科幻,咱們現實中的聚變堆,短期內頂多裝進輪船或火星基地​​。

即便技術成熟了,​​安全信任​​和​​配套建設​​也是大問題。雖然聚變比核裂變安全得多——反應稍有擾動就自動停止,不會熔燬或爆炸——但讓普通人接受“核能汽車”,還得過心理關。到時候加油站得改造成燃料棒更換站,公路可能嵌入無線充電軌道,甚至你家的車庫會裝個微型聚變堆,終身給車供能。

這場變革一旦到來,汽車將徹底變身“移動電站”。輪轂電機四輪獨立驅動,車身貼滿光伏膜輔助供電,停車時還能反向給城市電網輸電。石油巨頭轉型核燃料精煉商,充電樁企業變身能源路由器供應商。​​能源成本斷崖式跌到每度電1分錢​​,加油充電成爲歷史課本里的插圖。

當汽車續航突破百萬公里,當能源像空氣一樣隨手可得,人類文明的邊界會被推向哪裏?或許某天,你的越野車真能載着聚變反應堆穿越撒哈拉,甚至爲火星基地供能。這場能源革命的答案,早已超出“開車”本身——​​它要重新定義我們如何生存、探索與想象未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