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首訪蒙古國,專程祭奠日軍亡靈,這讓中國人很不舒服

由 第一軍情 發佈於 軍事

'25-07-07

#曬圖筆記大賽#

文/御風

正值二戰結束後80週年,應蒙古國邀請,日本天皇德仁首次對蒙古國進行訪問,蒙古國對此給予高規格接待,邀請日本天皇夫婦出席“那達慕大會”的開幕儀式,並參觀多個景點和日本投資項目。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天皇此行還有一件讓中國人很不舒服的“大事”要辦,即專程祭奠烏蘭巴托的日軍戰俘紀念碑,向死亡的日軍亡靈致敬

(日本天皇夫婦抵達蒙古國)

據報道,日本天皇此次訪蒙行程從7月6日到13日,主要目的就是“紀念二戰結束80週年”,在啓程之前,德仁公開宣稱爲那些“違背自己意願死在異國他鄉的人”致敬,並且“反思他們的苦難”。德仁所說的“死在異國他鄉之人”,指的就是二戰後被關押在蒙古國境內的日軍戰俘。

(日軍戰俘)

據悉,蘇聯在二戰末期對日本宣戰,百萬蘇聯紅軍從歐洲戰場揮師東進,對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動猛攻,僅僅用了十幾天就擊敗了不可一世的關東軍,近60萬日軍舉手向蘇軍投降,隨後大部分日軍戰俘被押送至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戰俘營,從事砍伐木材、挖礦和建築等重體力勞動,直到1956年纔將全部日軍戰俘遣返回國,按照日本和俄羅斯方面不同口徑的統計,有數萬到十多萬日軍戰俘死在被拘留期間,可以說,日本爲侵略戰爭付出了慘重代價。

據報道,除了押送至蘇聯的日軍戰俘外,還有大約1.4萬名日軍戰俘被安置在蒙古國境內,日本方面稱,這些戰俘在蒙古國從事建築等十分艱苦的體力勞動,其中約有1700人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等原因。

蘇聯解體後,蒙古國開始全面擁抱西方,和日本改善關係也是蒙古國的重要政策,2001年,應日本政府的要求,蒙古國在首都烏蘭巴托的南郊修建了一座日軍戰俘紀念碑,以紀念二戰後“慘死異國他鄉的日軍戰俘”。

(日本天皇夫婦抵達蒙古國)

按照日本方面的說法,在二戰結束80週年之際,日本天皇連續訪問了多個二戰戰場,包括遭受原子彈轟炸的廣島,以及爆發過激烈戰鬥的沖繩和硫磺島。德仁聲稱,通過對上述地點的訪問,他對死於戰爭的亡靈進行祭奠和哀悼,對“難以想象的困難感到心碎”,同時“認識到和平的重要性”。

不難看出,雖然日本天皇強調要“加深對歷史的理解”並“培養對和平的熱愛”,“銘記那些死去的人”,但其祭奠的亡靈要麼是死於戰爭的日本平民,要麼是死在海外侵略戰場的日軍,對更多死於日本侵略戰爭的周邊國家人民沒有任何祭奠和反思態度,這無疑是對中國人情感的傷害

(日軍戰俘)

要知道,德仁祭奠的“在蒙日軍戰俘”亡靈,他們曾經在中國的土地上燒殺搶掠,造成了多少中國軍民的犧牲,但日本方面卻對這些日軍給中國造成的創傷閉口不談,反而卻大肆宣揚日軍戰俘“慘死異國”的悲情,實際上,這些日軍戰俘雖然在蘇聯和蒙古國被關押了多年,但相比其罪孽而言,這些“痛苦”其實不值一提

近年來,日本不斷加強和蒙古國的軍事和經濟聯繫,2024年底,日本宣佈將蒙古國、菲律賓等國列爲“安全保障能力強化支援對象國”,承諾對上述國家提供無償的軍事援助,與此同時,日本還加大在蒙古國的投資,尤其是覬覦後者豐富的稀土礦藏,希望大舉開採蒙古國稀土,以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

面對日本真金白銀的拉攏,蒙古國的態度也十分積極,舉例來說,作爲一個內陸國家,蒙古國“對日本排放核污水錶示理解”,這也引發了外界的嘲諷,日本排放再多核污水也影響不了蒙古國,該國的“理解”沒有任何意義。

(日本天皇夫婦抵達蒙古國)

如今,蒙古國又邀請日本天皇訪問,還安排了一出“祭奠日軍亡靈”的鬧劇,看起來是鐵了心要推進“第三鄰國”政策,藉助日本的力量平衡中俄了。對日本而言,無論投入多少真金白銀,也無法改變一個事實,蒙古國而言,北邊是俄羅斯,南邊是中國,一舉一動都要看中俄臉色,就算日本天皇來了也“翻不了天”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