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國航海科普季啓動儀式暨“匠說航海”科普講座在瓊海舉辦

由 圖片中國 發佈於 圖片

'25-07-11

2025-07-11 07:06

來源:中國網

鏈接已複製

字體:小大

7月10日,2025年全國航海科普季啓動儀式暨“匠說航海”科普講座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舉行。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中國網訊(記者 鄭亮)7月10日,2025年全國航海科普季啓動儀式暨“匠說航海”科普講座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舉行。今年的主題是“揚帆向未來,築夢探新篇”。本次活動由中國航海學會、海南省科學技術協會、海南省瓊海市人民政府、中遠海運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承辦。

中國航海學會理事長何建中在致辭中表示,當前全球航運業面臨百年變局,地緣衝突加劇,綠色轉型迫近,技術革命迭代。航海科普要承擔起培育未來航運新質生產力的使命,一是要紮根歷史,築牢文化自信。從鄭和下西洋的和平外交,到當代“一帶一路”的共贏實踐,需要通過科普講好中國航海故事,讓青少年理解“海權即國運”的深刻內涵。二是要擁抱科技,賦能人才培育。新一輪科技革命、人工智能、清潔能源正重塑航運業。中遠海運集團搭建的端到端數字化供應鏈,上海港、青島港、廣州港建設的自動化碼頭智慧樞紐,都標誌着“數智航海”時代的來臨。科普活動需揭祕這些前沿技術,激發青少年探索智能航海、低碳港口的熱情。三是聚焦綠色,引領責任擔當。航運業佔全球碳排放的3%,國際海事組織(IMO)已經出臺了船舶低(零)碳目標和行動計劃,中遠海運集團、馬士基、達飛集團等航運龍頭企業分別選擇了清潔能源動力船和發展方向。科普教育要讓下一代深知,航海不僅是貿易的橋樑,更是守護蔚藍星球的使者。

啓動儀式上,何建中爲2025年新增選的航海科普大使代表頒發聘書,江蘇省綜合交通運輸學會(協會)理事長史和平、中國航海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李世新和海南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劉丹爲全國航海科普教育基地授牌。目前,由中國航海學會命名的全國航海科普基地達到120個,評聘航海科普大使35位。

在啓動儀式上,中遠海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張勇爲首屆“中遠海運杯”水手結大賽決賽優勝者頒發證書;2025年航海科普夏令營在啓動儀式現場開營。連續多年舉辦“匠說航海”科普講座,爲普及航海知識、弘揚航海文化、傳承新時代航海精神貢獻力量。

中國航海學會理事長何建中致辭。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何建中爲2025年新增選的航海科普大使代表頒發聘書。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中國航海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李世新和海南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劉丹爲全國航海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中遠海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張勇爲首屆“中遠海運杯”水手結大賽決賽優勝者頒獎。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中遠海運集團幫扶地區的童聲合唱團演唱歌曲《大海啊故鄉》、《Try Everything》。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瓊海市嘉積中學學生表演舞蹈《耕海人》。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上海海事大學教授白響恩以《乘風而起,破浪前行——做自己人生航線的船長》爲題帶來科普宣講。她分享了自身航海經歷,鼓勵青少年們保持好奇心、恆心、愛心,相信自己,勇往直前,抱着必勝的信念去戰勝困難,做自己人生航線的船長。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上海海事局東海海巡執法總隊“海巡01”輪船長詹春珮在以《十年磨一“艦” 向海向未來》爲題的科普分享中,介紹了海事部門保障水上交通安全暢通、保護水域生態綠色清潔、保障航運高質量發展和船員權益、維護國家主權和人民利益等方面的職責。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中華繩結”文化傳承人張克家在以《航海繩結:繫住的時光傳奇》爲題的講座中,介紹了繩結起源與歷史、航海繩結的分類與特點、常見繩結及其應用,並演示了單套結的打法,助力繩結文化傳承。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