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 7 月 23 日,美國白宮發佈了一份名爲《贏得競賽:美國人工智能行動計劃》(Winning the Race: America''s AI Action Plan)的綱領性文件,總統唐納德·特朗普隨後簽署了數項行政命令以確保該計劃的落地執行。

圖丨相關文件(來源:White House)
這份長達 28 頁的計劃,由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OSTP,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白宮 AI 與加密貨幣政策負責人大衛·薩克斯(David Sacks)以及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馬可·盧比奧(Marco Rubio)等人主導,被外界視爲特朗普第二任期內,針對人工智能領域最爲系統和激進的戰略佈局。該計劃的核心目標毫不掩飾:通過“移除繁文縟節”和加速基礎設施建設,確保美國在全球人工智能的競賽中獲得“無可爭議的、無可挑戰的全球技術主導地位”。

圖丨該計劃的目錄(來源:White House)
該行動計劃的首要支柱是“加速 AI 創新”,而其實現路徑的核心,是爲私營部門,尤其是科技巨頭,進行大範圍的“鬆綁”。計劃明確指出,“無論是在州還是聯邦層面,AI 在早期階段都至關重要,不容官僚主義扼殺”。爲此,特朗普政府將要求聯邦機構全面審查並修訂、甚至廢除被認爲阻礙 AI 創新和應用的法規。白宮管理與預算辦公室(OMB,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將牽頭這項工作,旨在爲企業掃清政策障礙。
另一方面,該計劃試圖利用聯邦政府的財政影響力,來統一全國的 AI 監管步調。文件明確建議,聯邦機構在分配其擁有的“可自由支配資金”(discretionary funding)時,必須“考慮一個州的 AI 監管環境”。這意味着,如果某個州的 AI 相關法律被聯邦政府單方面判定爲過於“繁重”,並可能“阻礙資金有效性”,那麼該州申請聯邦資助的項目就可能面臨被削減甚至拒絕的風險。
分析人士認爲,這一條款旨在通過財政槓桿向各州施壓,促使其採取與聯邦政府一致的、更爲寬鬆的監管立場,從而避免出現因各州法律不同而導致的“監管碎片化”現象。此外,計劃還明確要求對上一屆政府啓動的,由聯邦貿易委員會(FTC,Federal Trade Commission)主導的 AI 相關調查進行復核,以確保其“不會推進不當加重 AI 創新負擔的責任理論”。
行動計劃的第二大支柱是“建設美國 AI 基礎設施”,其核心邏輯是,AI 作爲一項通用技術,其發展離不開強大的數據中心、先進的半導體制造能力和充沛的能源供應。爲了以“競賽”所需的速度建設這些設施,該計劃提出了一系列旨在簡化和加速審批流程的措施。這些措施包括改革《國家環境政策法》(NEPA,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的相關規定,爲數據中心等項目創建新的“分類排除”(Categorical Exclusions),從而免除繁瑣的環境影響評估。同時,計劃還鼓勵擴大“FAST-41”許可流程的適用範圍,覆蓋更多數據中心和能源項目(FAST-41 是美國聯邦基礎設施項目許可的加速審批機制,能夠顯著縮短大型項目的審批時間)。
在能源政策上,該計劃強烈譴責了所謂的“激進氣候教條”,認爲其阻礙了美國能源發展,並明確表示將“釋放所有形式的能源,包括天然氣、石油以及清潔、美麗的煤炭”,以滿足 AI 產業日益增長的巨大電力需求。這一系列舉措旨在爲 AI 的硬件基礎——從芯片工廠到運行模型的服務器集羣——在美國本土的快速擴張掃清障礙。

圖丨特朗普發表相關演講(來源:Cybernews)
如果說前兩個支柱聚焦於美國國內,那麼第三個支柱“領導國際 AI 外交與安全”則充分暴露了其重塑全球 AI 版圖的雄心。該計劃的核心思想是,美國不僅要成爲 AI 技術的領導者,更要成爲 AI 規則和標準的制定者與輸出者。爲此,美國商務部(DOC,Department of Commerce)將牽頭一個項目,聯合多家機構,向盟友和夥伴國家提供“全棧式 AI 出口包”(full-stack AI export packages),其中涵蓋硬件、模型、軟件、應用和標準。其目標是使盟友能夠在“美國技術”的基礎上構建其 AI 生態,從而防止競爭對手的技術佔據主導地位。
另外,意料之中地,該計劃也明確提出要對抗中國在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等國際標準制定和治理機構中的影響力。同時,計劃要求加強對 AI 計算和半導體制造子系統的出口管制,堵住現有漏洞,並與盟友協調一致的保護措施。
此外,該計劃強調聯邦政府所採購的 AI 大型語言模型必須“客觀且沒有自上而下的意識形態偏見”,並要求從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的《AI 風險管理框架》中,刪除對“錯誤信息、多元化、公平和包容性、氣候變化”等議題的提述。這表明,特朗普政府希望其主導的 AI 不僅在技術上領先,也要在意識形態上符合其“美國價值觀”。
該行動計劃一經公佈,在不同羣體中引發了不同的反響。以科技行業爲代表的商界普遍表示歡迎,認爲政府減少監管、加速基建審批的做法,將極大地釋放創新活力,有助於美國企業在全球競爭中保持領先。微軟和 Anthropic 等公司都對此表達了積極看法。
但同時,由超過 80 個公民權利組織、工會、隱私倡導團體和環保機構組成的聯盟則迅速發表了一份名爲“人民的 AI 行動計劃”(People''s AI Action Plan)的聯合聲明,對白宮的方案提出尖銳批評。他們認爲,該計劃將大型科技公司的商業利益置於公衆安全、勞工權益和環境保護之上。批評者擔憂,放鬆對 AI 的監管可能會導致技術被濫用,加劇算法偏見和社會不公;而爲建設數據中心而犧牲環保法規,則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背道而馳。關於“意識形態偏見”的模糊定義也引發了業界的擔憂,認爲這可能成爲政治干預技術開發的工具,給企業帶來新的不確定性。

圖丨相關文章(來源:peoplesaiaction)
總體來看,特朗普這份 AI 行動計劃或許標誌着美國政府的 AI 政策正進入一個以強化國家競爭力和加速技術創新爲絕對核心的新階段。它選擇的是一條優先考慮發展速度,而非風險防範與全球協作的道路。油門已經焊死,這條道路將把美國乃至全球的 AI 發展引向何方,讓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1.https://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5/07/Americas-AI-Action-Plan.pdf
2.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07-23/white-house-unveils-sweeping-ai-action-plan-to-boost-development
運營/排版:何晨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