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報道,歐盟委員會已向烏克蘭發出警告,稱若基輔繼續向反腐機構施壓,援烏基金框架下的財政援助可能會完全停止。這一消息引發廣泛關注,背後有着複雜的背景和諸多原因。

事情要從 7 月 22 日說起,當天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通過一項法案,取消了烏克蘭國家反腐敗局和反腐敗專門檢察官辦公室這兩個反腐機構的獨立性,隨後澤連斯基簽署了該法案。此舉動在烏克蘭國內掀起軒然大波,不少烏克蘭議員評價這份法律草案是在消滅國家的反腐機構,並且在烏克蘭多地引發了抗議活動。民衆對腐敗問題本就敏感,這兩個機構代表着烏克蘭打擊腐敗的決心,民衆擔心新法案會破壞反腐成果,削弱對軍事採購等關鍵領域的監督。
歐盟方面對此反應強烈。此前,歐盟一直是烏克蘭重要的財政援助方,但由於烏克蘭未能履行承諾的三項改革,在上週,歐盟已決定削減對基輔的援助金額,原定的 45 億歐元被降到 30.5 億歐元。這次歐盟委員會在給基輔當局的警告中明確指出,烏克蘭政府試圖把責任推給俄羅斯,稱是迫於俄羅斯影響才採取這些措施,這根本 “不足信”。
烏克蘭最高拉達議員、主管歐洲事務的前副總理伊萬娜・克利姆普什 - 欽察澤也證實,歐盟確實發出了相應信號,並且表示如果反腐機構的問題得不到解決,歐洲將採取行動,這關係到整個下一筆款項,而不僅是其中部分。
歐盟如此強硬,主要是因爲其對烏克蘭加入歐盟有着嚴格的標準,其中法治和反腐敗是核心要素。烏克蘭這兩個反腐機構是 2014 年 “顏色革命” 後,在西方更深介入烏克蘭政治的背景下設立的,人員構成和運作都有西方 “指導”。歐盟一直希望烏克蘭能在透明度、司法改革和民主治理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纔會持續提供財政援助。如今烏克蘭政府削弱反腐機構獨立性,無疑與歐盟的期望背道而馳。
烏克蘭政府此舉體現了其內部權力鬥爭的複雜性。自俄烏衝突發生以來,烏克蘭權力有集中化趨勢,澤連斯基藉助戰時狀態將權力聚集,對司法系統和反腐機構的打壓,或許是權力進一步集中的表現。但這種做法與西方對烏克蘭的期望不符,西方一直希望烏克蘭能通過改革,走向所謂的 “民主” 道路,建立健全的反腐體系,保障西方援助資金合理使用。
如今烏克蘭的做法,讓歐盟不得不以停止財政援助爲威懾,試圖讓烏克蘭回到 “正軌”。從長遠看,如果烏克蘭不能妥善處理與歐盟在反腐問題上的分歧,不僅財政援助會受影響,加入歐盟的進程也可能會被無限期擱置,這對烏克蘭的國際地位和未來發展都將是沉重打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