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四川天全縣生產的魚子醬目前的售價低於每克10元。當地採取“共享魚池”和精準加工的方式,讓“洋特產”變成“本土名片”,逐步走上全球的餐桌。
鱘魚爲啥偏偏選中
四川天全當“老家”?

一般來說,普通魚對水質要求可能是“乾淨就行”,但鱘魚堪稱“水中貴族”,對水質的要求特別高。它們老家原本在歐洲、大洋洲的河流裏,後來爲何跑到四川深山?

四川雅安天全魚子醬基地工作人員 曾柄瑞:我們現在在基地水源地的思經河的上游,這個地方是處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交界的地帶,高原的雪水從這裏流下來。第一,是這裏的水非常清澈,水質非常好;第二,鱘魚是一種冷水性的魚,這邊的雪水溫度很低,每年的波動不大,所以是一個鱘魚生長的萬里挑一的理想環境。

簡單說,這裏的高山冰雪融水就像是爲鱘魚量身定做的“天然別墅”。不僅如此,當地還有政府扶持的“共享魚池”政策,鄉親們靠養鱘魚增收,每天給它們測水質、配飼料,把它們照顧得無微不至,在這兒,鱘魚可比在野外安全多了,自然願意“定居”。
人工養殖的魚子醬,
和野生的有啥不一樣?

出於對野生鱘魚的保護,現在喫的魚子醬基本是人工養殖的。別覺得“人工”的差了,這裏面的講究很多。爲了保證魚子醬的新鮮度和品質,從捕撈到取魚子、清洗、醃製的整個過程必須在15分鐘內完成。這對工藝的精準度提出了極高要求。

從15年的耐心養殖、到15分鐘的精準加工,天全產出的魚子醬顆顆飽滿,還帶着山泉水的清甜味。一開始,它只是成都餐廳裏的“新面孔”,後來悄悄“爬上”了北上廣的餐桌。

黑色的魚子醬顆粒撒在奶白的冰激凌上,或拌進濃稠的酸奶裏,光看顏值就足夠新奇。

在成都的一家中餐廳裏,這種融合則玩出了更大膽的花樣。在這裏,魚子醬能和四川擔擔麪的麻辣糾纏,能和廣式燒鵝、燒肉的油香碰撞,甚至能悄悄點綴在一盤雞油飯裏。

從旅途中的一碗創意甜品、到中餐廳裏的驚豔融合,魚子醬離我們越來越近、喫法越來越多。當曾經的“高端奢侈品”化作可親可嘗的“日常滋味”與“文旅名片”, 這便是中國新特產最動人的模樣。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編輯:王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