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日夜跳動,爲身體輸送能量,而心率就是衡量它工作狀態的關鍵指標。搞清楚正常人心率的範圍,能幫我們更好地關注心臟健康。下面就從多個方面詳細說說正常心率那些事兒。
一、正常心率的標準區間
正常成年人在安靜狀態下,心率通常保持在每分鐘60-100次。這個數值是綜合大量人體數據確定的,當心率處於這個區間,心臟能高效地把血液送往全身,保障各個器官“喫飽喝足”。不過,這個標準不是“一刀切”,不同人之間存在差異,而且在運動、睡眠等不同狀態下,心率也會有所變化。
兒童的心率和成年人明顯不同。年齡越小,心率往往越快。新生兒心率一般在每分鐘120-140次,像個快速運轉的小馬達。隨着年齡增長,到1-3歲,心率降到每分鐘100-120次;4-7歲時,大約是每分鐘80-100次;8-14歲,就慢慢接近成年人水平,穩定在每分鐘70-90次。這是因爲兒童生長髮育快,新陳代謝旺盛,需要心臟更努力工作來提供養分。

二、影響心率的關鍵因素
(一)生理狀態的影響
身體的不同狀態會讓心率“起伏不定”。運動時,身體急需氧氣和能量,心臟就得加快跳動,這時心率可能飆升到每分鐘120-180次,甚至更高,就像發動機全力運轉。而進入睡眠狀態,身體放鬆休息,新陳代謝減緩,心臟工作輕鬆了,心率也跟着下降,有些人睡覺時心率能低至每分鐘50-60次。情緒變化也會干擾心率,緊張、興奮、焦慮時,體內分泌的激素會促使心臟加速跳動,讓心率升高。
(二)個體差異的作用
人與人之間的心率也有差別。經常鍛鍊的人,心臟功能強大,心肌收縮有力,每次跳動能輸出更多血液,安靜時心率可能只有每分鐘50-60次,堪稱“心臟小能手”。而缺乏運動、體質弱的人,心臟功能相對較弱,心率就更接近正常範圍上限。性別也會影響心率,女性的心率通常比男性稍快,這和生理結構、激素水平等因素有關。

(三)環境與生活習慣的影響
環境溫度和生活習慣同樣不可忽視。炎熱天氣下,身體爲了散熱,血管擴張,血液流動加快,心率就會上升;寒冷時,爲了保暖,血管收縮,心率也會變化。長期吸菸、喝酒、熬夜這些不良習慣,會傷害心血管系統,打亂心臟正常節律,讓心率變得不穩定。相反,規律作息、均衡飲食、適度運動的健康生活方式,能讓心率保持平穩。
三、心率異常的表現及應對
(一)心率過快
當心率超過每分鐘100次,就是心動過速。這時可能會感覺心慌、心悸,胸口發悶、氣短,嚴重的還會頭暈、乏力,甚至眼前發黑。除了運動、情緒等生理原因,甲狀腺功能亢進、貧血、心臟病等疾病也可能導致心率過快。要是經常心率過快還不舒服,就得趕緊去醫院,做心電圖、心臟超聲等檢查,找到病因,聽從醫生治療。

(二)心率過慢
心率低於每分鐘60次屬於心動過緩。這可能導致心臟供血不足,讓人頭暈、沒力氣、記憶力變差,手腳發涼。運動員因爲長期訓練,心臟功能好,安靜時心率慢是正常的。但普通人如果不明原因心率過慢,可能和竇房結功能障礙、房室傳導阻滯等心臟疾病有關,也可能是藥物副作用、電解質紊亂引起的,同樣要及時就醫檢查治療。
正常人心率的正常值受年齡、生理狀態、個體差異、環境和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影響,成年人安靜時一般在每分鐘60-100次,兒童隨年齡增長逐漸接近成人水平。心率過快或過慢都可能是健康預警。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多留意自己的心率變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發現異常及時就醫,守護心臟的正常跳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