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德韋傑夫禍從口出,特朗普一怒之下,2艘美軍核潛艇進入戰位

由 泌尿呵護卞醫生 發佈於 健康

'25-08-03

這幾天,國際局勢一波接一波,堪稱“驚濤駭浪”。就在全球關注俄烏衝突之際,前俄羅斯總統、現任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突然在社交媒體上“一言不合”,惹得特朗普火冒三丈。結果,美國立刻派遣兩艘核潛艇進入針對俄羅斯的“戰備狀態”,這一次,美俄之間的緊張關係終於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核戰略角力。

特朗普在X(前推特)發言:“基於梅德韋傑夫極具挑釁性的言論,我已下令兩艘核潛艇進入指定海域,防止愚蠢言論釀成慘禍。言論有時十分關鍵,可能引發無法預料的後果,但願這次不至於。”

這段話背後,不僅透露着冷戰式的恐嚇,更透露了一場即將爆發的權力遊戲。


一、“禍從口出”的梅德韋傑夫,讓特朗普忍無可忍

話說回7月底,特朗普先是公開將針對俄羅斯的停火最後通牒時間由50天縮短至10天,更揚言若不服從,美國將施加“100%關稅”的懲罰。這樣咄咄逼人的操作,不僅震動俄烏戰爭焦點,也讓國際社會側目。

梅德韋傑夫不甘示弱,用兩個賬號發聲:

  • 在俄語電報上對國內稱,“我們正確無誤,特朗普如此反應證明我們走在了正確道路上。”
  • 在面向外界的X平臺以英文發文:“特朗普必須記住兩件事,一是俄羅斯不是以色列,也不是伊朗;二是他的最後通牒實則是邁向美國與俄羅斯戰爭的第一步。”

言辭不可謂不鋒利,尤其拿“伊朗”作比,意在暗指美國對待伊朗和俄羅斯的態度是“雙標”。

梅德韋傑夫這波猛料轟出後,直接點燃了特朗普的怒火。


二、特朗普怒火升騰,核潛艇戰備迅速部署

特朗普反擊犀利且迅猛:

“俄羅斯的經濟交流已所剩無幾,我樂見兩國保持此狀態。梅德韋傑夫不過個失敗總統,別忘了自己的位置。告訴他:慎言,否則他正走向危險的邊緣。”

而後,特朗普順勢下令,將兩艘美軍核潛艇部署到相關海域,這無疑是史上罕見的核威懾信號。兩艘核潛艇作爲極具戰略威懾的“海下戰神”,在此時介入,象徵着美國對俄羅斯的“直接警告”,並非簡單口水仗。


三、公開嘴皮子戰爭:梅德韋傑夫反擊,玩笑自嘲背後藏玄機

面對特朗普的升級,美國“槍口”壓身,梅德韋傑夫依舊保持低調嬉笑的態度。他在“電報”發文調侃:“特朗普要提到‘危險’,不妨回想‘行屍走肉’劇情裏的‘死亡之手’。這纔是真正的警告。”

“死亡之手”是一個冷戰時代的傳說:當國家指揮系統遭完全摧毀,系統將自動發射核武器,保證毀滅性報復。這實際上是對自動核反擊系統的點名,暗示俄羅斯核反擊能力紮實,提醒特朗普莫輕舉妄動。

這一調侃,雖帶戲謔,卻將俄美核戰略的冰冷現實赤裸裸地擺上桌面。梅德韋傑夫的底氣,顯然不只是嘴上說說。


四、從幕後走到臺前:梅德韋傑夫的“身份危機”與影響力

梅德韋傑夫何以敢於如此放肆?雖說已不是總統,但他現任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依然是一位極具話語權的俄羅斯重量級人物。他的社交平臺粉絲約150萬,尤其是英語發文,直接面對全球輿論戰。

不過,這樣的言論也使他成爲西方重點盯防對象。畢竟,以往他經常發表強硬核威脅聲明,如“一旦俄羅斯領土被侵,華盛頓倫敦柏林和基輔將首當其衝”。

他的一言一動,直接影響俄美核戰略對峙的“溫度計”。


五、冷戰遺風再現:美俄核潛艇動向的新“震波”

美軍核潛艇早已是最高機密中最高機密,但這次公開調動,依然震驚世界。核潛艇的戰略意義非同小可:

  • 隱蔽性極強。核潛艇可以藏身海底,隨時發射戰略核導彈,是最致命的二次核打擊手段。
  • 震懾作用破錶。一旦兩艦進入戰備區,意味美方準備隨時應對局勢升級。

以往美俄核潛艇都在海下隱祕遊弋,維持“海下對抗”常態。如今特朗普公開宣佈調動兩艦,說明對俄羅斯的核威懾進入新階段,美俄關係徹底不再低調。


六、特朗普強硬姿態背後的戰略邏輯

特朗普這次強硬表態,背後有深層次戰略考量:

  1. 政治壓力——面對國內選民和國會的不滿,他需要強硬表態,凸顯決心。
  2. 戰略打壓——藉助核潛艇威懾,遏制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的行動自由。
  3. 外交籌碼——爲經濟制裁鋪墊,製造談判壓力。
  4. 向盟友示強——向北約等盟國及亞太夥伴釋放信號,展現美國的“鐵拳政策”。

而此舉,也反映出特朗普對俄戰略壓力“升級”的決心,甚至不惜將核威脅擺上檯面。


七、伊朗事件的“啓示”:午夜之錘引發的“戰爭模板”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近期在伊朗採取的**“午夜之錘”行動**給了他信心。6月22日,美軍B-2戰略轟炸機及潛艇聯合出擊,數十枚精準巡航導彈精準摧毀伊朗核設施。

這場行動讓特朗普嚐到了“強硬就贏”的快感,也得到了北約領導人的尊重認可。

於是,他在俄烏問題上試圖複製“伊朗模式”,用威懾力逼迫對方就範。只不過,俄羅斯核武庫遠比伊朗複雜和龐大,這讓局勢變得異常危險。


八、“核威脅升級”的背後,世界如何應對?

梅德韋傑夫的講話雖然玩笑中帶刺,但也提醒我們:核武器依然是當代世界的最大毒瘤之一

美國核潛艇部署,俄羅斯核武威脅,全球戰略穩定性的“天平”正搖搖欲墜。

專家指出,當前核威脅升溫對全球安全極爲不利。各方應致力於對話緩和,而非口頭或實質的核錘敲擊。


九、總結:一場圍繞言語的“核武遊戲”

梅德韋傑夫“禍從口出”,一句話竟引出兩艘核潛艇的出動——這簡直是現代版的“口水戰引爆核戰”。

這場充滿緊張氣氛的對抗告訴我們:

  • 大國言辭無小事,尤其裝在覈戰棋局中的言論。
  • 俄羅斯和美國都在用核潛艇與言語博弈,賭的是誰的核威懾更有分量。
  • 特朗普的強硬不是單純嚇唬,而是戰略姿態升級的標誌。

這場波瀾壯闊的博弈,註定會影響未來國際格局的走向。


你怎麼看?

梅德韋傑夫的言論是戰略失誤,還是高明的聲東擊西?特朗普的核潛艇部署,就是“嚇唬”還是"真有動作"?當核武器在言語間遊走,世界還能否保持理智?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炸開鍋,聊聊這場“核上口水戰”。


參考資料

  1. 特朗普X賬戶發文合集,2025年7月30日
  2. 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公開報道,2025年7月
  3. 美軍核潛艇戰略部署分析,國際戰略研究所2025年報告
  4. 俄美覈對峙歷年演變專題,《全球安全觀察》2024年刊
  5. “午夜之錘”行動公開資料,美國國防部2025年發佈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