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籃出征亞洲盃難有驚喜 兩將選擇留洋孕育希望

由 體壇週報 發佈於 熱點

'25-08-03

體壇週報全媒體記者 邵化謙

最近幾天中國籃球很熱鬧,一是中國男籃即將以"殘陣"出征2025亞洲盃,二是迎來了餘嘉豪簽約西甲畢爾巴鄂、曾凡博與NBA籃網隊簽約的雙重喜訊,這樣的局面,也折射出中國籃球發展的矛盾和希望。

截至記者發稿時,中國男籃仍未官宣出戰亞洲盃的12人大名單,但依照此前球隊熱身賽時的人員安排,不出意外的情況下,高詩巖、胡明軒、廖三寧、程帥澎、趙睿、王俊傑、餘嘉豪、趙嘉義、胡金秋、朱儁龍、李祥波、雷蒙就是最終的12人大名單,這不是中國男籃能派出的最強主力,多名主力球員因傷病或其他原因缺席,包括周琦、楊瀚森、曾凡博、張鎮麟、崔永熙、趙繼偉等等,面對澳大利亞、新西蘭、黎巴嫩、韓國、日本等對手,中國男籃的陣容在天賦、經驗上都並非出類拔萃。

尤其後衛線,儘管趙睿、胡明軒、廖三寧等後衛在國內熱身表現尚可,但面對亞洲各隊普遍配備的美國歸化後衛時,中國男籃的後場在速度、對抗和關鍵球處理上都處於下風。當比賽進入膠着階段時,缺乏能夠依靠個人能力打開局面的後衛,將成爲制約球隊上限的關鍵因素。

小組賽,中國男籃將面對印度、沙特阿拉伯和約旦,三支球隊實力相對較弱,中國隊有較大希望以小組第一齣線,八進四時將很有可能對陣黎巴嫩或韓國,在2023年亞洲盃上,這兩支球隊都擊敗過我們,今年中國男籃迎來了復仇機會。但如果中國男籃小組賽失手,落到小組第二,那就要先打一個八強資格賽,進了八強,八進四淘汰賽很可能遭遇澳大利亞,晉級前景很不樂觀。

面對挑戰,主教練郭士強對球隊的定位頗爲務實,“這次亞洲盃對我們來說比較困難,但我們會全力以赴,打一場拼一場,爭取最好成績。”

就在中國男籃以殘陣備戰亞洲盃同時,中國籃球接連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餘嘉豪正式加盟西班牙甲級聯賽畢爾巴鄂俱樂部,曾凡博與NBA籃網隊簽約,有望成爲又一位登陸NBA的中國球員,這兩則消息與楊瀚森被開拓者選中一起,標誌着中國籃球運動員留洋風潮持續升溫。此外,林葳下賽季也確定將開啓留洋,他的下家不日也將水落石出。

身高2米21的餘嘉豪選擇暫時離開CBA舒適圈,加盟畢爾巴鄂,爲他的勇氣點贊。據他的經紀團隊透露,其第一個賽季被俱樂部安排先租借至第三級別聯賽託雷拉韋加的Alega Cantabria隊,月薪僅有2000歐元,遠低於國內的百萬年薪,這種“事多、錢少、離家遠”的選擇,彰顯了新一代球員追求競技提升的決心。

中國男籃以殘陣出征2025年亞洲盃的困境,與餘嘉豪、曾凡博開啓留洋征程的喜訊,構成了中國籃球當前發展的辯證圖景。一方面,國家隊正經歷新老交替的陣痛,短期內難以在亞洲賽場重現往日輝煌;另一方面,年輕球員紛紛奔赴歐美高水平聯賽,標誌着人才培養模式發生積極轉變,這種短期陣痛與長期利好並存的局面,恰是中國籃球轉型期的真實寫照。

回溯中國籃球歷史上成績最好的時期,隊中核心球員如姚明、王治郅、易建聯等都有豐富的海外聯賽經歷,現代籃球發展日新月異,閉門造車式的培養模式很難適應國際競爭,讓有潛力的年輕球員儘早接觸世界先進籃球理念和訓練方法,在更高水平的競爭環境中磨礪,是提升中國籃球整體實力的必由之路。

殘陣出征的亞洲盃或許難有驚豔表現,但餘嘉豪、曾凡博們的留洋選擇卻孕育着更大希望,中國籃球如果能堅持這一方向,長期積累下來,必將收穫豐碩成果。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