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新京報、央視新聞
1月7日9時5分,西藏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災情牽動人心,許多網友在社交平臺上爲災民祈福。
但與此同時,一些疑似虛假信息,比如AI製造的圖片,正在造成廣泛誤導。
比如下面這張圖片:一個戴帽子的小孩被重壓在倒塌的建築物下,在某短視頻平臺上,至少有10個以上的賬號發佈,並和西藏日喀則地震關聯,有些甚至獲得好幾萬的轉評贊。
許多網友看到圖片後,爲圖中的孩子難受落淚,甚至都在追問,這個圖片中的小孩怎麼樣了,並未留意到可能的疑點。
經查證上述圖片由AI工具創作,原始作者在2024年11月18日發佈了相同畫面的短視頻,並聲明是AI生成。
提醒:AI生成的虛假災情圖片可能會影響救災資源分配,轉發時需慎重甄別。
━━━━━
最新救援進展
2025年1月7日9時05分,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於定日縣措果鄉,震中20公里範圍內有4個鄉鎮街道駐地、27個村。
目前,已轉移安置受災羣衆4.65萬人。
今天下午,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西藏自治區地震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孟輝在發佈會上通報了地震會商研判情況:
1950年以來鄰區地震序列統計結果顯示,定日6.8級地震鄰區200公里範圍內有7次6級以上地震,均爲主餘型地震,另外根據定日6.8級地震鄰區的區域構造、歷史地震活動、地震序列類型等特徵,綜合分析認爲:震區近期存在發生5至6級地震的可能。
1月7日9時5分,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交通運輸部第一時間啓動應急響應,全力組織做好搶險救援、搶通保通等工作。
記者從交通運輸部獲悉,地震發生後,交通運輸部迅速成立由部領導任組長的抗震搶險救災工作專班,強化調度指揮和組織保障;派出由橋樑、路基、路面、地質等專家組成的現場專家指導組,赴現場指導震區公路搶通保通和災後重建工作;緊急安排公路應急搶通資金,支持西藏做好搶險救災和搶通保通工作;調度周邊省份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駐地央企,預置搶險救災機械設備、人員物資等應急處置力量,做好隨時馳援震區準備。
西藏自治區交通運輸部門對受損交通基礎設施及時制定搶險方案,安排力量全力搶修。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啓動公路交通突發事件一級應急響應,在G4218、G318、G216、G219、S303、S517等公路沿線部署保通人員526人、應急搶險裝備474臺(套),持續24小時不間斷開展巡查和搶通保通作業;向災區派出貨車53輛、客車18輛運輸救災物資和人員,另儲備貨車62輛、客車75輛隨時待命,國家區域性公路交通應急裝備物資拉薩儲備中心進入待命狀態,全力做好搶險救災各項工作。
截至1月8日6時,受地震影響的7處受損國省道路段(G219線3處路基塌陷,G318線3處落石塌方,S516線1處塌方)均已搶通,實現雙幅通行。定日縣國省道現有大橋4座、中橋23座、小橋37座均未受損,橋面保持正常通行。農村公路存在不同程度受損,目前定日縣7處(協格爾鎮除西線、X222線、C071線、C017線、C070線、C018線、Y018線各1處),拉孜縣2處(縣城至芒普、芒普至秋古各1處),定結縣1處(郭加鄉1處),均已搶通,可保障大貨車、大客車等應急救援車輛、工程機械正常通行。
交通運輸部將密切關注震後交通運輸情況,持續加強調度和保障。
1月8日上午,川航3U8691航班順利將1900餘件共計18噸藥品、食品等救災物資送抵西藏,支援日喀則市定日縣6.8級地震抗震救災工作。目前,另一架承運着棉被、棉服等防寒保暖物資的川航3U8695航班也正飛赴西藏,預計8日16時30分許抵達拉薩。
━━━━━
爲何會造成嚴重後果?
“6.8級地震在我國平原地區、東部地區一般來說屬於強震,但在西藏地區、喜馬拉雅山脈地區並非近幾年同板塊振幅的極值。”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告訴新京報記者。
他介紹,西藏地區、喜馬拉雅山脈地區本身就是一個地震多發地區。該地區大部分地震都是印度洋板塊向歐亞板塊強烈擠壓,造成板塊邊沿及內部錯動、破裂,從而引起地震。目前印度洋板塊向歐亞板塊強烈擠壓,每年移動大概5釐米,地質作用力屬於較強級別,包括整個喜馬拉雅山脈,也是在這種地質作用力的影響下抬升起來的。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孟潭解釋,這次的定日地震發生在南北向的一條正斷層(斷層的西面向下滑動,東面相對上升,形成正斷層)上面,震級達到了6.8級。震區所在地位於西藏西部,有一條河叫朋曲河,朋曲河在定日崗巴盆地內,該河流兩岸居民較多,北邊是丁木錯,湖的邊緣也有居民,這條斷層恰恰穿過了這兩個人口稠密區,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後果。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博士生導師徐錫偉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要注意防範地震發生後的次生災害。西藏地區屬於高原地帶,高寒、缺氧、分佈着許多被河流切割形成的高山峽谷。這種地貌特徵下的地震次生災害主要是山體崩塌、滾石、雪崩和冰川斷裂。如果後續遇到下雨天氣,還要防範泥石流。
徐錫偉提醒,西藏高原地區的災後救援也有特殊之處。該地區公共交通設施較平原地區稀缺,地震如果破壞了當地主要的公路、鐵路等公共交通設施,那麼救援作業的設備如何帶上高原將是救援單位面臨的一大挑戰。其次,該地區的災後救援,當地人的互助比平原地區更爲重要。因爲當地屬高原缺氧地區,平原地區人員貿然進去可能發生高原反應。
“據我所知,類似事件在2021年青海瑪多地震時就有發生,有內地去的救援人員因爲高原反應成了被救援對象。當地夜晚零下15攝氏度左右的寒冷天氣,也是對救援人員與救援設備的重大考驗。”徐錫偉說。
▲在地震中受損的房屋,商店招牌被震到脫落。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