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援烏已成利益鏈,背後推手多,衝突難結束

由 宋忠平 發佈於 軍事

'25-07-05

爲什麼烏克蘭總能得到歐洲的支持?歐洲這些國家究竟在打什麼算盤?今天我們通過一則新聞,就能看懂其中的硬道理。

俄烏衝突讓德國軍火業“欣欣向榮”,像德國大牌軍火商萊茵金屬公司便是典型。當然,不僅是德國,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也有知名軍火商。

如今歐盟、北約不斷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這些援助本質上是提供武器裝備,且由歐盟國家集體買單。

錢的問題解決了,武器從哪來?一方面從美國購買,但當美國產能不足或不願提供某些裝備時,歐洲國家便願意“接盤”,尤其是德國軍火商——他們實力強勁,也樂於把歐盟的資金收入囊中,再將武器裝備提供給烏克蘭。

對政客而言,他們思考的是“是否援助”;但對軍火商來說,答案只有“必須援助”——因爲只有通過援助烏克蘭,他們才能賺得盆滿鉢滿。這一點和美國軍火商如出一轍:俄烏衝突打得越久、越激烈,他們就越有利可圖。

所以各位朋友,俄烏戰爭爲何至今未結束?因爲背後有太多推手不希望它結束。對一些軍火商而言,這場戰爭更是新型武器、新概念裝備的“試驗場”。如果失去這個絕佳的驗證場所,轉而在實驗室或試驗場進行測試,不僅耗資巨大,還未必能達到理想的實驗效果。因此,讓俄烏戰爭持續下去,才更符合西方國家(尤其是軍火商)的根本利益。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