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巨頭與浙企聯手投 30 億抄底中國房地產,會帶來什麼影響?

由 科技生活快汛 發佈於 科技

'25-07-26

#7月·每日幸運籤#

最近,全球資管巨頭施羅德資本和浙江的西子國際湊了 30 億,跑到上海、杭州這些長三角城市,專找那些打折的寫字樓和商場 "撿便宜"。不光他們,美國漢斯集團、新加坡淡馬錫這些外資,這半年都扎堆在國內註冊私募基金,就等着商業地產降價甩賣的機會。

上海靜安區的泰禾大廈拍賣就挺能說明問題。這棟寫字樓以前喊價 16 億,7 月被一家房企 6.6 億就拿下了,合着每平米才 3.6 萬,比周邊二手房還便宜。戴德梁行的數據顯示,上海上半年大筆買賣的物業成交額 158 億,雖然比去年少了,但外資佔比漲到 45%。有投行的人說:"開發商實在扛不住債務了,但這些樓本身不差,外資是賭十年後能翻盤。"



政策放開也讓外資來得更勤快了。6 月外匯局說外資能買商業房產了,施羅德馬上就和西子一起搞了個基金。他們專挑那種有點小問題但底子不錯的資產,比如西子 4 月花 10 億買下的靜徠坊寫字樓。這樓五年前施羅德 15 億買的,翻新完卻虧着賣了。現在倆家又合作,西子負責改老商場,施羅德拉來外國租客,租金能翻三倍。

消費類的場地成了新戰場。大家保險和加拿大養老金花 12.9 億買了四座購物中心,就是看上消費類 REITs 的政策好處。上海一個商場改造現場,項目經理說:"外資要求把五樓改成寵物 SPA 和電競館,原來的服裝店全趕走。" 對此,社區裏賣菜的王師傅抱怨:"改造後房租漲五倍,我這菜價敢漲五毛,顧客就得罵街。"

有財經博主曬出外資私募的備案清單,喊着 "這是抄底的信號";但房產中介小林留言挺實在:"他們買一棟樓每平米 3 萬,我賣套住宅掛 6 萬都沒人要。" 更直接的質疑來自深圳:"外資賺了租金拍屁股走人,改完的天價商場誰消費得起?"

施羅德的黃景威說,這次合作能讓他們在中國市場的地位更穩,還能給機構投資者找新的投資渠道。西子國際那邊,有資金有經驗,還懂物業改造,正好能跟施羅德互補。有投行人士分析,消費類基礎設施像商場這些,市場化程度高,業態也多,符合擴大消費的政策方向,而且在利率下行的時候,收益率還挺有優勢。



這些外資和本土企業聯手,盯上長三角的優質物業,可能會讓市場上的優質資產更快流動起來。那些需要改造升級的項目,說不定能借着這波資金活過來,這對房地產行業往更健康的方向發展,或許是件好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