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常說"我們"的人工資更高,原因太真實

由 月影說職場 發佈於 職場

'25-07-11

01

最近有個冷知識火了:
年薪10萬的人開會說"我",年薪50萬的人張口閉口"我們"。

你以爲這只是語言習慣?
不,這是
職場生存的終極奧義

一項覆蓋5000名職場人的調查顯示:

  • 頻繁使用"我們"的員工,平均薪資比愛說"我"的高18%10
  • 管理層中,"我們黨"佔比高達73%,而基層只有29%
  • 最離譜的是某互聯網公司,年度加薪名單裏80%都是團隊話術高手

網友@職場老油條 銳評:
"別說升職加薪了,連食堂阿姨打菜,''咱們今天多喫點''都比''給我多打點''管用。"

02

爲什麼這個詞威力這麼大?

案例1
程序員小王和同事熬夜改bug,彙報時說:
"我重構了代碼,我優化了接口,我解決了問題。"
結果年終獎墊底。

同組的小張說:
"我們排查了底層邏輯,我們測試了三種方案,我們最終協同攻克了難題。"
第二年直接升小組長。

真相
老闆眼裏,"我"=單打獨鬥,"我們"=團隊粘合劑
職場上最貴的不是能力,是
讓所有人覺得贏的魔法

03

高段位"我們黨"的騷操作:

① 背鍋時
❌"這個錯誤是我造成的"
✅"這次我們覆盤發現流程有優化空間"
(鍋還在,但變成了團隊成長養分)

② 邀功時
❌"這個項目主要靠我推動"
✅"我們團隊碰撞出很多火花,特別感謝XX的創意"
(功勞沒少拿,還收穫一波好人緣)

③ 撕逼時
❌"你這樣做不行"
✅"我們是不是換個思路更高效?"
(懟人於無形,還顯得你顧全大局)

網友@瑪麗蘇之光 補充:
"自從改口''我們'',連吵架都變得像在開戰略研討會。"

04

但小心!翻車現場更精彩:

行政部Lisa強行"我們":
"我們覺得您今天的領帶和襪子不搭"
(總監低頭看了眼自己的Gucci襪子:???)

銷售總監老劉玩脫了:
"我們這個季度的業績,主要靠我天天陪客戶喝到凌晨"
(團隊羣瞬間炸出20條辭職信)

黃金法則

  • 真協作時說"我們",別搶功時硬蹭
  • 自己獨立完成的別說"我們",否則像在甩鍋
  • 老闆的功勞永遠用"您",別亂"我們"

05

如何科學修煉"我們大法"?

① 學奶茶店小妹
"咱們的招牌奶茶要少糖嗎?"(明明是她一個人在做)

② 仿效綜藝主持人
"讓我們恭喜這位選手!"(鏡頭切到廣告商爸爸)

③ 參考天氣預報
"明天我們將會迎來降雨"(老天爺:我同意了嗎?)

終極祕籍
把"我搞定"換成"我們搞定",
把"我的客戶"說成"我們的客戶",
把"我建議"包裝成"我們討論下"…

效果堪比職場玻尿酸——不增實力,但顯年輕(像潛力股)

06

爲什麼這招2025年特別靈?

經濟下行期,企業最怕兩種人:

  • 獨狼型(能力再強也帶不動團隊)
  • 怨婦型("公司對不起我"掛在嘴邊)

而"我們黨"完美避開雷區:

  • 顯得有團隊精神(裁員時安全係數+50%)
  • 讓領導覺得你適合帶隊伍(加薪理由+1)
  • 同事都願跟你合作(信息源+10086)

獵頭@Cindy透露:
"現在高管面試,說三次''我''直接扣分,說五次''我們''當場談薪資。"

07

最後送你三個保命話術包

情景1:同事搶功
"這個方案確實我們都有參與,不過核心數據是XX熬夜測算的"
(既不得罪人,又暗戳戳劃重點)

情景2:領導甩鍋
"我們這次確實有疏忽,接下來我們重點完善這三步"
(鍋大家一起背,但解決方案你主導)

情景3:跨部門扯皮
"咱們目標一致,就是卡在這環節,我們一起找資源突破"
(把對立變成同盟)

記住
職場如戲,全靠演技,
但最高級的演技是——
讓所有人都以爲這是紀錄片
5

(文末彩蛋)
#今日職場生存題#
當老闆說"這個月我們業績不太行"時,
高情商打工人該怎麼接?


(答案:把"但我會努力"換成"我們馬上調整這三項")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