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專稿(莊自修/文 李小狼/策劃)
截至會員收官,《青川入夢》雖在平臺站內拿下9.8的高分,但云合最高市佔率不足2%,最高排名僅第13位,宣告着B站暑期檔首發劇“啞火”。
自2020年9月推出《風犬少年的天空》以來,五年多時間裏,B站陸續推出了多部帶有獨特屬性的自制劇,但這些劇集大多陷入“高口碑,低熱度”的怪圈。
今年,B站“觀星劇場”一口氣推出四部“小而美”的古裝劇集,此舉被視爲其“想上桌”的信號。然而,首發劇集的不盡如人意,似乎讓B站重陷“破圈”困境。未來的破局關鍵何在,值得深思。
《古相思曲》2.0?
提及B站的古裝劇,《古相思曲》是不少觀衆的印象標籤。而《青川入夢》則被視爲其2.0版本。
《古相思曲》由知竹執導,張雅欣、郭迦南主演,講述了沈不言與陸鳶跨越千年的愛情故事。全劇共14集,每集30分鐘。
《青川入夢》由張之微執導,郭曉婷、周曆傑主演,講述了女將軍墨青川遭陷害後隱姓埋名,以江湖名士身份潛入帝都復仇的故事。全劇共18集,每集30分鐘。
兩部劇存在諸多共性,一是導演均深耕微短劇領域並擁有良好口碑,知竹、張之微的代表作分別是《長公主在上》《執筆》;二是同爲古裝題材,它們都側重女性視角,力求展現女性在複雜環境中的堅韌與智慧;三是均屬精品短劇集範疇,主演非流量明星。

然而,相似的配方,市場反響卻天壤之別。
2023年播出的《古相思曲》憑藉開創性的“逆向穿越”敘事和雙視角情感體驗,口碑成功破圈,斬獲豆瓣8.6分,B站播放量迄今高達3億次。
《青川入夢》在畫面、配樂、打戲等層面繼承了《古相思曲》的唯美風格,女主諸如“我先是將軍,再是女子”“完璧無瑕的規訓別想框住我”“我的身體我做主”等彰顯“女本位”的臺詞也帶來了一定爽感。
但其主打的“女性復仇與權謀博弈”“武力與智謀雙強的女將軍人設”以及“女師男徒”等元素,在2025年高度同質化的古裝劇市場已顯陳舊,缺乏《古相思曲》當年那種顛覆性的創新內核。6.8的豆瓣評分,也說明了這一點。
數據直觀反映了這種創新力缺失的後果:截至會員收官,《青川入夢》站內播放量僅7000多萬次。播出期間,雲合數據顯示其最高正片有效播放市佔率不足2%,最高排名僅第13位。
“豪賭”自救
B站佈局自制劇並非一時興起,更像是一場在多重壓力下的“豪賭”型自救。
此前,平臺因大量 UP 主剪輯視頻的版權問題陷入 “至暗時刻”,雖通過購入大量老劇版權緩解危機,但要從根本上解決版權內容缺口,發展自有版權內容(自制劇)是填補缺口、構建內容護城河的根本途徑。
加之,B站還面臨着增長瓶頸與盈利壓力。站內用戶增長放緩,亟需新內容拉動新用戶、提升活躍度。面對持續虧損(2025年Q1歸母淨虧損910萬元),B站也急需找到盈利突破口。
在此種背景下,無論是出於拉新需求、站內促活目的,還是爲了從劇集賽道分一杯羹,自制劇都值得成爲 B 站的重要戰略方向。
畢竟長劇集不僅能有效搶佔用戶時長、提升站內活躍度,還能爲影視區 UP 主提供獨家素材,通過解說、混剪等二創內容實現推廣,形成完整的內容生態閉環。
但現在已經不是長劇最好的時代了。
長劇“燒錢”,且爆款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即便背靠雄厚資本的頭部視頻平臺,也無法保證單部劇集成功,必須進行密集產出——通過大規模生產“賭”爆款,以此覆蓋成本、維持平臺競爭力與用戶黏性。

從資本和量產兩個角度看,B站都不佔優勢。
業內人士呂術就指出,B 站的自制劇選擇非流量、非IP、短劇集的形式,沒有盲目燒錢,是在儘量縮減成本的情況下去打開新業務,滿足平臺多年來急迫的盈利需求。
2020年,短劇還未徹底崛起,也沒有頭部長視頻平臺打出“縮減集數”的大旗,B站彼時就推出了16集的《風犬少年的天空》。B站出品的自制劇中,幾乎沒有超過20集的劇,唯有其和迪士尼聯合出品的《正義的算法》,達到了26集的體量。
在口碑方面,B站自制劇基本能保持住豆瓣6分+的下限。上限則有8.4分的《三悅有了新工作》,8.1分的《正義的算法》等。
“性價比”或許是理解B站自制劇的關鍵詞。
《古相思曲》製片人王喆君曾在採訪中透露,按照《古相思曲》的體量,正常拍攝週期是40天,但他們一個月就拍完了。
“具體的金額我沒法說,但《古相思曲》是一部性價比非常高的劇。就是它今天所呈現的效果,遠遠高於它的投資款……《古相思曲》目前主要還是會員拉新。從現在我們拿到的數據來看,還是跟我們的預期還是比較符合的,比較良性和正向。”王喆君說。
這符合B站入局自制劇板塊的初衷,可控成本的精品化。
如今,B站“觀星劇場”一次性推出《青川入夢》《滿庭芳》《半醒浮生》《照鏡辭》四部同題材、同風格的劇集,可以看出,B站儘可能調動了製作資源,試圖通過規模化曝光打造劇場品牌,似乎再次彰顯了某種決心。
“小而美”做劇,難
問題在於,“小而美”自制劇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嗎?
《青川入夢》的播出情況,堪稱B站自制劇“破圈”困境的縮影。縱觀B站自制劇發展歷程,其作品似乎總難逃“高口碑,低熱度”的怪圈。

無論是主演陣容、配套宣傳資源還是站內9億的播放量,《風犬少年的天空》都算得上B站自制劇中的“頭部”。然而,即便是《風犬》的成績,放在2020年整個電視劇市場來看,仍顯黯淡——其9億次播放量,甚至未能進入雲合數據年度前20名。
豆瓣高達8.4分、題材新穎的《三悅有了新工作》,站內6.8億播放,其引發的關注與討論,與豆瓣高分的口碑甚不匹配。
這背後的原因複雜且多元。
“作爲B站老用戶,我也沒有很想在B站看劇。”B站資深用戶鬆鬆坦言,“我來B站是爲了知識科普、深度解讀、遊戲攻略等中視頻內容,並非爲了追劇。這纔是B站的本行,最對味的東西。”
B 站平臺核心用戶以泛二次元羣體爲主,這決定了其吸引的用戶並非傳統劇集受衆。甚至,B站衆多影視劇UP主正是靠吐槽國產劇,尤其是古偶劇的亂象起家。多重因素疊加,導致B站自制劇與其核心用戶的基本需求存在偏差。
爲契合社區調性,初期B站自制劇形成了鮮明的“B站”氣質——選題獨特、愛玩敘事結構、帶文藝範的精英審美、偏慢的敘事節奏。
如《三悅有了新工作》聚焦殯葬行業;《雙鏡》走雙女CP路線;《古相思曲》以“逆向穿越”別出心裁;《正義的算法》是律政題材的臺劇引進;《時光代理人》改編自B站原創動漫。
業內觀察者王爍直言,“好東西不一定能留住人,這種調性深度服務了核心圈層,卻天然提高了大衆接受門檻。”
或許正因爲此前作品類型過於垂直小衆,曲高和寡,所以B站如今試圖通過《青川入夢》這類更“大衆化”的女性古裝劇破圈,但這恰恰讓其資源短板暴露無遺。
與 “愛優騰” 相比,B 站缺乏成熟的製片體系,難以支撐持續產出。而且古偶劇向來最需要流量明星、大 IP 以及工業化製作的加持,B 站在成本投入和行業資源方面均存在不足。
加之B站缺乏“愛優騰”的衛視聯播資源、短視頻平臺的全域營銷能力,且年均僅推出四部左右作品,數量稀少,很難培養用戶長期在B站追劇的習慣。

更何況,《古相思曲》於2023年播出。彼時,微短劇尚未擠佔長劇生存空間,女性向的古裝劇大盤也沒有縮水嚴重。
而當下古偶賽道本身已陷入創新乏力的瓶頸期,在這種情況下,B站試圖以“模仿爆款”策略,在紅海市場中靠“小而美”和“性價比”“以小博大”,難度呈幾何級增長。
王爍一針見血地指出:“《古相思曲》的成功有其不可複製性,核心在於其‘逆向穿越’的創新設定,而非單純的類型或形式。”
面對持續虧損(Q1淨虧損910萬元)和破圈困境,王爍認爲B站當前的首要任務仍是“持續止損”。在自制劇策略上,它站在一個清晰的十字路口:
要麼專注服務核心社區。延續“小而美”路線,深耕如《三悅有了新工作》《時光代理人》這類契合“B站氣質”、具有高品質確定性的精品劇集,強化核心用戶忠誠度與社區歸屬感。這是風險較低、更能發揮所長、但增長潛力有限的選擇。
要麼戰略性收縮或放棄。若評估自制劇投入產出比長期難以改善,將資源重新聚焦於更具優勢、更能體現平臺核心價值的中視頻生態建設。
當前,長視頻行業整體面臨短視頻衝擊、用戶耐心衰減的嚴峻挑戰。王爍認爲,B站的核心價值在於其獨特的社區文化和品質堅守,但也需認清:“‘小而美’是社區的自留地,而非增長的解藥”。
未來,B站能否在堅守社區特色與尋求增量增長之間,找到那個微妙而艱難的平衡點,將決定其自制劇乃至整個內容生態的長遠前景。這需要的不僅是決心,更是對自身基因與市場規律的深刻洞察,以及突破路徑依賴的勇氣。
(文中受訪者皆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