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真的要動手了?

由 葉檀財經 發佈於 財經

'25-07-06

長期徵集

日子很難,生活不容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說不出的感覺,受苦的人最懂。

和喫苦相比,有苦難言,無人問津,可能比苦本身還難受。
重生之後,葉檀老師變了很多,變得能喫苦,喫自己的苦,喫別人的苦。
她說,有苦我們一起分擔。
每週六,葉檀老師都會親自回覆,並在公衆號上發出,有苦難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葉檀老師傾訴,把你的故事,發送到郵箱[email protected]葉檀老師看到,一定會回覆。
記住,這世界還有人,關心你,在乎你,理解你。


文/葉檀財經團隊

生命像一個圓,從起點出發,日夜不

轟轟烈烈,最終卻回到原點。

如果死亡終將帶走一切,那有什麼東西能超越死亡,生命具有永恆的意義?

這是列夫·托爾斯泰在人生最後階段的思考,也是他晚年最想得到的答案,他徘徊到寒冷的俄羅斯小站,差點斷送生命。

他找到答案了嗎?也許找到了,答案就在他那著名的自傳——《懺悔錄》裏。

世界上有三本著名的《懺悔錄》奧古斯丁的盧梭的以及列夫·托爾斯泰的。

托爾斯泰這本《懺悔錄》主要探討的就是生命意義。

他在書中提到四種人,分別對應四種人生解答。

第一種人是無知的人,他們對生命中的荒謬和罪惡一無所知既看不到垂涎自己很久的巨龍,也看不到啃食他們賴以生存的樹枝的老鼠,只是自顧自地吮吸那點蜂蜜。

第二種人是隻知享樂的人。這些人在瞭解生命的絕望和困境之後毅然決然投身於享樂。他們既不理會前方的巨龍,也不看身邊的老鼠,心安理得地用最舒服的方式舔食蜂蜜。樹枝上蜂蜜越多,他越是喫得忘乎所以。

人世間的大多數人,可能就處於這種狀態。

第三種人是自我毀滅的人。

這羣人在明白了生命的罪惡和荒謬之後決心自我毀滅。他們清楚地意識到生命是拿他們開的一個愚蠢的玩笑,明白死者比生者更幸福

一度,托爾斯泰想成爲這種人。

第四種人的選擇是懦弱,就像所羅門和叔本華縱然他們知悉一切,認爲生命沒有意義,卻無力通過自絕的方式,儘快結束這場欺騙。或許痛苦、厭惡,但依然苟活,期待未來會有什麼新的希望。

托爾斯泰說,在很長時間內,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當然,托爾斯泰不會滿足於苟且、懦弱地活着,他希望能夠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解脫。爲此,他窮盡人間的思想寶庫,從宗教到哲學,再到科學,最後回到信仰之地。

托爾斯泰發現,如果僅僅通過所謂理智,只能得出結論,生命沒有意義。

他曾經把理智看成生命,認爲理智就是生命的創造者如果沒有理智,就沒有生命。可如果理智就是生命,擁有理智的他就不會陷入人生陷阱裏,窮盡一切不得解。

理智,在否定生命本身

後來他發現,或許不那麼理智的信仰,纔是真正的人生密鑰。他說,無論信仰給出的答案有多麼匪夷所思,甚至是扭曲的,它們都有一個優點,就是每一個答案都引入了有限與無限的關係,沒有這一點,就不可能有答案。

一個人再有能力,有精力,有智慧,理智終究有邊界,但人生是一場沒有盡頭的,無盡之旅。用有限的鑰匙打開無限的寶庫,從根本上來說,不可能。

所以,想要探討人生的終極意義,唯一的路徑就是信仰。

用托爾斯泰的話說,信仰就是人類對生命意義的一種認知,因爲有這種信仰,人類才自己一條生路,活了下來。信仰就是生命的力量。

當然,信仰並非尋找上帝,或證明上帝。而是以一種感覺,一種並非來自頭腦,而是發自內心的感覺。它源於內心,無論身在何處,都能來幫助我們,克服恐懼、孤獨和淒涼

托爾斯泰認爲,信仰的本質是,賦予生命一種死亡也不能帶走的意義這是一種自我創建,屬於每個人自己。

在重新擁抱信仰後,托爾斯泰用一段夢境,來形容自己“得道”的感受。

托爾斯泰夢到自己身處懸崖絕境,下面是無底深淵,上面是深邃天空。下面的無底深淵,讓托爾斯泰感到厭惡和害怕,但上面的深邃卻吸引着他並使他堅強。

托爾斯泰突然意識到,自己僅憑身體下面最後一根沒有滑落的吊帶懸掛在深淵上空,他知道自己懸在空中,但他只往上看,就這樣恐懼就消失了。

一個聲音飄來:“注意,就是它!”。

他一直向上看,慢慢平復下來,沒有環顧四周,而是用整個身體去感覺自己所依靠的那個點。他發現,自己既沒有懸掛在半空,也沒有掉下來,而是牢牢地定在那裏。

托爾斯泰問自己,怎麼會這麼牢固?

托爾斯泰發現身體下面,正中有一根吊帶,當他向上看的時候,剛好以最爲平衡的姿勢躺在這根吊帶上。

躺在吊帶上的方式,是那麼自然、清晰、不容置疑,儘管在實際生活中這些毫無意義。

當人躺在繩子上時,如果身體的中軸線和繩子重合,而且雙眼向上看,根本不會掉下去。

如此簡單,又巧妙。

此時此刻,托爾斯泰心安了。

言歸正傳,下面進入本週的檀幾條。

#01

拼命工作,就是賺不到錢,這次真的要對內卷式競爭動手了?

製造業回暖,用工情況卻在下滑,這是6月份製造業的冰火兩面。

6月27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6月份的PMI數據。PMI連續第二個月上漲,從5月份的49.5%,上漲到49.7%。儘管有所回暖,仍在榮枯線以下。

從結構看,大型企業和中型企業是拉動PMI上漲的主要動力源。

其中大型企業PMI51.2%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是唯一站在榮枯線以上的企業羣體。中型企業的PMI環比上升1.1個百分點達到48.6%有起色,但還在臨界點以下。

小企業表現暗淡,PMI從5月份的49.3%,下滑到47.3%是唯一下滑的企業羣體。

從指數構成來看,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等都有所好轉。

在供應方面,生產指數上升0.3個百分點達到51%;在需求方面,新訂單也有所好轉,時隔兩個月,再度超過50%,達到50.2%

簡單分析可知,製造業在6月出現明顯的頭部集中,訂單和生產都朝着大中型企業歸集,小企業受到擠壓。

沉重的是用工情況,從業人員指數在下滑,相比於上個月下滑了0.2個百分點

拉長看一整年,無論PMI怎麼變,從業人員細分項都無法超過49%。

中小企業提供了最多的就業崗位,如果中小企業用工情況無法改善,工作崗位也就無法發生實質性改進。

當然,自動化的數字化對用工的需求會不會有持續、不可逆的影響,還有待觀察。

6月份,各界關心的出口訂單還在好轉。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新出口訂單從上個月的47.5%上漲到6月的47.7%。中美之間,現在挺平靜。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建築業活動。

在房地產不景氣的情況下,非地產的基建業務承擔了更多的對沖作用。6月,基建等領域表現不錯,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比上月上升1.8個百分點達到52.8%

7月1日公佈的財新PMI,和國家統計局數據趨勢相同,結構有差。

財新數據顯示,6月份財新中國製造業PMI錄得50.4,較前月上升2.1個百分點並重回擴張區間企業新訂單指數重榮枯線上。

恰逢618,這一結果在情理之中。

關於外需,財新表示,外需依然低迷,尤其是消費品出口受關稅政策影響承壓明顯,拖累新出口訂單指數連續第3個月低於榮枯線。

就業情況,財新和國家統計局基本一致。企業爲了降本增效,不會因爲需求回暖加大招聘。財新指出,當前消費品生產企業員工人數下降最爲明顯。還是那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企業沒啥利潤,很難招人。

另據財新智庫7月3日發佈數據6月新經濟行業入職平均工資水平爲每月1萬3016元人民幣,比上月下降110元。

爲了促銷,企業6月銷售端價格降幅進一步加大,製造業出廠價格也因此連續第7個月位於收縮區間,錄得近5個月最低點。

據Gavekal 宏觀研究最新報告,中國企業利潤率自從2021年以來一直在萎縮,目前已經接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供需失衡,價格下跌,利潤率持續縮水。

摩根大通也在最新的報告中寫到,目前中國經濟最大的壓力來自結構性失衡,持續的通縮。

摩根大通舉例中國汽車行業,5月,中國汽車產量同比增長11.6%,銷售額同比增長1.1%,這中間的巨大鴻溝,就是價格。

卷生卷死的時代,各行業苦苦掙扎,沒有非市場化的手段強力干預,解套異常困難。

7月 1日,終於等來重要表態。

新華社消息,重要會議特別提出:要聚焦重點難點,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

這是反內卷競爭的標誌性態度。

幾乎同一時間,光伏、水泥、鋼鐵、豬肉養殖等行業先後傳出限產能的消息。7月1日,證券時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多數玻璃企業計劃7月開始減產,減產規模預計將達到30%。

另據國泰海通的報告,本次自發性減產可能類似2024年下半年,但減產難度可能高於去年原因在於,大部分1000噸以下窯爐已經在去年減產中停掉了

行業大線和新線居多,一刀切式直接停產會造成巨大損失。

當前的減產,可能是大企業在盡力配合。

財聯社在7月1日的報道中援引行業內部人士稱,最終產能出清規模難以達到30%,預計在15%~20%之間。

鋼鐵行業也有類似的消息。

據證券時報7月2日的消息,市場流傳唐山市場7月4日—15日的減排限產措施的消息。據Mysteel針對唐山全流程鋼企跟蹤調研,目前約半數鋼廠表示有收到通知,剩餘多數鋼廠也表示大概率有。

若按照計劃執行限產政策後,產能利用率或將下降至70%

水泥行業7月1日也有消息。7月1日,中國水泥協會發布《關於進一步推動水泥行業“反內卷”“穩增長”高質量發展工作的意見》

切實推動水泥行業熟料生產線備案產能與實際產能的統一工作對於實際產能大於備案產能的企業,儘快補齊產能差額並完善備案、環評、能評等相關手續,依法依規按備案日產能和年產能組織生產。

上述消息出爐後,股市相關行業均有較大反響,但持續性如何,誰也不知道。

類似的動作,過去幾年或多或少都有過,最終不了了之。

#02

怎麼刺激也不行,樓市黃金時代早已結束

樓市又沉寂了。

6月30日,克而瑞發佈了最新的百強房企數據。6月份,百強房企操盤銷售額3389.6億元,同比大降22.8%,較5月擴大了14.2個百分點。

從上面這幅圖能明顯看出來,2025年百強房企的樓市銷售一直在艱難跟隨2024年,但6月份,距離再次拉大。

2024年已經是樓市銷售的低點了,2025年不及2024年,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從2021年樓市下行至今,四年過去,樓市不見起色。據克而瑞數據,2025年上半年的銷售額僅相當於2021年同期的26.9%而且,是銷售得很累的情況下的數據

中指研究院發佈的數據反映出類似趨勢。2025年上半年,百強房企銷售總額爲18364.1億元,同比下降11.8%,降幅較前五個月擴大1個百分點6月單月,百強房企銷售額同比下降18.5%

6月,諸葛找房等媒體報道,廣州樓市有了起色,6月新房銷售創年內新高。

陽光家緣數據顯示,2025年6月廣州一手住宅網籤量達到6796套,總面積809260平方米,環比增長3.41%。這一數據創下了2025年以來的單月成交新高。

不過據樓市前線公衆號的文章,廣州業內人士對此感到非常困惑,所謂年內新高也和感知不匹配。

樓市前線在文章中稱,6月的前三週,廣州新房網籤基本維持在每週1000套出頭的水平。三週共計成交了3445套。若按照這一趨勢,全月成交量預計將在4000-5000套左右徘徊。

但6月最後一週,廣州新房網籤量突然猛增,一週成交3300+套,幾乎與前三週總和持平。

爲何網籤會在最後一週突擊出現?

據樓市前線分析,這和年中衝業績有關,過去廣州樓市也出現過。

地產分析機構無力樂觀。國信地產在6月30日的研報中寫道,目前樓市基本面和2024年924前已無明顯區別

自3月底至今,二手房價月跌幅連續3個月維持在-1%左右,且近期有擴大趨勢,成交量已低於24年同期。新房成交熱度連續3個月下行,當前持平於24年8月。

展望下季度,基於再創新高的掛牌量、低迷的信心指數,樓市短期內無自發修復的可能。國信地產甚至認爲,未來即便市場化收儲、京滬限購放鬆等政策出臺,大概率也是沒用的。

高盛也在不斷修正對中國樓市的預期。

最新的結果是,在缺乏大規模去庫存政策的背景下,中國新房銷售面積在2025年和2026年將分別繼續下滑8%和6%,而平均售價也將分別下跌5%和3%,預計市場要到2026年底才能企穩。

未來會出現超預期的強力干預政策麼?還看不見蹤影。

7月4日,新華社報道了住建部對樓市最新的態度,調子和過去差不多,還是“更大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如何推動地產止跌回穩呢?新華社在報道中寫到,住建部調研組要求,要加快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滿足人民羣衆新期待。要多管齊下穩定預期、激活需求、優化供給、化解風險,更大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聊勝於無。

#03

黃金大事不斷,市場信心渙散

該漲不漲,自從以伊衝突後,市場對黃金的信心有點渙散。

6月30日,據智通財經等媒體的報道,儘管亞洲買家仍在馬不停蹄地掃貨黃金實物資產,但曾熱衷購買金條和金幣的美國人如今試圖高位套現

數據顯示,美國市場上的金條和金幣目前供過於求,部分貴金屬經銷商已將溢價降至六年來的最低水平。當散戶投資者試圖出售黃金時,需要支付給經銷商額外費用才能成功脫手。

另據彭博社報道,2025年5月,代表美國散戶黃金需求風向標的美國鷹金幣銷量同比大幅下滑逾70%,甚至出現了賣方需支付手續費才能完成交易的情況。

美國投資者爲何開始看淡黃金?地緣因素相對緩和,大美麗法案通過,都是理由。

說到大美麗法案,這裏簡單說一嘴。儘管過程十分焦灼,但還是通過了。據東方財富的總結,法案大致內容如下:

對大美麗法案的效果,各方分歧很大。

據華創證券整理,目前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的評估最樂觀,到2028年累計影響美國GDP4.6%~4.9%,但多數第三方機構的判斷是0.1%~1.3%,也就是沒啥影響。再往長遠看,就有點失去評估意義了。

當然,紐約時報等就發佈評論文章,大美麗法案不光會大幅增加美國赤字,還會讓美國工業倒退到工業時代初期,總結下來就一句話,美國的高科技完了,美國的新能源完了,美國完了。

除了大美麗法案以外,美聯儲遲遲不肯降息,也影響黃金投資情緒。

此外,從供需角度來看,黃金的動能也在逐步衰減。

匯豐最近在研報中寫道,2024年全球黃金產量增長1%至3,673噸,創歷史新高。高價格鼓勵墨西哥、加拿大、祕魯和幾內亞等國增產,主要來自現有設施的擴建。

在上一週的檀幾條裏,我們分析過,中國也準備大挖特挖黃金,最近非常熱的深海科技,一個重要方向就是海底礦產開發。

除了黃金生產外,廢金回收也創下新高,2024年回收黃金供應增長11%至1,369噸

金價要歇歇腳了。匯豐預計,2025年年內金價交易區間可能在3,100-3,600美元/盎司。

中國機構也開始給黃金潑冷水。

6月30日,華爾街見聞消息,中信建投研報表示,隨着下半年貿易緩和、衝突緩解、風險偏好回升,在歷史高位的金價不排除大幅回撤。

另外一個對黃金不友好的市場信號,來自美債市場。

5月之前,幾乎所有媒體都在報道美債風險,最近一個月沒人再聊,因爲美債風險也在緩釋。

據東方財富網的數據,10年期美債收益率從5月下旬開始一直下跌,截至7月2日,已經回落到4.3%以內。

摩根大通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當週,其客戶看多美債的比例上升了2個百分點

關於黃金還有一則消息,引發廣泛關注。

7月2日,央行印發《貴金屬和寶石從業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管理辦法》辦法稱,從8月1日起,購買黃金等貴金屬或寶石超過10萬元,需要上報到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

此消息一出,不少官媒和自媒體直接將“現金買黃金超10萬元需上報”作爲標題,這樣的標題會引發誤解,會讓人誤以爲,這是新政策,此前沒有。

實際上並非如此。據《華夏時報》的報道,2019年央行就發佈了《貴金屬和寶石從業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管理辦法》當時的規定是,購買超過5萬元就要上報。

換言之,新政策是提高了購買額度,10萬元成爲起報點,這可能和當前國內對黃金購買的熱情有關。

#04

終於輪到創新藥了,醫藥行業烈火烹油

今年,滬港兩市創新藥表現亮眼,不少公司年內漲幅數倍。

隨着BD不斷落地,國內政策緊鑼密鼓。

7月1日,衛健委、醫保局發佈《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多達16項舉措,覆蓋研發、醫保支付、商保目錄等大家關心的內容。

7月1日,國家醫保局還專門舉行“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新聞發佈會具體介紹措施內容。

在回答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目錄問題時,官方回覆道,儘管基本醫保的覆蓋率已經達到95%,但是人均籌資僅爲1070元,三分之二爲各級財政補助。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小部分臨牀效果顯著、創新程度高的藥品因超出基本醫保保障能力暫時無法納入保障範圍。制定出臺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品目錄,是爲了更好滿足人民羣衆多層次用藥保障需求。

制定程序上以後商保創新藥目錄由國家醫保局組織制定企業可自主申報納入醫保目錄或納入商保創新藥目錄,也可同時申報。

與醫保目錄調整的不同點在於,商保創新藥目錄將充分尊重商業健康保險公司的市場主體地位商業健康保險專家對藥品是否進入商保創新藥目錄以及價格協商具有重要決策權。

關於創新藥價格,官方在發佈會上說道,會提供價格支持

借鑑國際的做法,按照企業自願的原則實行談判價格保密,對於商保創新藥目錄藥品將探索更加嚴格的價格保密機制。

商保創新藥的價格會下降,但比較溫和。

醫藥魔方7月3日在文章中援引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金春林的分析,丙類目錄降價可能比較溫和,預計20%-30%左右

金春林還判斷,未來商業健康保險預計成爲創新藥最大支付方(2035年佔比44%),而醫保仍承擔“保基本”功能。

據國家醫保局統計,2018年以來,共有149個創新藥(主要是1類創新藥)納入醫保目錄,佔新增藥品數量的17%。截至今年5月底,協議期內談判藥醫保基金支出已達4100億元,帶動藥品銷售金額超6000億元。

2024年當年協議期內談判藥品基金支出已超過1000億元,可以說醫保是在真金白銀支持創新。

支持不斷,研究人員爭氣,2025年,中國新藥研發繼續井噴。

Insight 數據庫,截至至 6 月 29 日恆瑞憑藉 42 款新藥發生進展的絕對數量優勢,登頂全球第一,繼續斷層領先。

輝瑞、阿斯利康、諾華、石藥則緊隨其後,排名前五。石藥首次躋身 TOP5 。除恆瑞、石藥外,國內上榜前十的藥企還有翰森製藥和中國生物製藥。

爲了更好地管理藥品,從7月1日起,所有藥品都要掃“藥品追溯碼”

所謂藥品追溯碼就是每盒藥品的“電子身份證”,具有唯一性。一盒藥品的追溯碼,只應有一次被掃碼銷售的記錄,若重複多次,就存在假藥、迴流藥或藥品被串換銷售的可能,這對於藥品流通,質量管理將有很大提升。

除了內地,中國香港也在創新藥方面有動作。

據財經網6月30日的文章,香港正謀劃新藥自主審批。6月26日,港府衛生署的一份時間表顯示當地將從2026年起分階段推行“第一層審批”新藥註冊機制。

爲此,將成立一個對應的新機構,名爲“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此舉被多方認爲標誌着中國香港特區在醫療監管、藥物自主審批和產業創新方面邁出關鍵一步。

按照規劃,今後香港進一步掌握藥物研發與註冊的主動權成爲內地藥走出去和國際藥引進來的“超級聯繫人”角色。

從集採開始,中國創新藥幾年熊市,股價和利潤雙熊。

隨着集採影響不斷出清,越來越多仿創藥企業,創新藥企業迎來生命新週期。在政策不斷傾斜和支持的背景下,創新藥可能迎來真正意義上的春天。

當然,對於醫藥消費者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