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子很難,生活不容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說不出的感覺,受苦的人最懂。
文/葉檀財經團隊
生命像一個圓,從起點出發,日夜不
歇,轟轟烈烈,最終卻回到原點。如果死亡終將帶走一切,那有什麼東西能超越死亡,讓生命具有永恆的意義?

這是列夫·托爾斯泰在人生最後階段的思考,也是他晚年最想得到的答案,他徘徊到寒冷的俄羅斯小站,差點斷送生命。
他找到答案了嗎?也許找到了,答案就在他那著名的自傳——《懺悔錄》裏。
世界上有三本著名的《懺悔錄》,奧古斯丁的,盧梭的以及列夫·托爾斯泰的。
托爾斯泰這本《懺悔錄》主要探討的就是生命意義。
他在書中提到四種人,分別對應四種人生解答。
第一種人是無知的人,他們對生命中的荒謬和罪惡一無所知,既看不到垂涎自己很久的巨龍,也看不到啃食他們賴以生存的樹枝的老鼠,只是自顧自地吮吸那點蜂蜜。
第二種人是隻知享樂的人。這些人在瞭解生命的絕望和困境之後,毅然決然投身於享樂。他們既不理會前方的巨龍,也不看身邊的老鼠,心安理得地用最舒服的方式舔食蜂蜜。樹枝上蜂蜜越多,他越是喫得忘乎所以。
人世間的大多數人,可能就處於這種狀態。
第三種人是自我毀滅的人。
這羣人在明白了生命的罪惡和荒謬之後,決心自我毀滅。他們清楚地意識到生命是拿他們開的一個愚蠢的玩笑,明白死者比生者更幸福。
一度,托爾斯泰想成爲這種人。
第四種人的選擇是懦弱,就像所羅門和叔本華,縱然他們知悉一切,認爲生命沒有意義,卻無力通過自絕的方式,儘快結束這場欺騙。或許痛苦、厭惡,但依然苟活,期待未來會有什麼新的希望。
托爾斯泰說,在很長時間內,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當然,托爾斯泰不會滿足於苟且、懦弱地活着,他希望能夠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解脫。爲此,他窮盡人間的思想寶庫,從宗教到哲學,再到科學,最後回到信仰之地。
托爾斯泰發現,如果僅僅通過所謂理智,只能得出結論,生命沒有意義。
他曾經把理智看成生命,認爲理智就是生命的創造者。如果沒有理智,就沒有生命。可如果理智就是生命,擁有理智的他就不會陷入人生陷阱裏,窮盡一切不得解。
理智,在否定生命本身。
後來他發現,或許不那麼理智的信仰,纔是真正的人生密鑰。他說,無論信仰給出的答案有多麼匪夷所思,甚至是扭曲的,它們都有一個優點,就是每一個答案都引入了有限與無限的關係,沒有這一點,就不可能有答案。
一個人再有能力,有精力,有智慧,理智終究有邊界,但人生是一場沒有盡頭的,無盡之旅。用有限的鑰匙打開無限的寶庫,從根本上來說,不可能。
所以,想要探討人生的終極意義,唯一的路徑就是信仰。
用托爾斯泰的話說,信仰就是人類對生命意義的一種認知,因爲有這種信仰,人類才放自己一條生路,活了下來。信仰就是生命的力量。
當然,信仰並非尋找上帝,或證明上帝。而是以一種感覺,一種並非來自頭腦,而是發自內心的感覺。它源於內心,無論身在何處,都能來幫助我們,克服恐懼、孤獨和淒涼。
托爾斯泰認爲,信仰的本質是,賦予生命一種死亡也不能帶走的意義。這是一種自我創建,屬於每個人自己。
在重新擁抱信仰後,托爾斯泰用一段夢境,來形容自己“得道”的感受。
托爾斯泰夢到自己身處懸崖絕境,下面是無底深淵,上面是深邃天空。下面的無底深淵,讓托爾斯泰感到厭惡和害怕,但上面的深邃卻吸引着他並使他堅強。
托爾斯泰突然意識到,自己僅憑身體下面最後一根沒有滑落的吊帶懸掛在深淵上空,他知道自己懸在空中,但他只往上看,就這樣恐懼就消失了。
一個聲音飄來:“注意,就是它!”。

他一直向上看,慢慢平復下來,沒有環顧四周,而是用整個身體去感覺自己所依靠的那個點。他發現,自己既沒有懸掛在半空,也沒有掉下來,而是牢牢地定在那裏。
托爾斯泰問自己,怎麼會這麼牢固?
托爾斯泰發現身體下面,正中有一根吊帶,當他向上看的時候,剛好以最爲平衡的姿勢躺在這根吊帶上。
躺在吊帶上的方式,是那麼自然、清晰、不容置疑,儘管在實際生活中這些毫無意義。
當人躺在繩子上時,如果身體的中軸線和繩子重合,而且雙眼向上看,根本不會掉下去。
如此簡單,又巧妙。
此時此刻,托爾斯泰心安了。
言歸正傳,下面進入本週的檀幾條。
#01
拼命工作,就是賺不到錢,這次真的要對內卷式競爭動手了?
製造業回暖,用工情況卻在下滑,這是6月份製造業的冰火兩面。
6月27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6月份的PMI數據。PMI連續第二個月上漲,從5月份的49.5%,上漲到49.7%。儘管有所回暖,仍在榮枯線以下。
從結構看,大型企業和中型企業是拉動PMI上漲的主要動力源。
其中大型企業PMI爲51.2%,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是唯一站在榮枯線以上的企業羣體。中型企業的PMI環比上升1.1個百分點,達到48.6%,有起色,但還在臨界點以下。
小企業表現暗淡,PMI從5月份的49.3%,下滑到47.3%,是唯一下滑的企業羣體。
從指數構成來看,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等都有所好轉。
在供應方面,生產指數上升0.3個百分點,達到51%;在需求方面,新訂單也有所好轉,時隔兩個月,再度超過50%,達到50.2%。
簡單分析可知,製造業在6月出現明顯的頭部集中,訂單和生產都朝着大中型企業歸集,小企業受到擠壓。
沉重的是用工情況,從業人員指數在下滑,相比於上個月下滑了0.2個百分點。
拉長看一整年,無論PMI怎麼變,從業人員細分項都無法超過49%。
中小企業提供了最多的就業崗位,如果中小企業用工情況無法改善,工作崗位也就無法發生實質性改進。
當然,自動化的數字化對用工的需求會不會有持續、不可逆的影響,還有待觀察。
6月份,各界關心的出口訂單還在好轉。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新出口訂單從上個月的47.5%上漲到6月的47.7%。中美之間,現在挺平靜。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建築業活動。
在房地產不景氣的情況下,非地產的基建業務承擔了更多的對沖作用。6月,基建等領域表現不錯,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比上月上升1.8個百分點,達到52.8%。
7月1日公佈的財新PMI,和國家統計局數據趨勢相同,結構有差。
財新數據顯示,6月份財新中國製造業PMI錄得50.4,較前月上升2.1個百分點並重回擴張區間,企業新訂單指數重回榮枯線上。
恰逢618,這一結果在情理之中。
關於外需,財新表示,外需依然低迷,尤其是消費品出口受關稅政策影響承壓明顯,拖累新出口訂單指數連續第3個月低於榮枯線。
就業情況,財新和國家統計局基本一致。企業爲了降本增效,不會因爲需求回暖加大招聘。財新指出,當前消費品生產企業員工人數下降最爲明顯。還是那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企業沒啥利潤,很難招人。
另據財新智庫7月3日發佈的數據,6月新經濟行業入職平均工資水平爲每月1萬3016元人民幣,比上月下降110元。
爲了促銷,企業6月銷售端價格降幅進一步加大,製造業出廠價格也因此連續第7個月位於收縮區間,錄得近5個月最低點。
據Gavekal 宏觀研究最新報告,中國企業利潤率自從2021年以來一直在萎縮,目前已經接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供需失衡,價格下跌,利潤率持續縮水。
摩根大通也在最新的報告中寫到,目前中國經濟最大的壓力來自結構性失衡,持續的通縮。
摩根大通舉例中國汽車行業,5月,中國汽車產量同比增長11.6%,但銷售額同比增長1.1%,這中間的巨大鴻溝,就是價格。
卷生卷死的時代,各行業苦苦掙扎,沒有非市場化的手段強力干預,解套異常困難。
7月 1日,終於等來重要表態。
新華社消息,重要會議特別提出:要聚焦重點難點,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
這是反內卷競爭的標誌性態度。
幾乎同一時間,光伏、水泥、鋼鐵、豬肉養殖等行業先後傳出限產能的消息。7月1日,證券時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多數玻璃企業計劃7月開始減產,減產規模預計將達到30%。
另據國泰海通的報告,本次自發性減產可能類似2024年下半年,但減產難度可能高於去年,原因在於,大部分1000噸以下窯爐已經在去年減產中停掉了。
行業以大線和新線居多,一刀切式直接停產會造成巨大損失。
當前的減產,可能是大企業在盡力配合。
財聯社在7月1日的報道中援引行業內部人士稱,最終產能出清規模難以達到30%,預計在15%~20%之間。
鋼鐵行業也有類似的消息。

據證券時報7月2日的消息,市場流傳唐山市場7月4日—15日的減排限產措施的消息。據Mysteel針對唐山全流程鋼企跟蹤調研,目前約半數鋼廠表示有收到通知,剩餘多數鋼廠也表示大概率有。
若按照計劃執行限產政策後,產能利用率或將下降至70%。
水泥行業7月1日也有消息。7月1日,中國水泥協會發布《關於進一步推動水泥行業“反內卷”“穩增長”高質量發展工作的意見》。
切實推動水泥行業熟料生產線備案產能與實際產能的統一工作,對於實際產能大於備案產能的企業,儘快補齊產能差額並完善備案、環評、能評等相關手續,依法依規按備案日產能和年產能組織生產。
上述消息出爐後,股市相關行業均有較大反響,但持續性如何,誰也不知道。
類似的動作,過去幾年或多或少都有過,最終不了了之。
#02
怎麼刺激也不行,樓市黃金時代早已結束
樓市又沉寂了。
6月30日,克而瑞發佈了最新的百強房企數據。6月份,百強房企操盤銷售額3389.6億元,同比大降22.8%,較5月擴大了14.2個百分點。
從上面這幅圖能明顯看出來,2025年百強房企的樓市銷售一直在艱難跟隨2024年,但6月份,距離再次拉大。
2024年已經是樓市銷售的低點了,2025年不及2024年,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從2021年樓市下行至今,四年過去,樓市不見起色。據克而瑞數據,2025年上半年的銷售額僅相當於2021年同期的26.9%,而且,是銷售得很累的情況下的數據。
中指研究院發佈的數據反映出類似趨勢。2025年上半年,百強房企銷售總額爲18364.1億元,同比下降11.8%,降幅較前五個月擴大1個百分點,6月單月,百強房企銷售額同比下降18.5%。
6月,諸葛找房等媒體報道,廣州樓市有了起色,6月新房銷售創年內新高。
陽光家緣數據顯示,2025年6月廣州一手住宅網籤量達到6796套,總面積809260平方米,環比增長3.41%。這一數據創下了2025年以來的單月成交新高。
不過據樓市前線公衆號的文章,廣州業內人士對此感到非常困惑,所謂年內新高也和感知不匹配。
樓市前線在文章中稱,6月的前三週,廣州新房網籤基本維持在每週1000套出頭的水平。三週共計成交了3445套。若按照這一趨勢,全月成交量預計將在4000-5000套左右徘徊。
但6月最後一週,廣州新房網籤量突然猛增,一週成交3300+套,幾乎與前三週總和持平。
爲何網籤會在最後一週突擊出現?

據樓市前線分析,這和年中衝業績有關,過去廣州樓市也出現過。
地產分析機構無力樂觀。國信地產在6月30日的研報中寫道,目前樓市基本面和2024年924前已無明顯區別。
自3月底至今,二手房價月跌幅連續3個月維持在-1%左右,且近期有擴大趨勢,成交量已低於24年同期。新房成交熱度也連續3個月下行,當前持平於24年8月。
展望下季度,基於再創新高的掛牌量、低迷的信心指數,樓市短期內無自發修復的可能。國信地產甚至認爲,未來即便市場化收儲、京滬限購放鬆等政策出臺,大概率也是沒用的。
高盛也在不斷修正對中國樓市的預期。
最新的結果是,在缺乏大規模去庫存政策的背景下,中國新房銷售面積在2025年和2026年將分別繼續下滑8%和6%,而平均售價也將分別下跌5%和3%,預計市場要到2026年底才能企穩。
未來會出現超預期的強力干預政策麼?還看不見蹤影。
7月4日,新華社報道了住建部對樓市最新的態度,調子和過去差不多,還是“更大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如何推動地產止跌回穩呢?新華社在報道中寫到,住建部調研組要求,要加快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滿足人民羣衆新期待。要多管齊下穩定預期、激活需求、優化供給、化解風險,更大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聊勝於無。
#03
黃金大事不斷,市場信心渙散
該漲不漲,自從以伊衝突後,市場對黃金的信心有點渙散。
6月30日,據智通財經等媒體的報道,儘管亞洲買家仍在馬不停蹄地掃貨黃金實物資產,但曾熱衷購買金條和金幣的美國人如今試圖高位套現。
數據顯示,美國市場上的金條和金幣目前供過於求,部分貴金屬經銷商已將溢價降至六年來的最低水平。當散戶投資者試圖出售黃金時,需要支付給經銷商額外費用才能成功脫手。
另據彭博社報道,2025年5月,代表美國散戶黃金需求風向標的美國鷹金幣銷量同比大幅下滑逾70%,甚至出現了賣方需支付手續費才能完成交易的情況。
美國投資者爲何開始看淡黃金?地緣因素相對緩和,大美麗法案通過,都是理由。
說到大美麗法案,這裏簡單說一嘴。儘管過程十分焦灼,但還是通過了。據東方財富的總結,法案大致內容如下:
對大美麗法案的效果,各方分歧很大。
據華創證券整理,目前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的評估最樂觀,到2028年累計影響美國GDP4.6%~4.9%,但多數第三方機構的判斷是0.1%~1.3%,也就是沒啥影響。再往長遠看,就有點失去評估意義了。
當然,紐約時報等就發佈評論文章,大美麗法案不光會大幅增加美國赤字,還會讓美國工業倒退到工業時代初期,總結下來就一句話,美國的高科技完了,美國的新能源完了,美國完了。
除了大美麗法案以外,美聯儲遲遲不肯降息,也影響黃金投資情緒。
此外,從供需角度來看,黃金的動能也在逐步衰減。
匯豐最近在研報中寫道,2024年全球黃金產量增長1%至3,673噸,創歷史新高。高價格鼓勵墨西哥、加拿大、祕魯和幾內亞等國增產,主要來自現有設施的擴建。
在上一週的檀幾條裏,我們分析過,中國也準備大挖特挖黃金,最近非常熱的深海科技,一個重要方向就是海底礦產開發。
除了黃金生產外,廢金回收也創下新高,2024年回收黃金供應增長11%至1,369噸。
金價要歇歇腳了。匯豐預計,2025年年內,金價交易區間可能在3,100-3,600美元/盎司。
中國機構也開始給黃金潑冷水。
6月30日,華爾街見聞消息,中信建投研報表示,隨着下半年貿易緩和、衝突緩解、風險偏好回升,在歷史高位的金價不排除大幅回撤。
另外一個對黃金不友好的市場信號,來自美債市場。
5月之前,幾乎所有媒體都在報道美債風險,最近一個月沒人再聊,因爲美債風險也在緩釋。
據東方財富網的數據,10年期美債收益率從5月下旬開始一直下跌,截至7月2日,已經回落到4.3%以內。
摩根大通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當週,其客戶看多美債的比例上升了2個百分點。
關於黃金還有一則消息,引發廣泛關注。
7月2日,央行印發《貴金屬和寶石從業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管理辦法》。辦法稱,從8月1日起,購買黃金等貴金屬或寶石超過10萬元,需要上報到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
此消息一出,不少官媒和自媒體直接將“現金買黃金超10萬元需上報”作爲標題,這樣的標題會引發誤解,會讓人誤以爲,這是新政策,此前沒有。
實際上並非如此。據《華夏時報》的報道,2019年央行就發佈了《貴金屬和寶石從業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管理辦法》,當時的規定是,購買超過5萬元就要上報。
換言之,新政策是提高了購買額度,10萬元成爲起報點,這可能和當前國內對黃金購買的熱情有關。
#04
終於輪到創新藥了,醫藥行業烈火烹油
今年,滬港兩市創新藥表現亮眼,不少公司年內漲幅數倍。
隨着BD不斷落地,國內政策緊鑼密鼓。
7月1日,衛健委、醫保局發佈《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多達16項舉措,覆蓋研發、醫保支付、商保目錄等大家關心的內容。
7月1日,國家醫保局還專門舉行了“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新聞發佈會,具體介紹措施內容。
在回答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目錄問題時,官方回覆道,儘管基本醫保的覆蓋率已經達到95%,但是人均籌資僅爲1070元,三分之二爲各級財政補助。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小部分臨牀效果顯著、創新程度高的藥品因超出基本醫保保障能力,暫時無法納入保障範圍。制定出臺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品目錄,是爲了更好滿足人民羣衆多層次用藥保障需求。

在制定程序上,以後商保創新藥目錄由國家醫保局組織制定。企業可自主申報納入醫保目錄或納入商保創新藥目錄,也可同時申報。
與醫保目錄調整的不同點在於,商保創新藥目錄將充分尊重商業健康保險公司的市場主體地位。商業健康保險專家對藥品是否進入商保創新藥目錄以及價格協商,具有重要決策權。
關於創新藥價格,官方在發佈會上說道,會提供價格支持。
借鑑國際的做法,按照企業自願的原則實行談判價格保密,對於商保創新藥目錄藥品將探索更加嚴格的價格保密機制。
商保創新藥的價格會下降,但比較溫和。
醫藥魔方7月3日在文章中援引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金春林的分析,丙類目錄降價可能比較溫和,預計20%-30%左右
金春林還判斷,未來商業健康保險預計成爲創新藥最大支付方(2035年佔比44%),而醫保仍承擔“保基本”功能。
據國家醫保局統計,2018年以來,共有149個創新藥(主要是1類創新藥)納入醫保目錄,佔新增藥品數量的17%。截至今年5月底,協議期內談判藥醫保基金支出已達4100億元,帶動藥品銷售金額超6000億元。
2024年當年協議期內談判藥品基金支出已超過1000億元,可以說醫保是在真金白銀支持創新。
支持不斷,研究人員爭氣,2025年,中國新藥研發繼續井噴。
據Insight 數據庫,截至至 6 月 29 日,恆瑞憑藉 42 款新藥發生進展的絕對數量優勢,登頂全球第一,繼續斷層領先。
輝瑞、阿斯利康、諾華、石藥則緊隨其後,排名前五。石藥爲首次躋身 TOP5 。除恆瑞、石藥外,國內上榜前十的藥企還有翰森製藥和中國生物製藥。
爲了更好地管理藥品,從7月1日起,所有藥品都要掃“藥品追溯碼”。
所謂藥品追溯碼,就是每盒藥品的“電子身份證”,具有唯一性。一盒藥品的追溯碼,只應有一次被掃碼銷售的記錄,若重複多次,就存在假藥、迴流藥或藥品被串換銷售的可能,這對於藥品流通,質量管理將有很大提升。
除了內地,中國香港也在創新藥方面有動作。
據財經網6月30日的文章,香港正謀劃新藥自主審批。6月26日,港府衛生署的一份時間表顯示,當地將從2026年起分階段推行“第一層審批”新藥註冊機制。
爲此,將成立一個對應的新機構,名爲“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此舉被多方認爲,標誌着中國香港特區在醫療監管、藥物自主審批和產業創新方面邁出關鍵一步。
按照規劃,今後香港進一步掌握藥物研發與註冊的主動權,成爲內地藥走出去和國際藥引進來的“超級聯繫人”角色。
從集採開始,中國創新藥幾年熊市,股價和利潤雙熊。
隨着集採影響不斷出清,越來越多仿創藥企業,創新藥企業迎來生命新週期。在政策不斷傾斜和支持的背景下,創新藥可能迎來真正意義上的春天。
當然,對於醫藥消費者